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和“像”的用法本来区分得很清楚 ,但在公文处理中常见有错误出现 ,一般是该用“像”的地方误用为“象”了。象大体上有六义。一是指动物大象 ,词有小象、象鼻山、象棋等。二是作形象、样子解 ,词有景象、天象、气象、印象、包罗万象等。三是作仿效、摹拟解 ,词有象形、象声等。四是作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解 ,词有他象他哥、象……一样、相象等。五是作好象解 ,如天好象要下雨了等。六是作比如、如解 ,象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等。  像专指人像。与此有关的词如像片、照像、像册、画像、伟人像等。这里…  相似文献   

2.
某些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作构词成分。如“者”构成“作者”、“读者”等表人的名词,“然”构成“既然”、“虽然”等连词,“突然”、“居然”等副词,“于”构成“等于”“善于”等动词,“至于”、“由于”等介词,“而”构成“进而”、“从而”等连词。 “以”作为词素,构词时有两个特点。(一)别的文言词虚通常只充当后一词素,“以”还大量地充当前一词素。位置在后的如“给以”、“予以”、“致以”、“足以”等,位置在前的如“以便”、“以免”、“以至”、“以致”、“以往”、“以来”等。(二)别的文言虚词构成的词只有一两类,“以”构成的词却分属多类。方位词如“以前”、“以后”、“以上”、“以下”、“以内”、“以  相似文献   

3.
荣跃明 《探索与争鸣》2024,(4):35-38+177-178
<正>现代汉语中的“味道”一词,其含义一是指味,即物质(多指食物)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如食物的酸甜苦辣咸等滋味;二是指物质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如气味、香味等;三是指意味或趣味。~((1))“味道”一词的上述用法中,第一种与第二种既体现了物质可以让人感知的特性,也反映了人的感官的感知能力;而第三种用法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即人们借用感官感受来描述事物的特点,所表达的未必是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只是人的主观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4.
2013年以来,澄迈县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规划建设“一堡两园一基地”(即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金马现代物流园、华夏文化园和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努力打造“海上澄迈”.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225.89亿元,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完成263.7亿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57.38亿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是善于恬退隐忍的,街头上看到了行凶的流氓小偷,多半会耷拉了脑袋绕道而行,因此见义勇为者便难能可贵;遇到了画不圆满的圈圈,大多数人往往就学了阿Q的样子,骂一声“孙子才画得圆”了事,而那些画不圆就不罢休的人就显得傻里傻气;要是失去了自己原本珍惜的东西,大多数人往往会自我安慰,“塞  相似文献   

6.
初到我省河西走廊名城张掖的人,常常听到大人斥责孩子。“快把你那爪老(本地方音读作“guǎlāo”洗干净。”将手称作“爪”,似乎有些不类,何以“爪”后还缀以“老”,“爪老”一词出自何典?问起当地人,大家只一笑置之,说,那不过是骂人的话罢了。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近读许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发现了“爪老”一词的来历,书中赫然写着:“爪老。手”。又朱居易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中对此是这样解释的:“元人对身体各部分都常加一老字,如身曰躯老,头曰顶老,手曰爪老等。”张相的《诗词曲语汇释》中也有同样的解释:“北方乡语多以老作衬字,如跟为录老、  相似文献   

7.
“分”和“份”是两个独立的词 ,用法上也都有各自的规律。但常有人在写文章时出错 ,对二者往往分不大清楚。“分”的用法要好掌握一些 ,用“分”开头的词有分别、分布、分辨、分辩、分贝、分步、分头等 ,用“分”作词尾的词有部分、区分、安分、处分、充分、秋分、工分等。“份”的用法稍为复杂一些 ,用“份”开头的词有份内、份外等 ,用“份”作词尾的词有月份、人人有份、分成两份等。“分”的用法基本上没有变化 ,“份”的用法有了一些变化。如份内可写成分内 ,大家常用的身份、成份等词中的“份”可写成“分”。股份、(吃 )份儿饭、 (…  相似文献   

8.
实践呼唤“人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人大》(现更名为《人大研究》一编者注,下同)上看到“人大学”这个词,心情为之振奋! 我孤陋寡闻。据学界的朋友们说,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的步子迈得快了,几乎是在迅跑。信息爆炸,新学科不断涌现。单是国内外社会科学的新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边缘学科(不包括分支学科)就数以百计。可是,恰恰就没有应当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大学”。  相似文献   

