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个人极端暴力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具有独特的发展历程,通过对这一群体的犯罪动机进行动态(纵向)的分析,从源头上探讨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5例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具有作案直接、诱因简单、施暴行为征兆性弱、作案对象无辜被害、作案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暴露出对极端人员监测化解难度大、极端人员作案模仿性强、被害人防控意识与能力弱、应急快反协同处置较迟滞等社会安全隐患。有鉴于此,亟需从健全职业领域监测干预机制、阻断极端人员作案学习渠道、提升被害人防控意识与能力、加强应急快反协同处置建设等方面,科学设计与有效落实职业领域内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暴力犯罪,具有侵害对象的不确定性、作案手段的极端暴力性、作案人一般单独作案等明显特征,社会危害极大。目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多发态势,分析其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作案人的个人因素,也有惩治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要有效遏制这类犯罪,必须科学施策,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健全心理疏导服务体系,规范新闻媒体报道,净化公共文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发案数量明显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所导致的社会矛盾多发、积累和激化造成的。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最基本的经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对预防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和凸显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发,对此类暴力事件的犯罪行为必须以预防为主.从近年来发生的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以及最近一段时间广为关注的几起校园凶杀案可以看出,个人极端暴力行为已经从自杀型向报复型转变.报复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类型分为报复性杀人型和泄愤性攻击型两种,要在对典型案...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全国各地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频发,以侵害对象不特定的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更为猖獗。根据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人的自身特征、社会属性及心理特征,认为其作案的原因主要是精神或身体上具有某些障碍或缺陷,长期存在负面情绪,法律意识淡薄,反社会人格突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经常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表达和解决,也容易引发泄愤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公安机关的应对措施应以控制、打击、防范为主,以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中,频发的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敲击着中国社会的风险认知能力,丰县爆炸案的发生对犯罪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犯罪生成结构的复杂化与犯罪控制疲软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犯罪治理策略存在系统性风险,通过研究风险社会中犯罪发生的机理,形成犯罪风险与犯罪治理相契合的影像,从而有效地规制与惩戒极端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会显现出来。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可能演变为心理危机,加剧社会矛盾,导致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笔者借犯罪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试图解析原因以期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社会治理,社会矛盾化解之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的35年中,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从之初的个别省市偶发逐渐蔓延至全国且逐年攀升,并呈现出以男性犯罪人为主、以纵火和爆炸为主要作案手段、公共场所及中小学校园成为主要作案地点、私人恩怨和个人需求未得到政府满足为案件主要起因、以不特定公众为主要侵害对象、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为了有效防控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需要全面提高罪前的综合防控与预测预警能力、罪中的现场处置与应急反应能力以及罪后的严厉打击与妥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车辆冲撞型个人极端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安定平稳。本文通过收集梳理2015年以来我国15个车辆冲撞型个人极端暴力典型案例,对事件发生的空间地点、受害者及伤亡情况、个人极端暴力方式、暴力事件起因以及嫌犯特征等重要方面进行描述分析与探讨思辨。在此基础上,从道路基础设施优化、民警专题培训、重点地区应急“安全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风险积聚,我国各类公共冲突不断发生,其中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作案手段极其残暴,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公共安全的极大担忧。我们必须从社会公共冲突管理的视角审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提前预防和严厉打击。  相似文献   

12.
地方是突发疫情防控的实施者,地方治理奉法,疫情防控治理效能就显著。疫情的突发应急性要求地方治理打破常规治理思维,甚至采取超常规治理措施,而这些措施一旦使用不当,公民人权保障和国家法治秩序就会面临威胁,鉴于此,有立法权限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须加强属地疫情防控的预防性立法;地方政府要以法治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疫情防控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地方各级司法机关严惩涉疫情犯罪须坚持主客观统一原则,警惕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强化疫情防控公众守法意识的培育,以"两个区分"提升公众"知法"能力,以良善社会政策促进公众"守法"自觉。  相似文献   

13.
近期,全国屡屡发生个人极端暴力事件,行为人手段残忍、不计后果,造成了重大人员和财产伤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如何完善矛盾隐患化解、加强社会管理,从源头上铲除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发生的现实土壤,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思考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个人极端暴力高发、频发,现有的解释框架大多停留在经验的简单总结,上升为理论概括的研究成果存在缺口,不足以回应现代社会复杂性的需求.个人极端暴力是复杂的社会现象,当前存在社会心理、社会结构、社会动员和社会实践四个理论视角的分异.社会过程强调分析视角的过程性以及结构——个体的二元互构关系,从动态学意义上寻找个人极...  相似文献   

15.
当前社会大局稳定,但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多发。以"张扣扣事件"为例,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经媒体报道的点燃、公众的集体共鸣以及公众对事件的持续关注使得事件影响扩大。个人极端暴力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原型"因素、互联网因素三个方面,具有危害公共安全、引发社会危机、导致民粹主义泛滥、对维稳工作提出挑战的消极社会影响。防范、应对个人极端暴力事件,政府要以人为本、信息公开、增强基层官员素质、维护法治权威;社会应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共治效能;同时公安机关应当转变态度提高警惕、加强情报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加大网络媒体监管和惩处力度、完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疆地区“极端宗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等三股势力受伊斯兰“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极端思想肆虐,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暴恐活动。其兴起和膨胀过程复杂,对民族团结和我国稳定恶劣影响,危害极大。对此,应始终坚持素质强警、快速反应、专项打击常态化,确实形成联勤联动、立体防控、可靠保障的运行体系,充分发挥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群防群治三种力量,不断健全打击格局、完善打击体系、加强打击力量,确保打击暴恐取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7.
美国社区警务在司法部COPS办公室的项目资助与信息分享下,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执法部门与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使得数据驱动与循证警务理念融入工作当中。以科学论证为原则,以数据分析为驱动力,开放数据资源,发挥研究机构的作用,并以科学的评价标准为导向,这些方面值得我国公安机关在治安防控工作中进行比较与反思。把握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警察队伍的数据素养与分析能力,建立与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开放警务数据资源、保障数据安全,健全预防工作的评估体系,推动我国治安防控工作向科学化和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8.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背景下,梅列警方探索推进新时代“漳州110”警务模式改革,通过抓领导、抓队伍、抓勤务、抓绩效、抓防控,有效增强了三明市主城区动态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能力,从警情源头上推进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针对警务模式改革还存在110接处警工作不扎实、治安管控机制不健全、智慧警务应用不到位、考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积极构建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警务机制,深入推进“漳州110”警务模式改革,坚持以政治建警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科学保障建设为支撑,持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110队伍,全面提升110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呈现多发态势。如何有效防控此类犯罪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运用频率统计、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从公开媒体收集到的2001~2014年的75例相关案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该类犯罪的特征,并对其制约因素和刑罚威慑效应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犯罪人的贫困发生率是制约其犯罪的重要原因,而刑罚对其犯罪的威慑效应较小。因此,对此类犯罪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做到社会控制与社会支持并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警学界对"警务机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价值理念、构建路径、基层实践等方面,但在警务机制改革的相关法理与警务机制运行现状上成果较少。当前在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视阈下研究社会治理已经成为热点方向,警务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必要在此视阈下进行分析。基于治理机制现代化理论对警务机制的研究现状加以衡量,有利于进一步创新警务理念,为当前公安机关探索警务机制改革起到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