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钟善教授是我国当代知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他长期从事高等学校行政领导工作,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经验;同时,他将很多心血投入到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及其组织工作之中,充分阐释了"大学校长应当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这一理论命题,为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来,邬大光教授始终耕耘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躬身于高等教育实践。作为国内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学人,他有着广阔的研究视野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他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在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等教育、高等学校贷款、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等研究领域提出过极富创见的论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理论园地、推进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而且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实践改革提供了理性思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伴随着扩招浪潮,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自然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实行教育公平,但政府硬性推行的结果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处境尴尬,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走出这种困惑,如何克服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借鉴他国大众化教育模式,寻找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路径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兴办公安教育5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对公安高等教育地位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究竟公安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模式是怎样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看法。但是不论哪种发展模式,它都要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公安高等教育为什么要发展,公安高等教育怎样发展和如何评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海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史专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他致力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史学科建设,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史专题研究.他首创了"科举学",提出了"为科举制平反"的主张,强调理性评价科举的基本立场.在高考问题上,他主张采取务实渐进的态度,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高考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的变革总是以其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如此。高等教育要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刷新大学教育思维,树立新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过度教育问题是高等教育研究及社会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防止高等教育发展的过度超前及在教育贫穷状态下出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中外学者对过度教育持两种观点,即假象说和客观存在说。我国的过度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应遵循教育发展中的普遍规律,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二要建立有效的人才评估体系,三要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四要科学定位就业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大学领导者,是在整个中国社会大改革、大发展、多元化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大困惑的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大学领导者特别需要具备大能力和高品位。  相似文献   

9.
桂杰 《人事天地》2008,(1):48-48
酷爱读书并喜欢研究军事和民族问题的沈克尼身上,有很多传奇之处。虽然从来没有正式参军,但是他是兰州军区司令部的特邀研究员,他总是以自己的预备役上校身份而自豪。  相似文献   

10.
一、霍布斯政治哲学基础的困惑。政治哲学这个知识领域,一方面包括道德哲学,另一方面包括狭义的政治学。霍布斯曾经三次对政治哲学作出系统详尽的探讨。在这三部表述中,他的政治哲学在方法和材料方面,都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方法是伽利略的“分解综合”。材料则借自对激情及此前的感性知觉的机械论解说。所以不难理解,在以往的哲学研究中,众多学者或者基于方法,或者基于材料,或者基于两者,几乎都把他的政治哲学诠释为依赖于自然科学。这个理解,表面上好像只是在承认明显的事实,然而仔细想来,这一证明似乎又是不无问题的。把政治哲学当作自…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4.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