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资产重组” 课堂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领路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领路人必须首先具备创新意识,面对教材敢说“不”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实际,灵活地将教材这一“资产”进行重新组合。 一方面,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要敢于突破,不拘泥于书本的框架,让学生在捕捉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点的思维过程中,使教材“活”起来。例如,在讲初三政治“原始社会的解体”这一内容时,教材以“私有制的产生”和“平等氏族制度的瓦解”宣告原始社…  相似文献   

2.
提问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提问的艺术方式:一、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就是教师通过提问,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启学生。乙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运用这种方式提问,关键在“诱”.核心在“导”。如,我在初二讲“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开导学生发问的:“原始社会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一种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奴隶制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又是惨无人道的。那…  相似文献   

3.
一、私有制、阶级、国家三者之间的关予私有制的产生,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D个体劳动取代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这就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个人所有,】是逐渐产生了私有制;阶级的产生,是由于g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氏族成员发生5化,从而出现的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对位的各种集团;国家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段上,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6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从三者的产生过8可见: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基础,私有制、③级是国家产生的基础,三者的产生最终都是B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后者的产生巩…  相似文献   

4.
历史哲学中的因果观念张践明历史中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哲学中难度最大的问题之一。“对于历史科学”,威廉·德雷说:“很少有什么理论问题能象这个问题那样烦扰历史学家了。”①沃尔什则说:“历史学的学生和教师,在历史的因果关系这个题目上往往是思想混乱的。”②威廉·...  相似文献   

5.
初中思想政治三年级教材(人教版1997年第1版)第93页黑体字“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与教材第101页最末一句“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样是表述资本主义矛盾,但分别使用了“生产社会化”与“社会化大生产”两个概念。笔者认为,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必要的区分有助于学生真正弄清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它包括生产资料的社…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反映到人的思想中去,使产生了私有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了公有制,私有观念已经失去了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还会存在私有观念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自私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阶级社会中的自私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是漫长的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中的私有制经济关系必然会产生私有观念,它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私观念属于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首先,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恩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他们反复论证生产的社会化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一直把公有制作为…  相似文献   

8.
课间休息与几位同学谈及金钱,有同学认为“金钱是罪恶的根源”。又据《法制日报》载:有个抢劫杀人的少年犯在银销入狱时忏悔说:“今天的下场都是金钱引诱的。”这些话乍听额是,细想则不然。金钱原本是人创造的,是适应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但是,在私有制社会中,人们的悲欢祸福都由金钱主宰,“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上好莫钱,黄金买得起状元;绝大元宝,童生买得起阁老”。于是,在金钱的驱使下,利令智昏者大有人在,为富不仁者司空见惯;人与人尔虞我诈,兄弟间反目为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制度、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的性质,认识原始社会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但不是理想的“黄金时代”,认识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从来就有”和“永恒”存在的。教师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也没有私有观念。那末,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发展简史》“原始社会”这部份内容的教学中,“私有制的产生”是一个难点。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变化。在这次重大变化的背后原因较复杂,有些还隐藏较深,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它是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一条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掌握这一规律是《社会发展简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理论依据。在突破难点时,尤其要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个人所有制”有一种解释,称“个人所有制”为“人人皆有的私有制。理由是:私有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部分人私有制”,“即生产资料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另一种是:人人皆有的私有制也可以称之为“个人所有制”,“即指社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治国之道,治吏为要。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而吏治腐败的基本形式是贪污受贿。追根溯源,“贪人败类”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徇财曰贪,玷官曰墨”,贪官一词随之而生。  相似文献   

13.
集体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科学内涵自阶级产生以来,几千年的文明社会一直是私有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私有观念占统制地位。只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才产生了“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集体主义或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即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①,这种个人的生存、解放以社会、阶…  相似文献   

14.
所谓倡导学生“反问”,就是在教学内容完成后,提倡并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所产生的疑惑反过来问老师。其益处有三:1.进一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激趣引思,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3.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分析、归纳并概括总结所学内容,将所学知识深化、升华为能力和觉悟。有教师会担心:倡导学生“反问”造成教师“卡壳”怎么办?其实只要备好课并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就不会“卡壳”。比如:在讲“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一框题时,我大约用30分钟讲完新课,然后我问:”‘这节课应讲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公安机关要贯彻落实这一决定精神,首先要搞清公安机关腐败现象屡禁不绝的根源。笔者认为,公安机关产生腐败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所产生的私有观念。 一 纵观中外历史,可以发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差别,产生国家政权,同时也产生了腐败。因此,凡是私有制社会,都普遍存在腐败问题。古代中国是“无官不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更是经常曝出腐败丑闻,正如欧洲委员会副秘书长勒普雷斯特1994年6月在欧洲委员会32个成员国司  相似文献   

16.
我对思想政治课的课堂练习,试行“读练结合”、“讲练结合”、“精巧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体做法如下。(一)“读练结合”。就是读中有练,边读边练。例如讲“阶级出现”这一内容时,采用“概读、问读、标读”等练习方法,加强读书练习。在预习课文时指导学生“概读”,初步了解阶级出现的过程和阶级的定义;在分析课文时,采用“问读”的方法,按课文顺序分层次提问,弄清阶级产生的条件及原因;在巩固课文内容时,指导学生“标读”,围绕私有制与阶级的联系、生产力发展与阶级出现的关系等主要问题,一边看书一边划重点。…  相似文献   

17.
杨继国 《湖湘论坛》2002,15(1):70-71
有关股份制的性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讲得很清楚:“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姓公还是姓私,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但至今有两种极端的不正确认识需要澄清:一是将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把公有经济的股份化改造等同于“私有化”;二是把一切形式的股份制都等同于公有制。对股份制的糊涂认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或者使国有经济现代企业改革方向误入歧途。一、对股份制性质两种极端认识的分析1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吗?把股份制等同于私有制的认识有其理论和实践两…  相似文献   

18.
“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当前的改革实践中,如何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贯彻“公有制为主体”,是党政干部普遍关心的、事关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现就与此相关的主要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公有制为主体”的提出及其涵义的演变。关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地位问题,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和几次逐渐的变化。所谓重大的变化,就是在十五大之前,基本经济制度是纯粹的公有制经济,不包含私有制经济;而从十五大开始则把私有制经济纳入其中。其间的逐渐变化是: 1980年底以前,不承认个体经济…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产主义,这正是全世界各国无产者争取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因为私有制和人剥削人的现象,并不是从来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因而也是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的。社会主义改造前云南独龙族社会经济形态,为我们研究私有制度的起源,提供了一个实例。我们研究独龙族社会私有制度的起源,对于批判“四人帮”歪曲原始社会历史,贩卖历史唯心主义,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未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思想,不仅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它既指明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又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发展的方向和实现的原则。其主要点有:第一,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问题的一个根本思想。早在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讲到未来新的社会制度时就提出:“首先将根本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因为个人管理工业的必然后果就是私有制”,因此私有制也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