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亮上的人     
肖渠 《观察与思考》2008,(20):63-63
2008年8月,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月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这部小说,从马可.史丹利.佛格(Marco Stanley Fogg)—这位主人公的名字开始。"马可,即马可.波罗,首位到访中国的欧洲人;史丹利则是追随李文斯顿足迹深入黑暗非洲之心的美国记者;而佛格指的是菲利亚,三个月内狂奔地球一周的人。"  相似文献   

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乌克兰革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个形象,其生活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小说中的保尔形象,从40年代起,就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直到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  相似文献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乌克兰革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写,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个形象、其生活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小说中的保尔形象,从40年代起,就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直到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北京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群众投票评选活动,这本小说仍旧名列榜首。现在,一部新近从小说改编、并与小说同名的大型电视剧(由中国人策划、投资、编导。制作而由乌克兰人担任演员),又同广大观众见面了。值此世纪之交,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国际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格局,让保尔形象…  相似文献   

4.
龚武 《求索》2007,(7):190-192
作为戏剧性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一系列戏剧创作手法,详细刻画了主人公在追寻美国梦时所作的思考,这些思虑是追求梦想的勇气,对笙歌达旦宴饮享乐的反思,对一相情愿去重温旧梦的盖茨比这一形象象征意义思考,也是作家对小说运用戏剧手法写作本质的探索。小说所使用技巧与詹姆斯的理论相互辉映,验证了戏剧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毅 《求索》2007,(11):163-165
从“五四”到抗战时期。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反映了女性视野中不同历史阶段男性的表现形态和性格内涵。展现了女性作家对男性的认识、想象、反思和批判的过程,折射出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由觉醒而失落再到独立的历史进程。目前,学术界对这些女性小说的研究和批评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明显的失衡现象,即偏重于以作品中的女性为研究焦点,如女性人物形象、女性问题等,而女性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则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试图弥补这-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缺失,把“五四”到抗战这三十年的女性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时象,探讨这些男性形象在这三个十年中的不同特征和演变轨迹,以及由此显现出来的女性创作主体对男性的观察、批判和期待。  相似文献   

6.
赵雪华 《前沿》2014,(1):193-194
《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是俄罗斯著名作家拉斯普京的代表作,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一部力作,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小说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与作者塑造的女主人公塔马拉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女性视角来看,塔马拉身上体现了双性同体意识,使之成为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中的双性同体形象———塔马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试析小说《白雪公主》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辉 《前沿》2006,(1):196-198
1967年,美国著名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白雪公主》。这部后现代主义的典范之作一经发表,便在文学界激起了轩然大波,拍手叫好者有之,顿足贬抑者亦不乏其人。但最终它还是以其所营造的超凡脱俗的话语世界,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大奖。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是作家在感觉到“语言再也不能有效地交流,语词已失去了令我们感动或愉悦的力量,现实再也无法维系神话手法,讲述任何种类的故事都值得怀疑”①时,为读者提供的一部“元虚构作品”。它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无处不在的戏仿,零零散散的片段拼贴,语言垃圾,读者对作…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人民公安》2011,(3):63-63
《绝望游戏》吴刘维著湖南文艺出版社一部以幽默化忧愁充满内省意识与哲理气质的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在"这一年"所经历的种种人生危机,展示了吴谷生的独特性格及其对社会人生的独到感受,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这部小说的副标题是“洪钧调查”。主人公洪钧是一位在美国学习工作多年后回到北京的律师。在“后毛泽东社会”的90年代中期,他的外国学历以及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的工作经验使他在社会中得到了尊重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陈瑜 《妇女研究论丛》2012,(3):66-72,112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译者林纾不但用古文笔法重塑了"茶花女"的忠贞形象,更对妇女忠贞评判标准做了巧妙的演绎,使"贞节"评判的重心不在"性贞",而是转移到"情贞"上,肯定以"真挚之爱"为核心的两性道德,拉开了五四前后贞节观念辩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黄芳 《前沿》2012,(6):175-177
《盛开的樱花林下》被誉为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坂口安吾的最高杰作。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该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作家着力塑造的女性形象表现出极强的女性主体性,但既非"天使"亦非"妖妇";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方面深受该类女性的吸引,一方面又对女性主体性("樱花林"的隐喻)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整部作品反映了男性作家在对待女性主体性方面的矛盾态度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王鹏飞  徐婧 《求索》2010,(12):217-219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文坛享有很高声誉的主要作家之一,他跨时三十年所著的"兔子"四部曲被主流杂志评为过去25年中出版的最佳美国小说之一,并被学界誉为"美国断代史"。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石,通过分析作者生活经历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探索该情结在厄普代克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姬萍 《求索》2013,(1):159-161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我国现代作家莫言获得,这是中国现代小说步入世界优秀文学的最有力佐证。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历经了不同时代的艰难嬗变,《狂人日记》的问世使得中国小说写作步入了现代性的历史文学范畴。而后,中国小说不再只是流传于街头市井案头的消遣文学,它以其深邃的写作技法和潜隐的文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之成功典范。中国现代小说之生成主要由"个体作家创作"和"文学社团"两因素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生成之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小说接嫁性与本土性之文学征候。  相似文献   

