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竹玉 《青年论坛》2006,(5):126-128
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本文从该书的基本理论框架出发,分析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基本假设、基本体系以及该书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并对其悲剧意识、分析方法及由此引申的中国威胁论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2.
李学明  王伟 《前沿》2009,(8):7-9
批判精神,就是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经过思考、判断,有根据地作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精神;它有利于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识到批判精神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并不等于能够充分发挥批判精神的作用,还要积极地采取体现批判精神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凤莲 《求索》2010,(1):92-9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革命的批判精神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的活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所在。笔者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巨大变革意义,并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解读,以期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精神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它的核心是以育人为第一要旨,以人才的全面教育为使命。  相似文献   

5.
齐安瑾 《前沿》2013,(15):188-190
在当代的路遥研究中,很少有人梳理并总结路遥的创作观,这无疑淡化了路遥作品的思想性特征.《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对自身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从中可以发现路遥的创作观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生活观、乡土观、劳动观及个性与理想论为表现,这一创作观对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评论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胡云飞 《求索》2008,(2):100-102
既立足话语去关怀社会又尝试哲学去讲述生活,这彰显了以批判话语学为历史性学科依归的话语批判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特征,实质上隐蕴了批判话语学在理论形塑与实践批判中的辩证视域。它一方面指涉话语与社会现实之间、社会实践中话语与其它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又表征了话语批判通过话语分析和批判性反思对事物解构后的建构愿景,这些都可以表征于其对现代性危机中许多二元现象的观照中。  相似文献   

7.
问题教学与批判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问题教学”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问题教学包括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在问题教学过程中 ,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进行思维交锋及消解权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吕赫若的早期小说。较为成熟的技巧,深刻反映了殖民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制度性双重宰制下的台湾社会现实,揭示了人的命运的社会经济本质。小说中的真实与社会的客观现实达到高度的一致性,是对以赖和、杨逵为代表的台湾新文学中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浦东医院始建于1932年,80载春秋,医院历经2次区划调整,6次迁址,12次易名。建院之初医院为南汇公立医院,2012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浦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筹)。浦东医院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而事无巨细的人文关怀服务,则在点滴之处让患者和家属时时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医者仁心,打造人文服务医院“我的理解,医院之所以更名浦东医院,就要立足浦东,辐射上海及周边地区,成为浦东南汇地区医教研中心及高地,形成专科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10.
西周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的巨变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突破",促使了先秦士人阶层的产生和兴起。士人产生以后,便将"以道为尊"确定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为此,他们便"言治乱"议政事"论国事",表现出了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髓是现实主义精神,即文艺创作要贴近现实、贴近人民大众,表现人民的生存境遇,表达他们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吁求,讴歌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弘扬人民大众的高尚品格。要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  相似文献   

12.
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台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精神实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以其科学精神为基础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又是表现在批判精神之中的,因此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和科学精神割裂开来,而必须在二者的统一中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3.
审美人类学对美的历史性理解,一是指美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发生的;二是指历史是美的发生基础和氛围;三是指美之为美的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感。“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代表了两种典型形态的审美人类学:一种是侧重生活感觉的审美人类学,一种是侧重文化仪式的审美人类学,两种形态的审美人类学都批判了美与日常生活的疏离。审美人类学的历史视野和批判精神赋予了其整体性美学和反思性美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理论逻辑看,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实现了从主要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右的机会主义向主要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批判左的教条主义的嬗变;从现实需要看,继续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的消极思想,批判大众化中的教条化、庸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的逻辑、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龙佳解  蒋红群  阮德和 《前沿》2010,(21):34-36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钝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17.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呼唤的是批判理性精神,这是当代文化中所缺乏的理性精神。波普尔的理性批判精神是对康德哲学自主性原则的“最后一点润色”,这是一个对康德哲学的沉思过程,同时也是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归纳主义的理论超越,“可证伪性”体现了批判理性精神和自主性原则的逻辑。  相似文献   

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当时的一切意识形态学家将精神交往神圣化、功利化的理论和精神交往意识形态化的现实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对青年黑格尔派肆意放大精神交往社会历史功能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交往意识形态化的批判、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精神交往动机功利化的批判。研究马克思的精神交往批判思想,对于回应西方交往理论和扬弃异化的精神交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的两种特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始终保持着适当的张力,但其受到社会因素的深刻介入,存在着异化的危险;特别当知识世界受到金钱和权力的侵蚀时,知识分子要保持传统批判精神的气质就相当困难。知识分子面临着道德与利益的艰难抉择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这种抉择和斗争进而在中国引发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对中国社会文化意识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张煜 《时事报告》2009,(2):59-59
大学精神该怎样定义,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人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算是比较贴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