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衣家奇 《法学评论》2005,23(1):73-79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一些国家于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兴起了不定期刑制度 ,掀起了现代刑罚改革的高潮。而在 2 0世纪 70年代 ,不定期刑制度又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潮起潮落的现象中 ,包含着百余年来刑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历史线索。这对于今后刑罚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观念刑论纲     
刑罚是报应已然之罪还是预防未然之罪,有报应刑与目的刑之争。但不论是报应刑还是目的刑都是静止的刑罚观,既无法对刑罚的轻缓化发展趋势作出合理解释,也无法对死刑的存与废作出完整解答。观念刑认为刑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报应观念而被规定和科处,刑罚的轻重应当与人们基于报应观念所期待的惩罚的轻重相适应。观念刑作为运动的刑罚观不仅能够对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解释,而且能够对自首、立功、累犯等量刑制度以及减刑、假释等行刑制度作出比目的刑更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解释,因此立论较周延。  相似文献   

3.
罚金刑易科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罚金刑是一种财产刑,它以犯罪人具有缴纳能力为执行的前提条件。失去了这个条件,罚金就不能执行。罚金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对同样的犯罪人由于贫富的差异在执行中出现不同的两种结果。为了维护罚金刑的严肃性,法律必须提供变通的解决办法,罚金刑易科就是主要的解决办法之一。虽然罚金刑易科问题只是属于罚金刑执行中的问题,但是,其重要性却足以关系到罚金刑本身的存亡。因此有必要对罚金刑易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制刑是量刑和行刑的前提,是国家整个刑事活动的基础。刑罚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到今天,始终处于不断的进化过程之中。制刑的指导思想也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生着变化,从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变化更加显著。轻刑化、短期自由刑的异化和罚金刑地位的不断上升使制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刑理念的彰显与背离:近代中国假释制度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罚执行是刑事司法的最后环节,行刑法律的运作直接关涉刑罚功能与目的能否实现。假释作为行刑制度之一,其运作效果是刑罚观念的集中体现。近代以来假释制度完成了由恩典到权利的制度转化,因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假释制度在清末刑事立法中虽然得以确立,却未能实践。其后的立法与司法虽对于假释制度有着较多的践行,但民众的法律情结却仍停留于报复惩戒,教育刑理念仍然未能深入人心,法律观念、法律文化的转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罚金刑执行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做出了种种尝试,其中罚金刑易科自由刑制度被广泛采用。本文在对我国现行刑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不宜增设罚金刑易科自由刑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越来越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在固体废物污染犯罪的立法进行分析,从中探究其立法特点,以期有益于完善我国有关固体废物污染犯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管制刑为我国所独创,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管制刑作为我国刑罚中唯一的限制自由刑,但其具有一系列的缺陷,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它的存废之争也愈演愈烈,呼吁废除之声不断增多,因此有待于加强对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明显上升,并呈现组织化、国际化、专业化等趋势.除了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易受侵害性·及本罪犯罪成本较低外,立法不完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也是影响知识产权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有效地惩治知识产权犯罪,应当解决刑事司法中的突出问题,重视罚金刑和资格刑在惩治知识产权犯罪中的作用,密切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相似文献   