14.
晏杰雄 《求索》2011,(3):191-193
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作家的"距离"意识普遍增强,对小说距离的控制显得更加灵活和合理,尤以距离的两极化现象最为典型和普遍。在宣讲人性和诗意时一般采用零距离,作者、叙述者、主人公三者的价值取向或思想规范等取一致态度;在批驳荒谬和虚妄时则采用大幅度距离,作者和叙述者(主人公)取对立态度。这是文体走向成熟的表现,反映了长篇小说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在英国近代小说家哈代所创造的小说世界中,传统男性人物形象的强势地位不复存在,他们因为性格上的种种缺陷而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失去了支配地位。女性形象则由一贯的配角转为受到作家和读者双重关注的主角,这种改变在他的《还乡》、《苔丝》、《无名的裘德》三部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三部小说男女主人公间不同的情感对应模式体现都是和传统截然不同的两性关系,对传统男女两性世界模式的颠覆既体现了哈代的创作个性,也体现了时代在哈代身上所刻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16.
张丽波  高霞 《前沿》2014,(17):218-219
《汉宫秋》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昭君出塞"的历史史实。作家根据创作的现实需要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的改造,寄寓着作者对现实的体悟。其中,马致远对作为戏剧主人公的汉元帝进行了较大的改造。本文从元代的社会背景、马致远的生平经历、《汉宫秋》作为末本剧的原因、马致远借汉元帝之口表达自己的不平之绪等方面,结合具体文本,就马致远对汉元帝形象改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春蓉 《前沿》2006,(8):223-226
《雌性男人》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乔安娜.拉斯的代表作,也是美国七十年代最富争议性的作品之一。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从基本主题、女性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策略三方面,分析这部女性乌托邦小说,透视作者鲜明而激进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8.
2014年的上半年,全球出版界都在为《每日电讯报》所称的一本"你不可错过的中国小说"而着迷。中国作家麦家的《解密》英文版在英、美等35个英语国家上市,一举打破中国作家在海外销售的记录,在美国亚马逊文学书周排行的最好成绩为17名。麦家以手支额、目光直视读者的照片频频出现在英语媒体的书评板块,低调神秘的他也被称为"中国的丹·布朗"。  相似文献   

19.
姜德成  仪爱松 《前沿》2010,(16):148-150
"黄祸论"等民族歧视主义在文学中体现为西方文化的强势话语地位和对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形象的"模式化"处理。赛珍珠凭借写中国题材的小说成名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形象的描写始终体现了"本土"和"异域"、"自我"和"他者"的对立和冲突,这种双重文化视角影响下的中国印象终究是与事实相脱离的。  相似文献   

20.
儿童文学军团是我省文学战线的一支“奇兵”,是“文学辽军”的主力之一。辽宁儿童文学界的最大优势在于:作家队伍建设十分完备;老中青三代作家,都有极高的造诣和成就,所以辽宁儿童文学事业的未来必然更加繁荣。1985年辽宁成立儿童文学学会之初,儿童小说、童话领域在全国已有影响并获全国大奖者只有吴梦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