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当前中欧关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基于地缘和历史的相互信任、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以及共享的多边主义理念,中国和欧盟在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随着近期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更迭,以及欧盟自身一体化道路的一波三折,中欧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欧盟对整体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对华立场和观念的调整。因此,如何正确评估当前中欧关系变化的现状和影响,是我国制定对欧政策、发展中欧长期伙伴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中欧人权观的异同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的主流人权思潮是欧美中心主义或西方中心主义。中欧人权观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人权的内涵 ,对民主的理解 ,主权和人权的关系等方面。中欧双方在人权问题上最重要的共识是都认为要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但一些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消极因素也在不断涌现,对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历史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把握中欧关系发展的大局,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细致、全方位的对欧战略。  相似文献   

4.
戴炳然 《外交评论》2010,27(1):63-77
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中欧关系正处于一个低谷和困难时期。以一种后冷战时期地缘政治的视野来分析中欧关系的现状,可以认定中欧关系的基础并未根本改变,正视当前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战略,中欧关系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经过30 年的共同努力,中欧正致力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双边关系现正处于历史上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都有新的拓展。作为欧亚大陆两股上升的力量,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欧关系正是建立在共有利益的基础上,它有助于建构一个更为平衡、多元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丁一凡 《外交评论》2010,27(6):11-18
中欧关系的走向最近似乎多了一些不确定性,中国向欧洲频频示好,欧洲国家却不"买账",欧盟似乎在"考验"中国的耐心。这些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双方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以及欧洲人的"中国观"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欧盟国家内部的不团结,以及欧盟国家出现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倾向,使未来中欧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增加,中国有可能成为"替罪羊"。未来的中欧关系可能更多地向中国与欧盟某些成员国加强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并不以中国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欧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主要特征。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对华政策,使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大的调适和转型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有着复杂背景,其深层原因在于对"中国模式"及其影响的疑虑加深。虽然这种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中欧加强战略借重、双方关系总体势头良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今后双方要学会在复杂关系中共处,在磨合中继续携手前行。  相似文献   

8.
如何推动中欧关系深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年中欧关系是绘制蓝图和确立目标时期,目前中欧关系已进入勇于解决问题和实现雄心壮志的阶段。双方应抓住谈判签署新的合作协定的机会,将战略伙伴关系定义为“贸易战略伙伴 全球负责任伙伴”。这是介于普通的合作伙伴和军事结盟之间、基于二者间的合作对于双方本身以及全球问题均具有战略影响的一种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在与欧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时要把握欧洲的特殊性,认识到欧盟是一个特殊和复杂的国际行为体,并对其内部的差异性做到心中有数。解决武器禁售问题需要外交技巧,中国应主动与欧盟一道共同影响和改变美国的态度。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中欧经贸关系大背景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美欧明确表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的原则和规则将是重构全球经贸规则的基准,因而TTIP具有深远的地缘战略影响,主要体现在国际体系内权力关系、国际贸易分工地位及价值观三个方面。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大国高度相互依存关系已成为国际体系演变的结构性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TTIP的排他性。欧盟是国际经贸规则的改变者,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海外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TTIP谈判和国际经贸规则变动将考验中欧关系的发展,中国将面临欧盟更强的规制压力和对等竞争挑战。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下,中国应主动加强对欧外交,升级中欧经贸合作,了解、适应和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TTIP谈判对中国以及中欧关系既意味着严峻挑战,也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0.
