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菲律宾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石油为主。1970年,石油在菲律宾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达94%,水力和煤合计仅占6%。由于菲律宾不生产石油,所以国内的石油消费100%依靠进口(其中90%以上从中东进口)。在战后直至七十年代初期世界石油价格相对稳定和低廉的情况下,菲律宾能源消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这种状况,对菲律宾的对外贸易收支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直到1973年以前,菲律宾花在进口石油上的费用从未达到它进口总费用的13%以上,如1972年,石油进口额为1.49亿美元,在菲律宾进口总额中也不过占12%。但是,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后,世界石油价格急剧上涨,菲律宾经济便受到石油危机的很大冲击,明显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  相似文献   

2.
由于劳雷尔——兰利协定于去年终结(该协定赋予美国投资商以特别待遇),以及美国国会于前年废除食糖条例(该条例把菲律宾的食糖出口与美国市场连结在一起),美菲“老大哥与小兄弟”的关系虽然已经疏远,但华盛顿仍然对它的前殖民地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泰国经济再度趋向活跃泰国经济已经开始从1985年、1986年连续两年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了,它的经济之所以能得到恢复,其主要原因是贸易收支状况的改善。在出口贸易方面,泰国的劳动集约工业制品对日元不断升值的日本市场的出口不断迅速扩大;而在进口贸易方面,泰国的首位进口商品(原油)的国际市场价格下跌使泰国的进口支付额不断趋于减少,1987年第一季度的贸易收支已转为顺差,虽然顺差额并不大。由于石油进口支付的减少所导致的对进口依赖程度的下降。在宏观经济方面增强经济增殖能力;而出口扩大则提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动因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之后亚洲国家贸易出口普遍不振 ,菲律宾的制成品贸易出口却在 1 990至 1 997年期间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尤为例外的是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律宾贸易出口摆脱了地区经济危机传递机制的影响 ,仍然保持较佳的业绩。然而 ,支持菲律宾贸易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所谓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大宗出口。本文介绍菲律宾出口贸易情况及其商品结构 ,剖析菲律宾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的动因 ,预测菲律宾出口贸易发展的前景。一、菲律宾贸易出口增长与出口商品结构菲律宾的贸易出口在近年来得到较快的发展。 1 990— 1 997年间的年平均贸易出口…  相似文献   

5.
在苏哈托法西斯军人政权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经济中,出口原料和种植园产品的殖民经济仍然是其基本特征,特别是输出石油、木材、橡胶、白锡、铜、铝土、咖啡、茶、烟草、椰干和棕榈油等外国垄断资本及他们在印尼国内的走卒——军人统治集闭所控制的原料。苏哈托军人政权以输出这些原料的收入来支付进口物资的支出。他们的对外贸易是没有多少盈余留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的出口加工区是在七十年代的后半期才建立的。它的建区时间迟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亚洲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印度尼西亚政府并不十分重视发展出口加工区,(1)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石油输出国,石油出口收入每年为印度尼西亚国家提供了60%左右的外汇收入和财政收入,它的外汇和财政并不感到紧张;(2)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公布和实施了关于外国资本投资的1967年第1号法令和1970年第11号法令、  相似文献   

7.
一、70年代的国际资本市场 70年代国际金融形势是:(1)主要石油输出国通过两次石油提价使得出口收入大量增加,但国内没有能力充分利用这些“石油美元”,只好将多余的“石油美元”存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构,投向国际资本市场。(2)许多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的石油进口国,特别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尽管油价上涨,仍然决定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了实施经济扩张政策,许多发展中国家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构获得巨额信贷,以进口大量急需的商品,特别是化工产品、食品和资本货。(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金融机  相似文献   

8.
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和七十年代以来的面向出口工业化阶段。不少论著已论述了菲律宾在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从阶级、阶层或企业集团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菲律宾在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目标时所遇到的阻力,则并不多见。本文将集中探讨菲律宾早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如何和为何反对面向出口工业化和经济开放政策这一经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探  相似文献   

9.
东盟国家与世界石油市场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是纯石油出口国,新加坡是一个炼油业基地,菲律宾与泰国则是纯石油进口国,为此,1973年和1979年开始的石油价格两次暴涨,对东盟各国经济的影响,便显得苦乐不匀,迥然不同。按照常理,产油国应在石油涨价中增加收入,提高经济发展实力;非产油国则会扩大石油进口支付,加重财政经济困难;而炼油国将在石油加工中获得好处。但这毕竟是普通  相似文献   

