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帮信罪的出台是对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引发电信诈骗犯罪激增这一社会现实的法治回应。在校大学生逐渐成为帮信罪的高发人群,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呈现案件牵涉面广及涉案金额大、学生的帮信行为复杂多样、行为人多被所谓“熟人”利用、行为人案发后悔罪意识明显等特征。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帮信行为主要受逐利心理、侥幸心理、享乐心理、极端利己心理以及法不责众心理影响。高校预防大学生帮信犯罪,要在强化“三观”教育、破除“侥幸”心理,提升法律思维、纠正“法不责众”错误认识,重塑法律信仰、形成法律敬畏之心,织密预防监管大网、消除大学生犯罪意向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
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减少和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在校大学生犯罪现状着手,较为系统地分析在校大学生犯罪的主要类型,深入地揭示在校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积极地寻求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构建和谐、健康、安全的大学校园,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我国的网络犯罪案件逐年猛增,其中大学生网络犯罪也不断增加。我们必须重视和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犯罪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明辨是非,规范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必须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监管;加快网络法制建设、增强网络法制观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健康网络心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的现状,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对在校大学生犯罪实行了“暂缓起诉”制度的“浦口试验”,对此,社会上有不同看法。如何实现“法律化”与“人性化”的双赢,是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加入帮伙前的青少年犯罪对加入帮伙成为其成员有重要影响,而加入帮伙前的吸毒行为对加入帮伙成为帮伙成员没有影响。加入帮伙对青少年犯罪和吸毒有影响,尽管这种影响不是很明显。最后,帮伙成员身份和加入前的青少年犯罪/吸毒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之后的青少年犯罪和吸毒。这种相互影响的性质说明,帮伙成员身份对那些从未犯过罪的青少年的影响更大,也只有对那些从未吸过毒的人才能起到激发其吸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犯罪是大规模人口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是当前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案犯的职业来看,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因此,治理流动人口犯罪,须标本兼治,要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减少农民盲目外流,开展综合治理,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结帮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新动向。青少年网络帮派名目繁多,组织结构比较严密,结伙从事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活动,社会危害性大。不良心理需要和畸形物质需求是青少年网络结帮的犯罪内在动因,而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不力为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缺位也是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的重要因素。预防青少年网络结帮犯罪,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成长时期的教育,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网络社区组织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少年犯罪形势中,帮伙犯罪尤为突出。应当加强对少年帮伙犯罪的研究,通过向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支持、以立法形式明确教师惩戒权、整治文化环境中的暴力资讯、加强社区内娱乐场所的管理、阻断帮派对社区和校园的入侵以及转化未成年人脱离不良帮伙等措施,有效预防少年帮伙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犯罪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生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犯罪的特点具有团伙性、激情性、报复性、技术性和盲目性。高校应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建立有效的防范机制等措施入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大学生犯罪问题才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和遏制。  相似文献   

10.
在校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勤工俭学已成为当前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调研,我们初步了解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及权益受损的表现,深入分析权益受损的原因,提出维护在校大学生打工合法权益的几点建议,即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防范能力;运用法律武器,自觉捍卫自身权益;掌握正确的维权方式,提高维权的成功率;尽快完善有关配套法规,确保大学生维权有法可依;立足长远,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维权长效机制.这些有利于校园稳定,有利于公正、公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流氓恶势力是当前严打整治的重点,但刑法及刑事立法没有相应的规定予以支撑;流氓恶势力案件千姿百态,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而在适用法律上,难以对恶势力犯罪分子体现应有的从重处罚。分析、研究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打击、预防的治理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流氓恶势力是当前严打整治的重点,但刑法及刑事立法没有相应的规定予以支撑;流氓恶势力案件千姿百态,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而在适用法律上,难以对恶势力犯罪分子体现应有的从重处罚。分析、研究流氓恶势力犯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打击、预防的治理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学生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这类案件具有复杂性、突发性、凶残性、团伙性、高智能性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情绪不稳定、虚荣心强、贪图享受、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校园管理,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境外短信引流通道既是网络犯罪的重要一环,也是跨境黄赌毒及诈骗等犯罪的重要工具。从宁波市北仑区公安机关侦破的“39SMS”等案中发现,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呈现犯罪人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主、地域性、团伙裂变性、搭建短信发送平台、租用境外短信通道、规避监管等特点;诱发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有理念偏轨、监管缺位等主要因素;打击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存在抓捕难、取证难、管辖争议多等问题。要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落实管控,强化打击,完善制度,盯住源头,对境外短信引流通道犯罪问题开展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报的阶段性成果中,提出了遏制毒品犯罪的八项宏观对策建议:应将禁毒提升为重要国策;提高禁毒委的规格,进一步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下决心增加禁毒投入;搞好队伍建设,加大打击力度;推广包头经验,狠抓禁吸强戒工作;禁毒应与脱贫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搞好预防教育;进一步加强禁毒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犯罪控制中的治理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犯罪治理是指运用国家正式力量和社会非正式力量解决犯罪问题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各方针对犯罪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将治理理论引入犯罪控制领域必须解决其本土化问题,包括犯罪控制参与主体的合法性、犯罪控制中具体事务的边界、犯罪控制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和犯罪控制中国家正式力量的角色定位等。犯罪控制中治理理论的实现途径是根据具体社区的社会关联类型及其强弱的不同,建立以社会关联类型为基础的犯罪控制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有关城市办理“撞车帮”案件的实例来看,“撞车帮”已经成为一个新型的犯罪群体。从社会学和法律层面上进行剖析,“撞车帮”在作案主体、手法和社会危害方面,具有鲜明的边缘化特征。为了打击乃至根除这类犯罪,必须大力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的管理,抓紧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学校走向开放,大学生的犯罪率急剧上升,如何遏制大学生的犯罪已成为全社会都在努力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摒弃传统的思路,以周一超的个案为例,从犯罪学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9.
洗钱犯罪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多种谋利型犯罪的伴生物,联手打击洗钱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呼声,我国先后签署加入了国际禁毒公约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因而国内反洗钱则不能仅止于罪刑法定,必须对洗钱犯罪施以全方位的防控与惩治。文章围绕洗钱犯罪的法律特征、活动特点和治理对策等展开论述,旨在参与完善国内反洗钱机制方面的研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