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降,制约中国人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关键要素已从生育控制政策转变为从婚嫁到子女教育、职场发展等个体生命链条中过高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生育政策从控制到包容的颠覆性反转。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思潮与生育政策的流变及其变迁背后的逻辑,必须突破就当期谈当期、就中国谈中国、就人口谈人口、就生育谈生育的局限,把政策变迁置于人口发展的历史长河、全球视野、经济政治体系、婚嫁生养的生命历程中加以考量。当前,在人口跌入零增长区间、人口负增长即将来临之际,人们的生育意愿依旧约为两个孩子,须趁意愿尚未跌入过低陷阱之际,以切中需求的举措,助力人们实现生育意愿,或是扭转当前生育颓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一直是各国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针对人口问题的生育政策不仅影响一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还对一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产生作用,因而生育政策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其实施过程和政策效果需要格外关注。我国根据国情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从这个政策开始实施到现在对我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最近的十几年,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批评和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结构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以及“四二一”家庭结构,年轻人养老压力越来越大,根据这些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对现行的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以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育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该权利并非绝对自由的权利,而是受到法律限制的权利。中国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有效控制人口的手段是实施人口计划生育的法律制度,而中国人口能否得到控制与管理取决于生育权利的正确行使。生育权滥用是破坏人口生育管理制度的违法行为。本文从生育权滥用的理性分析入手,寻找生育权受限制的理论依据,指出禁止生育权滥用的有效对策。以期达到改变人们生育观念,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生育意愿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生存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其中社会环境更为重要。当前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对人们的经济压力、家族种族势力和黑社会势力抬头对人们的生存威胁、政府社会管理滞后给人们造成的对现实和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等,是人们生育意愿强盛的根本原因。要有效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人口增长压力,治本之策是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下大力气整治和改善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担心广大干部群众产生错觉,影响来之不易的人口控制成果,人们一般视现行生育政策的研究为禁区。实际上,在我国推“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生育政策初始中央就认为,这只是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的阶段性政策,是可以调整的。今天,实行了近三十年的现行生育政策的远期作用正在逐步地显露出来,应当如何评价它?现在是否需要对其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对此我们必须积极地正视。本文通过对现行生育政策的正负作用分析,论证了适时适度调整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并以山东省人口发展的情况为例探讨了调整的基本思路与方案选择。一、现行生育政…  相似文献   

6.
生育文化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文化现象,它包括生育观念、生育知识、生育心理、生育行为等。新型生育文化主要包括男女平等、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内容。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树立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树立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树立要对子女尽到抚养和教育责任的道德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倡导婚育新风,普及科学知识;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现代生育文化向传统生育文化的渗透力、冲击力和吞噬力,进一步加快新型生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乐山市人口计生系统在工作中,广泛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生育文化活动,转变群众旧的生育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的婚育观念;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和完善计划生育行政和服务网络,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正确执法,  相似文献   

8.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地方立法工作,依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省人大常委会一贯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地方立法工作,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一、人口计生地方立法进程青海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地方立法,是随着我国人口计生政策和宪法法律的不断完善而建立健全的。1978年国家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并将“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1980年中央正式提出以提倡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标志的生育政策。1981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更加明确地提出:“限制人口的数量,  相似文献   

9.
顺应人口形势转变的需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较之于立即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更有利于实现人口规模均衡与人口结构均衡的有机统一。由于“单独二孩”政策不足以充分改善年龄结构、增加劳动力数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放开二孩是继续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未来方向。但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决不能过度放大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作用,仅仅依靠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无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配套实施其他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0.
生育文化现象和观念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并且不同形态、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生育文化也各不相同。生育文化是人们在生育及相关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和相应的规则制度,即人们在婚姻、家庭、生育、节育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这一要求为指导,在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实现人口优化。文章在分析指出我国当前人口整体素质不高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是一种使所有独生子女在生育方面都受益的政策,同时它还承担着开始调整我国人口的生育率、改变我国人口总体结构的任务。提前开展对新生育政策社会后果的研究,可以为实践中避免和减少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提供理论的和经验的支持。除了人口学方面的内容外,政策调整对城乡家庭和年轻夫妇生命历程的冲击、可能形成的“人口同期群”的影响、以及为走向“全面二孩”提供政策准备等都是值得提前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人口减少是人口外流和生育率下降双重作用的结果,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对农村生育形势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使用2000、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对比分析农村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演变的研究结果发现,农村生育率始终高于全国,但农村生育模式在21世纪发生了急剧变化,农村年轻女性的多孩生育比例提高,农村生育率的区域差异明显。人口负增长时代需要更加保障乡村女性的生育及其他各项权益,通过分类实施的方式保障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农村家庭完成生育意愿,实现人口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项二孩生育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不明确.面对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近年来全国人口出生状况的客观现实,应及时厘清"全面两孩"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将政策的提法和态度由目前的"允许"生两个转变为"提倡"生两个.在思想认识上,要正确看待目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现状,改变以往控制人口政策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认识到现在不仅"物不是",而且"人已非".同时,在放开三孩政策开始实施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口出生率,应将重点放在支持和鼓励育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上.  相似文献   

15.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实现各个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不是强制人们去做什么,而是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第一条就是要以“宣传教育为主”。要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引导人们认识真理,提高思想觉悟,改变生育观念,从而保证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29-29
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是“十五”期间乃至今后15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观念是指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定位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讲是人们对两性社会性别传统的定位和反传统的定位以及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定位等的观点和看法.社会性别观念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二类是反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第三类是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性别观念.从制度层面看,劳动领域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与社会性别制度的作用分不开;从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看,当前我国女性的社会性别观念与我国就业总形势存在冲突和矛盾;从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看,社会性别观念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影响,二是对劳动力市场客体的影响.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创造更好的文化与制度环境;建立和完善女性生育保障制度;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双亲化;提倡自我就业、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18.
妇女的生育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妇女发展中一个的重要问题,而且是全球人口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国妇女与人口状况的具体国情.本文着重结合我国实际妇女生育权利和责任问题同时就如何进一步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利读点看法.加强人们进行生育决策的责任感.一、妇女的生育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人权既是妇女作为个体的个人人权,也是妇女作为一个群体的集体人权.同时,由于妇女是生活在某一特定社会的群体,因此,在妇女人权中,应既包含全社会应共享的权利,例如,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平等权等等,也应包含妇女专门享有的某些权利.例如,生育权利,享受由女性特点决定的特殊劳动保护权利等.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我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实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广义上,生育假期是基于生育而赋予父母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包括产假、陪产假和育儿假。产假是女性劳动者因生育和生育后身体恢复所享有的休养时间。陪产假通常是孩子的父亲在孩子出生后享有的假期,目的是为了让父亲能够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帮助刚刚生育的母亲恢复身体,照顾孩子。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背景下,从促进二胎生育,减轻女性家庭照顾负担,保障男女就业平等的角度出发,我国有必要通过立法建立育儿假制度。劳动者享有法律赋予的生育假期休假权利,因生育原因暂时失去劳动机会,没有正常劳动收入来源时,有权通过国家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获得经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