金玲 《外交评论》2022,(4):28-51+165+5
在国际权势转移背景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秩序面临重塑。欧洲一体化和欧盟长期赖以发挥的自由主义秩序和国际框架面临结构性挑战,地缘政治冲突暴露了欧盟力量模式的脆弱性,欧盟对外战略加速转型。在实现战略自主和维护欧洲主权的战略目标下,欧盟对外战略表现出显著的地缘战略转向,其长期坚持和推动的全球化立场正日益被选择性全球化所取代,价值观被纳入地缘战略框架并完成全域链接,成为欧盟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领域。欧盟对外战略转型将深刻改变中欧关系的基本逻辑,不仅决定中欧关系未来的竞合甚或冲突,还将深刻影响格局重塑和秩序重构的进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在学习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当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金玲 《外交评论》2022,(4):28-51
在国际权势转移背景下,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秩序面临重塑。欧洲一体化和欧盟长期赖以发挥的自由主义秩序和国际框架面临结构性挑战,地缘政治冲突暴露了欧盟力量模式的脆弱性,欧盟对外战略加速转型。在实现战略自主和维护欧洲主权的战略目标下,欧盟对外战略表现出显著的地缘战略转向,其长期坚持和推动的全球化立场正日益被选择性全球化所取代,价值观被纳入地缘战略框架并完成全域链接,成为欧盟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领域。欧盟对外战略转型将深刻改变中欧关系的基本逻辑,不仅决定中欧关系未来的竞合甚或冲突,还将深刻影响格局重塑和秩序重构的进程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在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推动中欧贸易发展、促进国际抗疫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欧班列开行量的快速增长,过境枢纽拥堵,班列延误等问题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探索新过境枢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无法完全替代现有过境枢纽拥堵问题。为此,本文以合理选择过境枢纽为切入点,对成都中欧班列路径优化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董礼胜 《外交评论》2011,28(5):72-85
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看欧盟"的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中国学者对中欧关系的认知状况,同时结合国际政治心理学中认知学派的视角,主要分析了影响中国学者判断当前中欧关系友好程度的因素,为更好地理解学者的态度形成和改变提供初步依据。研究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上年的年收入水平后,中国学者的个人对欧盟印象、首选的最重要信息源、最重要信息源关于欧盟的信息是否正面、是否参与过中欧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或教学领域是否与研究欧盟或欧洲相关、是否去过欧盟国家等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其对中欧友好程度的评价,也正是这些因素反映了学者在认知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认知环境。另外,学者的专业水平(包括对欧盟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或对欧盟了解程度的自评)并没有造成群体内部在中欧关系友好程度评价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姚乐 《外交评论》2023,(6):54-82+166-167
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普遍处于既激烈竞争又密切合作的复杂关系状态,企业行为方式和决策除受企业自身特性影响外,还与其母国政府特性及其对外政策取向密切相关。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一种开放包容的新型国际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产生,搭建了涵盖发达国家、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平台。本文以中欧在非洲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实践为例,深入研究该机制中企业与政府的相互关系及互动方式,企业与政府在凝聚合作共识以及推动合作落地的过程中分别发挥的作用。通过梳理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建设进展以及分析在非洲的项目合作案例数据,本文发现,企业间互补性比较优势、政府间关系影响下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母国资源及政策优势转化,是影响第三方市场合作关系能否成功建立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万霞 《外交评论》2007,(6):93-100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本土化与国际化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关系的争论。欧盟与中国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在面临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挑战中有着自身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在推进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过程中,如何在遵守国际体制的基础上协调和平衡国内制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给中欧新能源合作带来了基础设施、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便利。然而,中欧新能源合作还面临着新能源合作中的"双反"问题、技术壁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通道问题和美、俄等大国的压力问题。中欧需要通过具体合作项目的制定和实施来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建立和完善中国与欧盟以及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多重新能源合作机制,借助"一带一路"加强新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欧经济依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经济与欧盟经济依存关系不断上升。对1994—2004年中欧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分行业水平以及产业内贸易类型的量化分析可见:中欧初级产品及原料性产业内贸易水平普遍较低,纺织类商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稳中有降,机械类商品产业内贸易程度高于产业间贸易。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外交学院赵进军院长2008年12月2日在中欧关系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借此机会,赵进军院长表达了对当前中欧关系和中法关系的一些重要看法。作为近年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对中欧关系有着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他相信,基于中欧加强合作的内在需要和坚实基础,中欧关系一定能够跨越眼前的困难,继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欧关系近年来摩擦增多而进入调整期,中国民众对欧盟的看法是否由此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对此,国内外学界尚欠缺深入的实证研究.文章借助2010年在北京、南宁、广州、西安、上海等城市进行的城市居民焦点团体访谈的定性资料,对此问题展开了实证分析.受访者对欧盟虽然维持着积极的基本印象和态度,但对欧盟的认知已发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变化,形成了认为欧洲人对华傲慢而有歧视的消极印象,并降低了对欧盟的信任和热情.欧盟方面对华态度的改变和不友好行为的增加是造成中国民众意见转变的直接外因.同时,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也源于中国民众在中欧摩擦过程中对欧盟产生的“认知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