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于3月21日向第59届联大正式提交报告,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最敏感话题——安理会扩容问题。安南表示,他支持印度、巴西、德国和日本加入安理会。而在数天前,美国国务卿赖斯表示“美国毫不犹豫明确”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时间支持日本加入的声音异常高涨,就连中国国内一些观点也倾向于支持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我认为中国及亚洲各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先,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存在道德障碍。安理会现有的五个常任理事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战胜国,拥有…  相似文献   

2.
<正>不管是借“四国联盟”集体行动,还是单枪匹马赤膊上阵,一直以来日本就在为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努力。然而,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大岛贤三日前突然将“日本决定正式放弃自己单独提出的安理会改革方案”通知“盟友”德国、印度和巴西驻联合国大使。此举表明日本对争取在今年9月实现安理会改革的目标已经绝望,日本在“争常”道路上再次严重受挫。  相似文献   

3.
2005年,联合国成立将满60周年。在此之际,国际社会要求联合国改革、安理会扩大的呼声日高。去年9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称,他希望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包括美、俄、英、法、中等“五常”在内的各大国也相继表示支持。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拥有特殊的否决权,更象征着其大国地位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因此,一些对此“觊觎”已久的国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为跻身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放手一搏。成为常任理事国,不仅要得到联合国191个会员国的2/3的多数票,还要有5个常任理事国的赞同票。这对各“候补国”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谁能战胜…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组织中,主权平等是一种比例平等。由于安理会否决权制度体现了这种比例平等,因此它符合旨在实现衡平的主权平等原则。而且,安理会否决权还要受主权平等原则的制约,安理会否决权改革尤其要遵循主权平等原则。依据主权平等原则,不能取消否决权,而应监督其行使。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扩大要遵循比例平等原则,但新常任理事国不能拥有否决权。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4,(6):38-39
2004年9月21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开始一般性辩论。安理会改革,特别是由哪个国家担任扩大后的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的问题成为焦点。新席位争夺战的格局概括起来说是第一梯队4国、第二梯队4国。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5,(1):54-54
2004年11月30日,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向安南秘书长提交报告,建议将安理会的席位从现在的15席增加到24席,并就此提出了两种备选方案,但两种方案均将否决权仍限于目前的5个常任理事国。  相似文献   

7.
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里,人类应当建立一个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新秩序的建立又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为此,联合国于2000年9月6日至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千年首脑会议。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此次盛会中的声音格外引人注目。江泽民主席提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在新形势下应遵循的四项原则,并提议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议。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安理会,是其六大主要机构之一。高三政治常识受篇幅的限制,提到联合国安理会仅有一段简单的介绍:“安全理事会(简称安理会)由中、法、俄、英、美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是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即每项决议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否决票,便不能通过。”这远远不能满足同学们的要求,下面将就联合国安理会的情况作一下简单的介绍,以飨读者。一、安理会的组成联合国安全理事会(Security Council…  相似文献   

9.
郭立军 《半月谈》2004,(20):74-76
在9月底10月初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辨论中,几乎所有国家的代表都在发言中涉及了安理会改革问题,安理会改革的话题正在全世界持续升温。联合国成立近60年来,安理会基本结构,特别是五个常任理事国协商一致的运作方式一直未变,而世界则经历了冷战结束,非殖民化运动和全球化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联合国成员国也增加了两倍多。这是要求联合国改革的主要依据。由于要求扩大的声音远远盖过了反对的声音,安理会改革问题也被更为简明地称为安理会扩大问题。问题简单了,但答案却没有更清楚:安理会该增加几人?把谁加进来?加进来的算一个还是半个?……  相似文献   

10.
应我国邀请,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于美国当地时间9月7日下午在江泽民主席下榻的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举行了会晤。这是联合国成立55年以来5个常任理事国首次举行首脑会晤。  江泽民主席对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响应中国倡议出席首脑会晤表示感谢。美、俄、法、英4国对中国倡议举行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表示高度赞赏,认为此次首脑会晤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国首脑在会晤结束后发表了成果文件,重申5个常任理…  相似文献   

11.
今年10月,联合国迎来了60周岁生日。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事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创建联合国这一重要国际组织中,都发挥了哪些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改革的呼声为什么如此之高?中国已经表态,反对为安理会改革人为设定时限,如果强行表决有重大分歧的安理会改革方案,中国将坚定地投反对票。为什么?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联合国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 秘书长安南2005年3月21日正式向联大提交了联合国改革报告,并建议联大在首脑会议举行之前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作出决定。报告采纳了名人小组就安理会扩大提出的两个方案。方案A建议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及  相似文献   

13.
9月21日,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四个国家的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四国将在今后的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中,相互支持竞争安理会常任理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就涉日游行问题发表谈话,表示充分理解广大群众和学生的爱国热情,强调极少数社会闲杂人员借机进行打砸公私财物、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活动,损害了我国形象,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一段时期以来,日本由于没有真正反思历史,制造了一系列事件激起中国及亚洲人民的义愤,如历史教科书问题、钓鱼岛问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谋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日美安保条约支持台独势力、东海石油开采问题等等,中国民众对此用各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其中两件事引起的反响最大:其一,中国民众发起网上签名反对日本进入常任理事国;其…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简称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的旗舰行动。2011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40周年的特殊年份,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常任理事国。进入新世纪以来,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中国应在这一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不仅要拥有话语权,而且要积极推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方向符合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利益。  相似文献   

16.
安理会的改革,特别是增加常任理事国,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面昌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化,实质上是一种权力或大国地位的再分配,这也正是这场世纪大博弈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7.
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大以76票对36票的压例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及其所属各种组织的席位,理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行使其拥有的权利。但美国政府长期执行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操纵表决机器,多次否决一些国家所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随着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和联合国成员国结构的变化,美国眼看利用简单多数难以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便于1961年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是“实质”…  相似文献   

18.
自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联合国改革方案后,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等“常任梦想联盟”加快了“入常”的步伐。而以意大利、韩国、巴基斯坦、墨西哥等为首的“咖啡俱乐部”国家则对“四国联盟”的常任梦想展开了坚决的狙击战。4月11日,在“咖啡俱乐部”国家的号召下,115个国家的联合国代表在纽约举行“团结一致”大会。与会国家就“同意对联合国和安理会进行改革,但应在联合国成员国协商的基础上展开”达成共识,认为“不宜为改革设定时限”,更不能就尚未达成共识的方案强行表决。115国集会达成共识,意味着日本等国年内“入常”从程序上已不可…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对联合国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同时,美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干预也达到了绝大多数成员国难以容忍的程度.本文认为,美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干预,甚至搞单边主义,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是综合因素的结果.联合国改革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元化,终将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4,(6):39-39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张义山2004年10月12日在第59届联大讨论安理会改革议题时发言强调,联合国改革的核心是安理会改革。安理会改革的目标应是加强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核心地位,增加其应对威胁和挑战的能力。安理会改革最优先的重点应是根据公平地域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