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学术界从邓小平的文化概念、文化思想范式、文化思想来源、文化思想科学体系、文化思想特色以及相关比较研究等方面不断加强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拓展邓小平文化思想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推进了对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思想政治建设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经验,包括合理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全覆盖、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学科建设等。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为民主党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明确思想政治建设目标,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建设原则,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陈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陈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的研究,主要应围绕地位和作用、内容、原则、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从实践领域来看,应当围绕从党内、统一战线、军队及若干特殊领域等问题展开。系统梳理和研究陈云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三种相关: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潜在相关.运用心理疏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从三个方面入手: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环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建设、灵活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指导意义,是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新时代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与实践需要,从政治维度、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展开,围绕着筑牢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政治保障、夯实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想根基、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发展为着力点,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对毛泽东、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人民主体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思想、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刻板,教育对象往往会产生排斥心理.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防止教育对象产生排斥心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风险的基本情况,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广州市五大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较明显的风险困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风险表现在多方面,可归因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网络环境的影响。规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风险,应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风险意识、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律法规、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具有超凡的治国才能,他的治国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理论界对邓小平的治国思想研究颇多,通过对邓小平治国思想的研究概况及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邓小平治国思想的基本特征、治国方略、治国方法、领导艺术与风格进行评述,把邓小平治国思想与毛泽东治国思想做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中之重,研究并搞好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乃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性,应进一步确立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原则,完善思想建设的机制,明确思想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探索思想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了解青年眼中的严复,我们对福建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表明,严复在青年大学生中知名度较高,多数青年大学生能较为准确的把握住对严复的历史定位,但对于严复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历史文化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严复文化遗产的关注不足。笔者还对宣传严复和保护严复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窦蒙、窦臮兄弟是代北鲜卑文化传统在中唐承续的代表人物,他们合力完成的《述书赋注》是唐代书学的扛鼎之作之一。在汉族文人书家辈出、书法实践与书学理论高度繁荣的唐代,这样一部辞藻雄赡、理论精深,并有体例创新的书论巨著出自于鲜卑后裔之手,既是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窦氏的书法传统与时代文化共同孕育的成果。细绎《述书赋注》的文本结构,是由《述书赋》、注、《字格》和《题述书赋后》四个部分组成,其在东汉以来的传统书学著作中,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著作体例,由此推动书学著作成就的创新。具体来说,赋与注的结合,造就了一部汉唐间规模最大的周秦书家传记体书学史巨著;引史注法入于赋注,造就了第一部史注体书学史巨著;《字格》的产生,又造就了第一部具有传统书学概念体系建构意义的书学论著。《述书赋注》的产生,是对汉唐间文化与学术传统的遵循和发扬,是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在唐代、在书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三苏与杜诗     
杜诗对三苏的影响各具特点。苏洵的诗古质朴拙,木讷少文,受杜诗的诗歌影响很小。苏轼推崇杜诗,并继承了杜甫的写实传统,他的一些诗歌在风格上接近杜诗,其出蜀纪行诗和《荆州十首》等诗歌都直接模仿杜诗。苏轼学习杜诗,而又自成一格。苏辙对杜诗有较高评价,杜诗对其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化用杜诗方面。  相似文献   

14.
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经》为清末日本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中外学界未见有人对其征引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对该书最具特色的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的考察,发现其主要参考了《邻交征书》等史书、《古京遗文》等金石著作,这些日本书籍,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大都系首次引进中国,傅云龙筚路蓝褛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严复因其特殊的个人经历及知识结构,提出较为系统的宪政思想。同时,严复又认为中国国民素质尚未达到实行宪政的要求,主张缓行宪政,并将实现宪政之希望寄托于“权威”政治,其宪政理想最终在现实面前破灭。  相似文献   

16.
杜甫寓居陇右期间,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边塞诗,其诗歌主题与艺术特征与盛唐边塞诗迥异。其以抒发厌战情绪、期望和平的心声、感世伤怀为主题,用陇右秋天的个体玲珑意象入诗,体现着凄楚悲愁、平实悲凉以及人性的细腻、真实美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7.
杜甫湖湘诗不到百首,但却是杜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杜甫晚年生命历程的忠实记录。杜甫湖湘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忧民和经世致用的思想,虽然不是湖湘文化的直接源头,但却与湖湘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湖湘文化的“爱国忧民”和“经世致用”的两大特点,在杜甫湖湘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体现,这一点值得我们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以文为诗”始自杜甫,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诗歌创作手法,而晚唐杜牧学习杜甫、韩愈,其诗中的“以文为诗”现象很明显,有句式参差;改变句律,打破诗歌句式的常规节奏,使其如散文那样流动自如;化偶句为单句,故避属对;以虚词入句;不顾声律;诗长如散文;诗题长如散曳序长如散文等八种表现形态。杜牧的“以文为诗”直接影响了宋人,成为宋诗的一个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于学无所不窥",在近代"治西学者,无其比也"。深厚的西学功底,使得严复更能洞彻中国贫弱的症结所在,旗帜鲜明地提出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救国论。在指出科举取士与传统学术的弊端之后,进而身体力行地通过办报馆、译西书、兴学堂来增广见闻、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严复的教育救国论的特质体现为:以社会有机体论为基础的致思理路、冶中西于一炉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的作品《红线》中,女主人公鲁丝的文化身份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杂糅性:她是位地道的澳大利亚女性,但非常痴迷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到中国与沈复灵相识后,受启于佛教转世轮回的思想,与沈一道成为《浮生六记》中芸娘与沈复的转世,在今生续写了两人未了的爱恋。从杂糅性的概念、杂糅视角的特征,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启示来分析鲁丝的生存状态发现,她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中澳文化的平等对话,而无所谓到底谁是主流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