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百正当当事人仍然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所以,人民法院,对非正当当事人判决的效力如何,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查封效力的发生包括发生的时间、发生的要件和发生的期限,查封效力所及的范围包括查封物之从物和查封物之孳息.查封效力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债权人的效力、对被执行人的效力、对第三人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分类应当满足无漏、无交叉、易操作三个条件。与此对照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违法行政行为的分类是不妥的 ,科学的分类应当把违法行政行为分为主体违法、依据违法、程序违法和内容违法。在行政诉讼中应采用“诉讼停止执行原则” ,增加对瑕疵法律整体或局部不合法的确认或宣告判决 ,增加对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或宣告判决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前后,内地民事抗诉制度开始进入香港司法界的视野。由于香港普通法强调判决的终局性,民事抗诉制度(以及整个审判监督制度)曾经影响到内地民事判决在香港的承认与执行。然而,随着内地与香港在司法制度上的交流与互动,香港司法界时民事抗诉制度的认识开始产生新的思维。2006年7月,内地与香港签署了相关文件,表明到目前为止,抗诉制度并没有成为两地相互认可和执行民事判决的障碍。但将来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现察。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无论在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对刑事判决和民事判决之间的冲突如何协调,均存在一定模糊性。应从挽回损失、补偿受害人的角度实行民刑分立,同时启动程序分别进行审判,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行政判决的效力范围是行政判决效力理论和实践的关键。行政判决的效力具有个案效力和溢外效力的双重性,溢外效力是由个案效力而衍生出来的效力,具有次生性、外围性、辐射性和普遍性等特征,具体形式有反射效力、规范拘束力和参照效力。行政判决的溢外效力可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推动行政法治的实现、促进行政法的发展,目前我国应该完善指导性行政案例制度、建立溢外效力的适用制度和健全司法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都是解决案件当事人纠纷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界限愈加模糊,如何协调民事判决和行政诉讼的相互效力就成了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民事判决预决力的法理出发,在借鉴相关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事判决预决效力的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我国民事二审判决何时生效,法律并没有作明确的规定,这是一个立法漏洞,同时也给实务操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结合两个案例,通过分析现有法律规定,认为裁判文书的最后送达时间是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这样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史上条文最多的司法解释--《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该司法解释一出台便引来学界和实务界的一片惊叹。实体法学者亦感诧异,不过是一部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能有这么复杂?社会亦有人质疑,普通百姓如何懂得如此繁杂的司法解释,尤其是其中充斥的各种概念。其实,恐怕在民事诉讼法学界中亦有这样的异议。  相似文献   

11.
正确界定判决执行之日不仅涉及刑法的统一、正确适用,更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判决执行之日必须以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为依据,将一审判决作出之日作为前罪尚未执行的刑期的时间点,是务实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审判监督制度的完善,促进了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工作.但是,社会发展使民事诉讼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民事检察监督方式的单一和监督时间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检察机关监督功能的发挥.民事公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弥补现行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运行效果的欠缺,有利于建构我国完善的民事诉讼体系.  相似文献   

13.
民事司法鉴定是民事证据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揭示民事司法鉴定的性质为中心。通过对目前国内有关观点的介绍,从多角度展开论述,以期对民事司法鉴定的性质作一定论。  相似文献   

14.
判决书是人民法院的"专利产品",判决理由是判决书赖以存在的基础,与司法公正紧密相联.本文结合审判工作实践,从我国民事判决理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判决理由与各方面的关系,判决理由的形式,判决理由的内容,判决理由的文体与词语等方面对判决理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民事公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特定范围内的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利益及有关公民重要民事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诉或当事人不敢诉、不能诉、殆于诉的情况下,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有损于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检察机关提起或参与诉讼,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是检察机关行使其监督权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民事诉讼中的部分判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作出部分判决是常见的现象。然而,由于民事诉讼立法的原则、笼统,理论研究的欠缺,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意见难以统一。为此,本文对民事诉讼中部分判决的概念、意义,部分判决范围的认定,部分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与剩余部分的程序处理及部分判决的上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完善民事诉讼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公信力是法院裁判文书的生命,一个没有公信力的裁判文书,它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却没有生命力。应从增强民事裁判文书的公开性;加强判决书的说理,公开法官做出判决结果的心证过程;正确引用法律、法规,充分体现裁判文书的权威性等三方面提高法院民事裁判文书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都是公法领域解决纠纷的手段,在司法实践中两者交叉的领域大量存在,是否承认其载判的预决效力便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立法对此较为模糊,使得现实中出现了混乱的局面,本文从立法本源价值的角度考虑了两者关系,并结合域外的经验对现今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0 1年 9月 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 ,从理论法理的角度 ,对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抗诉提出了明确的办案原则和执法理念。但是对民事抗诉中的案源、抗诉范围以及抗诉的审级问题的规定却还有需改进的地方。文章从民事诉讼的目的的理论分析 ,认为民事抗诉案源应主要来自当事人申诉 ,对调解应可抗诉 ,对执行中的裁定不能抗诉 ,民事抗诉应一律由上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但是现行刑法却缺乏对此种行为的立法规制。现实中,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定性分析便成了刑法学术界和司法界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