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名正教授谈《违法行为矫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3月,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决定将《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本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这意味着创立了五十年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随着《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制定,将向违法行为矫治制度过渡。这是劳动教养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次深刻的变革,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记者日前就制定《违法行为矫治法》的有关情况,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邵名正教授。邵教授多年从事监狱学、犯罪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的教学研究,长期关注劳动教养立法和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并做了大量研究和调查工作。谈起这个话题,邵教授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记者:邵教授,199…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劳动教养制度需要用彻底的变革来回应目前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的变迁是劳动教养制度变革的逻辑起点,在坚持法治化、人道性、教育矫治原则和文化性原则下对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进行设计,将其定位为一种司法性强制教育矫治措施,实现适用对象的法定化、适用程序的司法化和执行模式的教育矫治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司法》2005,(4):1-1
《违法行为矫治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全国人大法工委今年4月将首次将《违法行为矫治法》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意味着我国劳教制度将面临重大的变革。近年来法学界和司法界对改革劳教制度的呼声日趋高涨,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共有12名代表提出4件议案建议制定劳动教养法。“违法行为矫治法”的草案即将提交审议,这也是最高立法机关顺应民意和司法规律作出的科学的立法决策。被老百姓俗称为“二劳改”的劳教制度,是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1957年批准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建立的。1979年全国…  相似文献   

4.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是针对一般违法人员进行教育和矫治的一种制度,劳动教养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自1957年创立以来,曾经在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制度的存在同我国的刑法体系的特点密不可分,在我国刑法、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间起到了衔接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年立法计划,以取代和规制劳动教养制度,这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作为劳教实践工作者,恰逢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更是幸事。感慨之余,对立法中几个应审慎处理的问题还想一吐为快,以期为立法者参考,并求教于同仁。一、《违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将《违法行为矫治法》列为今年计划审议的立法项目,并可望在近期提交审议。从此,《违法行为矫治法》将取代有关劳动教养的法律法规,这是我国治理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良好秩序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走上法制化的根本保障。劳动教养走向违法行为矫治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我们期待着这部法律尽快出台。由于对即将审议的《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内容缺乏了解,对该法的重要作用及历史意义认识不深,仅谈一点粗浅认识,发表一孔之见。一、劳动教养面临困境,步履维艰早在195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关于…  相似文献   

7.
刘向东 《中国司法》2005,(11):48-50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已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2005年立法规划,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将要继承、改革、发展劳动教养制度,从而使职能部门依法高效地处理社会治安问题,更好地保障教育矫治对象的合法权益,体现司法公正。近年来,劳教执行制度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与教育矫治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其中劳教人员的权益保障不充分,劳教民警的执法行为不规范,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科学,劳动生产的目的不纯正、重生产、轻教育或以生产代管教等问题是制约劳教制度改革的瓶颈。笔者从实务的角度,对劳动教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已运行了50余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预防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完善,其中一些制度性缺陷日渐凸显,已不完全适应当前法治建设的需要。近年来,违法行为矫治法先后被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规划,  相似文献   

9.
张静 《法制与社会》2010,(31):283-284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矫治严重违法行为的法律制度。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整体推进,劳动教养制度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已日渐凸显,严重束缚了劳动教养制度的规范化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违法行为教育矫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养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它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劳动教养制度立法规定的粗疏和混乱,并与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等规范相冲突,导致它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封闭运行、监督乏力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制定《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明确劳动教养的性质、执行主体、执行对象、执行方式、适用期限、决定程序、监督程序等内容,以利于该制度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