9.
文化部组织的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已经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举行完毕,已然画上了一个很“圆”的句号。梅在北方,过去主要体现为京派京剧;周在南方,过去主要体现为海派京剧。双方既有对峙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现在通过纪念、缅怀并加以思索,好像京剧作为一个系统,已然朦胧间在北、南两地的京剧工作者心目中形成。但是稍加深思,又觉得还不能彻底“休息”,因为仅仅梅、周二人,还不足以“合围”成京剧整体的“圆”。任何一个复杂的事物,一方面既可以分为两个大致的“半圆”,但就在这两个“半圆”的内部,却又常常具有丰富得无法言说的内容,往往并不能由某一个人(或某一种倾向)就足以代表了的。现在,这两个“半圓”的端倪已经展现——如果认真比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个月来,三个“一点”(“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的声音如春雷响彻神州大地,人们精神为之振奋。改革开放又有好戏唱了!但笔者私下也听到有此一说:落实到个人头上,三个“一点”后面,还得附加一个“按着一点”。这意思是很明白的:不少人还心有顾虑。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要加快、加大改革开放,关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在街头、巷尾、车站、商店,我们总能看见一些无所事事的小青年,他们敝开的衣领里,吊着个明晃晃的十字架,或者穿着夺人眼目的宽襟肥裤,一出口就是令人生厌的粗言蛮语,三三两两地出出入入。这一帮人被人们称为“罗汉”。可是,“罗汉”一词的本义不是这样,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罗汉”一词原来是佛教中对有道行者的一种称呼。佛教的教义认为:人想要成为一个超脱的佛,要经过三个阶段:自觉(即罗汉)——觉他(即菩萨)——觉行圆满(即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词汇颇丰,更兼一词多解,便多滋多味。“面子”一词,就是这么一颗“多味豆”,常能产生“多味”效应。 生理面子。就是一个人的脸面。对此,街头打坐的看相诸君,可以从几何学的角度把人脸划分为菱形、梯形、椭圆形、卵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多角形、倒梯形等;还可以从文字学的角度,采用一些常用汉字形象地表示人的脸型,如:田(方脸)、国(长脸,俗称马脸)、甲(鹅蛋脸)、由(三角脸)、申(橄榄脸)、风(梯形脸)、福(多角脸),等等。 心理面子。脸型美丑,素有公认的客观标准。时下选美,更是程序分明,条款详细,还量化到了小数点以下几位。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感情可以代替一  相似文献   

13.
“与时俱进”一词,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而对其渊源之考证,似乎尚未见到。笔者查阅手头的字典辞书,并无“与时俱进” 这个词。查阅相关词条,发现其似应从“与时俱增”发展而来,根据《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第1418页“与日俱增”条,摘录如 下:“[与日俱进],进:增进。《太平广记·五八·魏夫人》引《集仙录》:夫人因得冥心斋静,累感真灵.修真之益,与日俱进。  相似文献   

14.
“垦丁热带植物园”是我的台湾之旅中最难忘的一个地方。这是台湾第一座热带园林,也是世界八大试验林场之一。“垦丁”一词始于清末。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台湾招扶局从广东省潮洲招募壮丁到横春半岛垦荒种植,为纪念这筚路蓝缕的开发者,“垦丁”因而得名。该园创建  相似文献   

15.
一 款与款词 侗族古代有一种叫做“款”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起源于何时,人们已经记不清楚了。若问诸于民间,或说那是上辈老班子留给我们的规约礼俗,或说早在张良张妹的时候(兄妹结婚时代)就有了。在《开款款词》里的第一句话便是“张良定规在前,张妹定约在后”,可见侗款的历史是很古老的。在汉族的历史文献里,最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关于“款”的记载,如宋·陆次云《峒溪纤志》云:“各峒(番欠)血誓约缓急相救曰门款。”宋·朱辅《溪蛮丛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无须多言。但如何提问,如何问得巧妙、问有实效,还是有技巧可言的。这里只对“技巧型”提问作一粗浅探讨(以《经济常识》第一课为例)。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12月,浙江杭州台办发布《关于支持和鼓励台湾优秀青年人才来杭就业创业的八项措施》,涵盖台青在杭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各个方面,既包括“真金白银”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和优秀毕业生,也为台青提供创业项目资助、创业融资支持、经营场所房租补贴等,还将为台青在杭住房和子女就学提供更多便利。一项项具体的惠台措施背后,是一座城市实实在在的诚意和善意,吸引了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登陆”逐梦、筑梦、圆梦,演绎了人与城跨越海峡、双向奔赴的故事。张右昇:在浙二十载他乡成故乡喝一杯清凉冬瓜茶,品正宗台湾手工糕点,赏富春山水“画卷”……在富春江畔的公望两岸圆缘园,台青张右昇的“台味巧妈”糕点工坊别有一番意境。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一词,最初是由两个字组成:“文”有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意思。化作“变化”解,人受教而变化为“化”,故本义作“教行”解(见《说文解字注》)。凡以道业诲人为教,人能接受此道业而变易其气质以远过迁善,即足以证明善教得行;人接受教诲则在各方面必起若干变革,此变革谓之“化”。所以文化二字合用,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即以文字、文章、礼乐等文艺形式变化人之气质,  相似文献   

19.
中坤农场党委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工程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胶园党旗红”、“我是一面旗帜”等活动,竭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并取得了明显实效。该场先后投入236.6万元为基层单位改造、新建住房;35万元对道路进行全面维修;80.5万元为基层单位打水井和增添抽水设备;202.5万元建立3个舍圈养牛基地;此外还投入297万元开荒种植橡胶2516亩;投入152万元搞好胶园灾后冬春管理“三保一护”工程,为橡胶增产打下了基础。该场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该场的“三个文明”建设。先进性教育活…  相似文献   

20.
三湘,是湖南地区的泛称,迨无疑义;但对“三湘”一词的由来,则异说纷坛:(一)“三湘,谓江、湘、沅三江也。”(《小学绀珠》);(二)“湘潭、湘乡、湘阴,谓之三湘。”(《太平寰宇记》);(三)“潇湘、蒸湘、沅湘,谓之三湘。”(《长沙府志》);(四)“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曰蒸湘,总名三湘。”(《辞海》1980年版)以上四说,若加探讨,便会发现其中有谬误之处,因而爰考载籍,证其本义,以为新解,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