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7 毫秒
1.
张延昆 《前线》2011,(1):27-28
顺义作为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是北京重点新城、首都临空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一五”时期,顺义区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卓有成效、区域形象全面提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80亿元,年均增长25%;常住人口人均GDP突破1.5万美元;属地财税收入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30.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32亿元,年均增长50.8%。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以临空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导、多点支撑的经济格局进一步巩同,顺义成为首都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刘洪久 《奋斗》2011,(5):18-19
“十一五”时期,呼玛县经济逆势上扬。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4621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91.3%,年均增长13.9%。全口径财政收入8032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40.6%,年均增长34.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7.61倍。  相似文献   

3.
何国攀 《共产党人》2006,(10):16-17
“十五”期间,红寺堡通过实施“工贸强区”战略,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领跑着农村经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5年,红寺堡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5.35亿元,与2003年相比净增长近3亿元,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经济总量的大幅增长,为红寺堡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继续坚持“工贸强区、草畜富区、生态绿区、环境活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生活(青海)》2006,(8):F0003-F0003
“十五”以来.泽库县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得到改善。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05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2元,年均增长7.43%.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06,(4):28-2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5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科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建议》提出的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要求。“十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经济无论是量还是质的变化,都将对世界产生新的,震撼性的影响。本刊特选发有关权威人士对“十一五”规划的解读,供大家在学习贯彻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记者:何书记,您好!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请问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哪些新亮点?何学清:2006年,固原市各族干部群众按照固原工作会议确定的思路,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草畜、马铃薯、劳务、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基地规模扩大、产业链条延伸、效益增加,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截至9月份,农民现金收入1050.3元,同比增长10.7%。二是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7.
刘晓梅 《新湘评论》2005,(10):26-28
经过“十五”时期近五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将超过1300美元。“十一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之中,国内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能力和环境,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对于处于“千美元”关口的我们来说,这是难得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预计“十一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  相似文献   

8.
《学习月刊》2011,(24):77-77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十一五”时期.武汉市财政预算内文化传媒支出30.2亿元.由2005年的23797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76098万元.年均增长26.2%,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2,(9):2-F0002
“十一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2.2亿元,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4.68亿元增加到9.96亿元,年均增长15.3%;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从4832万元、加19万元增加到4.19亿元和2.9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4.1%和49.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16亿元增加到7.59亿元,年均增长16.6%;工业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从15.4亿元、5,05亿元增加到41.9亿元和12.1亿元,  相似文献   

10.
黄家培 《当代贵州》2011,(23):37-37
201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6.68亿元,同比增长14.2%,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十二五”我们提出构建“951”发展格局(依托9条外联通道,构建5个经济板块,打造1批民族文化品牌),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的发展定位,到2015年,预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  相似文献   

11.
《支部生活》2011,(2):F0002-F0002,F0003
辉煌“十一五” ★区域经济 区域内生产总值5年累计完成1209.6亿元,年均增13.7%;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是黄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极其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以上的发展目标,把自治州建设成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人代会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数字引发了广泛关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7%。该目标低于当初为"十一五"拟定的目标——年均增长7.5%,更低于“十一五”年均11.2%的实际增速。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人代会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数字引发了广泛关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目标是年均增长7%。该目标低于当初为"十一五"拟定的目标——年均增长7.5%,更低于“十一五”年均11.2%的实际增速。  相似文献   

15.
金育辉 《新长征》2006,(2):16-17
“十五”期间,扶余县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工业立县”战略不动摇,以大投入上大项目,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2005年,全县GDP完成58亿元,年均增长1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572元,年均增长12.1%;全口径财政收入剔除农业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02亿元,年均增长10.9%;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915万元,年均增长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5亿元,年均增长29.3%;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6,(15):4-6
一、“十五”期间,全区社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5年来,中央有关部委和企业、福建省有关单位和对口帮扶省县(区)、自治区各级定点帮扶单位以及国内外一些致力于扶贫开发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积极投身到宁夏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各帮扶单位、组织和个人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不断创新帮扶机制,不断拓宽帮扶领域,不断提高帮扶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宁夏扶贫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2005年底,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比2000年的987元增长了71%,5年净增700元,年均增长14%;绝对贫困人口由52.7万人下降到7.5万人,5年减少45.2万人,年均减少9%。取得这样的成绩,社会扶贫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06,(9):I0001-I0001
清水河县隶属于呼和浩特市。全县总面积2859平方公里,下辖3镇3乡,102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总人口1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万人。在首府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下,“十五”期间,清水河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14.5亿元、8475万元、6200元和3282元,增速分别达到27.2%、39.5%、18.3%和27.1%,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在“九五”期末基础上的翻番目标。为全县“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06,(3):43-4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内容作的说明显示,按照新近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2005年经济增长实际结果,“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比原来预计的高一些,“十一五”年均增长7.5%,将会超过中央  相似文献   

19.
《兵团党校学报》2006,(1):55-55
“高增长、低通胀”态势持续保持。经济增长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期,为“十一五”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今年,只需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继续协调各项宏观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已经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20.
范萍 《实事求是》2005,(4):50-54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功能定位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到“十一五”末,新疆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三个战略重点。实现“十一五”计划的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在于统一思想认识、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增长方式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