10.
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的刑事和解,一方面受到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的追捧,另一方面,也遭遇到是“以钱赎刑”、“花钱买刑”的质疑。笔者以为,传统赎刑与刑事和解是不同的。尽管两者之间表面上存在一些相似性,刑事和解也存在一些漏洞仍需完善,但不能据此就简单地以为刑事和解就是“赎刑”的复活。同时,对于传统赎刑制度,我们也不应简单地否定,它作为曾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三千多年、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一种完备的制度,蕴含着大量理性的成分。我们应该对其中与刑事和解相契合的部分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诠释,为完善今天的刑事和解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刍议我国罚金刑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厚军 《法学论坛》2006,21(4):23-26
为适应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我国罚金刑应进行如下完善:适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适用方式应进一步改变;数额规定应进一步明确;执行方式应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2.
民刑交叉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先刑后民”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具有一定的法律渊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将它作为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唯一原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确立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再根据这些原则确立处理民刑交叉案件管辖问题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我国应增设包括限制生产规模及业务活动的范围、强制暂停营业、责令停业整顿、公布犯罪行为及裁判决定、取消营业许可、强制解散等内容的法人资格刑。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刑罚理论中,我们曾经讳言“报应”与“功利”,而悉心考察近现代刑罚理论的演进历程,报应刑论与功利刑论都先后成为刑罚理论的主流学说,并于现代渐趋融合。如何确切把握这一历史进程所展示的刑罚价值取向,我国刑法学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颇有争议。本文立足于价值分析,对两种刑罚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剖析,并提出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既有报应的正当根据,又能发挥功利的预防犯罪效果的刑罚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立法现状,提出我国应增设包括限制生产规模及业务活动的范围、强制暂停营业、责令停业整顿、公布犯罪行为及裁判决定、取消营业许可、强制解散等内容的法人资格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伦理的两大评判标准——善与和谐着手,一一剖析了我国现有的刑罚种类。在此基础上指出:生命刑在现代社会由于丧失目的的正当性而失却了正义的伦理基础,应予废除,目前宜权宜保留且严格限制;自由刑的刑罚理念与公正、人道的伦理吻合,但我国的自由刑在制刑、量刑和行刑诸阶段都不尽人意;财产刑的公正、人道和"中庸"是无可比拟的"善",但我国在财产刑设计上应废除没收财产刑,优化罚金刑;资格刑的设计内容过于单一,且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掺杂了剥夺人权的成分,有失正当性依据,有必要增加资格刑的种类及适用主体。  相似文献   

17.
田刚 《法学》2013,(1):89-103
预防刑理念被刑法学理论界所提倡,但是其在量刑中的实际效用则值得考察,通过对近15年间的司法解释文本和六省市抽取的817份判例进行对比分析,还原司法实践中预防刑理念适用的现状和特征,可以发现预防刑理念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混乱和滥用,应当通过立法明确、司法观念转变、司法解释的规范化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引导对预防刑理念进行重新提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刑法对受贿罪的处罚主要是援引贪污罪的刑罚,采用"计赃论罪"的处罚形式,以数额作为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但这并不符合受贿罪的本质特征,也容易造成量刑失衡。此外,作为一种"权钱交易"的行为,对受贿罪的处罚缺少罚金刑,资格刑的设置也不足,影响了受贿罪刑罚的实施效果。针对该罪刑罚规定的主要缺陷,本文提出了设置独立法定刑、完善量刑情节、增设罚金刑、合理配置资格刑、严格适用并逐步取消死刑等完善受贿罪刑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死刑的废止不需要终身刑替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终身刑与无期徒刑并非等同概念;终身刑是侵害人格尊严、比死刑更为残酷的惩罚方法,不应成为死刑的替代刑;死刑的削减与废止不依赖于终身刑的设置;终身刑未具备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无助于刑罚体系的完善,没能顺应刑罚的发展趋势,不符合行刑的合理目标,因而不应成为-种刑罚措施;当前,我国应当在削减与废止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合理运用现行刑法规定的死缓与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20.
当今,醉酒驾驶机动车辆而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频发,为了强化对公众安全的保障,世 界各国都强化了刑法对醉驾行为的规制。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都将醉驾入刑,并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 大量的司法判例,通过对比分析这些判例可以发现两岸对醉驾行为的定罪量刑存在着诸多差异。由于 台湾地区醉驾的立法时间较早,司法运作的经验较为成熟,其相关做法可以成为大陆地区完善相关司 法活动的借鉴素材,通过这种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应能推动大陆地区有关醉驾行为定罪量刑的发展和 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