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任弼时认为,“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是“布尔什维克化的真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青年团应该遵循的原则.他不盲从于苏联经验与理论,而是坚持独立思考,按照实际情形有选择性地运用苏联经验.在领导青年团工作中,他坚持在实际调研中找准问题,结合青年国际建议,健全青年团组织;在实际宣传中改进方法,深入浅出讲理论,恰当引导群众;在实际斗争中完善策略,领导青年实践理论,发展壮大团的力量.面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想干扰,任弼时总能及时发现并参与纠正错误.其原因在于他始终坚持按照实际运用理论,对革命形势和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判断.任弼时坚持按照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使他在领导青年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组织才华.  相似文献   

2.
邹艳 《湘潮》2023,(5):27-28
<正>任弼时,湖南汨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热爱青年,关心青年,坚持用科学理论引导青年成长进步,既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为中国青年团工作的健康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卓越导师”“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袖”。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伟大革命历程中,自始至终,都与青年团工作联系密切。他坚持党对团的绝对领导,主张团的工作青年化群众化,坚决纠正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倾向,缔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坚持正确的路线,坚持按照无产阶级的原则建设和壮大团的组织,为青年团建设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奠定了基本的工作原则,为青年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汤涛 《党的文献》2017,(3):45-51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任弼时高度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他要求团员要特别加强马列主义学习,并注意在实际工作和斗争中锻炼提高。在教育训练的主体上,任弼时强调在发挥各级团组织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各级党委的领导推动作用。任弼时重视团的教育训练工作不是偶然的,既有他本人在莫斯科学习经历的影响,也有其他考虑。青年团自身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未来和希望,团的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从党的工作大局出发,重视团的建设,不断推进包括教育训练在内的各项工作。任弼时民主革命时期团的教育训练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仍然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军 《世纪桥》2016,(10):4-6
陈独秀作为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对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也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他为青年指明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和方向;他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他组建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他加强党组织对团建工作的指导。他为青年团的创建做了思想、干部队伍、实践和组织上的准备,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担任团的领导职务期间还是离开青年工作岗位之后,任弼时始终关心重视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特别是对"党团关系"的定位和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作了大量基础性、建设性和探索性的工作。他反对把青年团建成游离于党外的第二党;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统一的团建理念。  相似文献   

8.
任弼时关于青年团工作群众化的思想,由来已久。从他担任共青团中央领导工作以后,就不断申述和强调团的工作群众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实行路径与方法,并为此垂范。任弼时这一思想,对于在团的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得力助手,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银笙 《党史文汇》2023,(1):25-29
<正>1920年,任弼时通过毛泽东介绍赴上海做留俄准备,并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团中央代理书记,成为青年运动的领导者。1933年,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1934年因两次在敌监狱中受尽各种酷刑而被摧残至重病,新中国刚成立一年时病逝于北京,年仅46岁。任弼时逝世后,叶剑英满怀深情地写道:“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相似文献   

10.
蔡和森是中共早期的青年运动领袖和青年团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参与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等重要文件的起草。他还是中国旅欧青年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青年团成立后,蔡和森当选为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担任宣传部主任,是青年团中央核心成员之一,直至调中共中央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团一大在团的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一大总结了历史经验、确立了基本原则、指明了发展方向,标志着团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全面统一,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引水方知开源不易,发掘和研究团一大前后青年团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青年团工作的基本规律和优良传统,对于促进当前的共青团工作和共青团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弼时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他在参与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准确地、出色地把握住革命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的领导党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革命胜利的关键是争取中间势力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在党的建设、军事工作、经济工作、农民工作、统战工作、青年团工作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的思想是丰富而有创见的.他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家,任弼时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与共青团有着特殊的关系,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宝贵财富,为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和共青团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现在指导青年运动和共青团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兴 《奋斗》2014,(4):69-69
正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国共青团早期领导人和中国青年的卓越导师,他的一生与中国青年运动和中国共青团密切相关。哈尔滨民主青年联盟就是根据任弼时同志在延安作出的关于东北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而建立的。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11)
任弼时同志作为中国青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国青年运动和共青团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任弼时青年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成长成才、关心青年的生活和学习等。在新的历史时期,任弼时的青年工作经验对当前的青年工作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大”在广州召开。“团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并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针。“团一大”因其重大的历史意义而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里程碑。本文对“团一大”在广州召开的原因进行探析.认为当时广东独特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展等因素促成了“团一大”在广州的召开。力图揭示广东青年在早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1日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先驱者俞秀松诞辰100周年。俞秀松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中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以后还担任党内外许多重要职务。1925年他受党中央派遣赴苏留学,1935年奉派回国在新疆工作。因王明、康生的诬陷,1937年12月被捕入狱。不久押往苏联。1939年2月21日在苏联肃反扩大化中遇害。时年仅40岁。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很多人包括许多青年同志,对俞秀松的革命事迹并不熟悉和了解c但是对于俞秀松,我们是不应该…  相似文献   

18.
论任弼时在五卅运动前后关于青年运动的战略策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对中国的青年运动肩负着政治领导责任。在五卅运动前后,时任团中央总书记的任弼时带领团中央贯彻党的战略和策略,紧密配合党的工作,使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展壮大,从单纯的小资产阶级青年运动,转到无产阶级运动方面来。本文就其间任弼时的战略策...  相似文献   

19.
西柏坡时期是任弼时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他为土地改革、党的建设、重建青年团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有着辉煌的历史,是我们党团结教育引导青年的坚强阵地。从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后,任弼时曾负责编辑《中国青年》,发表过许多文章;解放前夕,他亲自指导了《中国青年》的复刊工作。他的一生与青年团和《中国青年》杂志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青年》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对中国青年团工作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中国青年的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