10.
1996是菲律宾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较为宽松的第三个年头。物价上涨率在1995年9月突破了两位数字之后,已经在该年的第四季度得到了控制。出口贸易额的下降,加上进口贸易额的强劲增长,1996年的贸易收支逆差额创历史记录。但由于继续有商品贸易外的国际收入的活跃增长(特别是海外劳工汇款的增长),使菲律宾能将国际经常收支逆差额置于可控制的水平下。尽管贸易收支逆差不断趋于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却未造成压力。 与它的东南亚邻国一样,菲律宾目前已拥有经济增长的潜能,这是自80年代初期出现国  相似文献   

11.
战前,菲律宾在长期遭受殖民统治下,除了一些农产品加工业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可言。战后以来,菲律宾从五十年代初开始推行进口替代工业化,七十年代开始逐步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经过约四十年的工业发展,菲律宾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制造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了,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地位提高了。但是,在我们看到菲律宾工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尽管菲律  相似文献   

12.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的工业部门包括有矿业、制造业和动力工业等。目前在菲律宾工业部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制造业,据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公布的数字,在1982年菲律宾工业部门国内生产总值359.16亿比索中,制造业占68.3%。本文所探讨的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即是探讨作为菲律宾工业部门主干的制造业的发展。一、战后菲律宾工业的发展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发展代替进口工业时期和发展面向出口工业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0年至七十年代初期;第二个时期自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主要贸易伙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各经济部门危机深重,惟有对外贸易一度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俄出口商品主要是燃料和原材料,其中天然气和石油最为重要,其出口收入占国家外汇收入的近4成。武器和军事装备出口有上升趋势。俄外贸一直保持顺差。政府实行限制进口规模的政策。俄进口商品主要机器设备和食品。俄外贸易伙伴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如德、美、意、荷、英、日、法等,其次是独联体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80年以后,东盟各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率方面均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成绩(只有菲律宾的各项增长率指标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指标分别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水平);为此,东盟整体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便分别从1980年的1.5%、3.5%和3.5%增大到1991年的2.0%、4.5%(1992年数字)和4.8%(1992年数字),均趋于增大。 在整个80年代期间,东盟各国在这些经济指标中年所占的比重虽然均有所增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出口贸易额方面,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他东盟各国所占的比重均已接近于超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目前菲律宾经济仍然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工资水平低、工人生产效率高可能是它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最强大的动力。菲律宾的出口加工区雇用有二万八千多名职工,并于1981年出口了约2亿美元的产品。但就某种意义上说,菲律宾三个出口加工区的优惠并不比其他国家出口加工区更有吸引力。例如土地租借期限只有15年,外资投资厂商不能拥有土地,电力供直也有问题,有些投资公司埋怨电力收费太贵并且经常停电。  相似文献   

17.
自70年代初开始,菲律宾经济发展政策的一个重要转变就是从五、六十年代鼓励发展替代进口工业为主逐步地转向鼓励发展面向出口工业为主。为了促进出口和增加就业机会,菲律宾政府开始兴建出口加工区。到八十年代初,已先后建立了描沓安出口加工区、麦丹出口加工区、碧瑶出口加工区和甲美地出口加工区。此外,政府也发展了少量的工业区。这些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区在为菲律宾创汇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到八十年代初,在工业区和出口加工区注册的企业已有150家,创造了5.3万个就业机会。1984年出口加工区合计出口总额约3…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的最大目的是缩小贫困差距和使收入分配公平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政府总是以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目标。而工业化政策是实现该目标的手段。 菲律宾自1946年独立后,在较早的时期就实行了工业化政策,至60年代已与日本一起领先于其他亚洲国家。但在菲律宾,工业所必需的资本货物和中间货物却一直依赖进口,而且国内市场规模极小,因此贸易赤字不断扩大,60年代后,便试图从进口替代  相似文献   

19.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菲律宾独立后面临着改变经济对宗主国的片面依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早在五十年代始,菲律宾便开始了走工业化的道路。三十多年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进口替代初级阶段(重点发展消费品替代工业)过渡到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再向进口替代的第二阶段(中间性产品、生产设备的替代)过渡。战后菲律宾的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着手逐步向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20.
在菲律宾1974—1977财政年度的四年发展计划中,已经增加了一个“国家能源计划”作为附件。计划有四个目标:1.缩减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2.确保经常不断的石油供应;3.避免石油和石油产品价格的螺旋形上升;4.对有关机构作出必要的安排。这个计划要求制订一个长远的战略,包括其它替代能源的开发,如地热,核能和煤;燃料节约;以及燃料取代,例如从国家主要出口物资之一的糖蔗中提取酒精。计划中提出的具体目标是:1.减少本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从现在的93%至1985年降为74%;只要考虑到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