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公安民警在和平时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对公安民警权益的保护不仅是对执法权益的保护,还应延伸到因民警身份而带来的个人及其家人的权益保护。当前,对公安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情况不容乐观,损害民警休息权、健康权、名誉权、获得报酬权、政治自由权等权益的情况仍比较严重,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削弱了民警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而影响到公安机关职能的发挥,对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建立和健全公安民警权益保护机制,有利于改变保护不力的现状,提高公安民警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公安民警警衔晋升培训是公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民警警衔晋升培训流程和.NET规范体系架构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NET平台和MVC的公安民警警衔晋升管理系统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用性好、可靠性强和可扩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校管理人员正常职务晋升的制度化诉求,大致集中在管理干部能力提高的机会常受到限制,能够体现个人能力、水平的证明性标志不多,晋升路线不畅,晋升程序透明度不高,职务晋升的不确定性因素甚多等方面。处理好学历、职称、能力与职务晋升之间的关系,构建能够规范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制度,实现有一定实施机制作保证的管理干部职务晋升制度化,是当前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创新主要是:更加明确和完善公务员权利及其保障机制,更加凸现公务员职位分类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开始形成职务晋升中的激励机制,级别的激励功能进一步拓展,为广大公务员开辟了一条级别晋升的职业发展通道,为激励公务员提供一个坚实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职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得以正式重塑。2015年县以下机关职务职级并行制度矫治了基层公务员经济待遇主要由职务决定的实然偏差,因以"任职年限和级别"为职级晋升依据而具有一定的"普惠"特征。2019年整体推进的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在职务晋升的"过度竞争"和基层职级晋升的"全面普惠"之间寻求平衡,以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为综合考量因素,形成从年功制到功绩制的转向。从初步确立到全局拓展,我国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呈现从试点到扩散、从保障到激励、从普惠到竞争的运行特点,并蕴含相应的制度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6.
派出所队伍管理激励机制,是实现警察队伍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为确保派出所目标的实现,作为一个派出所的领导者要认真研究、善于运用目标激励、奖惩激励、关怀激励、参与激励等几种主要的激励机制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所公安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派出所各项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公安民警身体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通过对云南省10个州市公安机关一线民警的调查,公安民警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警力严重不足、广大民警超负荷工作、心理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亢奋状态等,成为影响民警健康的重大诱因,民警个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疾病产生的重要诱因,是导致我省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面临主要症结.  相似文献   

8.
全国监狱系统正在有序组织实施以"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主要内容的监狱体制改革。体制改革中,物质激励的功能明显弱化,民警激励将缺乏有效的抓手。在体制改革背景下,监狱民警激励机制可能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当前监狱民警的基本需求,按照《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和《监狱法》的相关要求,遵循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及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监狱民警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和四川省两地警察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省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总体较高,其中警察的情绪耗竭现象最为突出,其次是人格解体,而在缺乏成就感上的倦怠水平相对较低;四川省警察无论是在总倦怠水平上还是在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三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福建省警察;派出所的民警以及乡镇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最高;民警职场晋升通道的顺畅有利于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组织、个人人格特质以及情绪调节是影响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从这三个层面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安民警压力源于公安工作性质、工作任务、职业成就、人际关系等,也与民警个体心理相关。疏导公安民警心理压力应多管齐下,社会应有较好的支持系统,确立从优待警;公安机关组织层面应增加警力、优化警力配置,引导公众舆论导向,实行新警录用的心理测试制度,对在职民警加强心理训练;民警应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加强自我心理的疏导,学会释放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1993年至1997年,河南省许昌市公安局魏都区分局共查处本局民警违法违纪23名,通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基层公安民警违法违纪具有五个明显特点:一、发生在一线单位的多。在这23名违法违纪民警中,在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就有19名,占82.6%;在刑侦部门工作的2名,占8.7%。派出所和刑侦部门是公安机关的一线单位,承担着公安机关管理、防范和打击刑事犯罪的主要职责,是公安机关执法的主要执行者。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多发生在这些人员身上。二、一般民警违法违纪的多。一般民警违法违纪的18名,占78.3%;基…  相似文献   

12.
公安民警职务犯罪是指与民警职务有密切联系的犯罪,它的产生有各种主客观因素。要有效地预防公安民警职务犯罪,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即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队伍建设的认识;坚持教育整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强化监督管理,铲除犯罪土壤;加大惩处力度,严格执法纪律。  相似文献   

13.
激励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概念,将激励机制引入公安管理,不仅可以鼓舞民警士气,还可以提高民警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因此,研究如何发挥公安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对构筑现代公安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量调查与定性座谈会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和四川省两地警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两省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总体较高,其中警察的情绪耗竭现象最为突出,其次是人格解体,而在缺乏成就感上的倦怠水平相对较低。在差异比较上,四川省警察无论是在总倦怠水平上还是在情绪耗竭、人格解体、缺乏成就感三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福建省警察;派出所的民警以及乡镇基层民警的职业倦怠水平最高;民警职场晋升通道的顺畅有利于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组织层面、个人人格特质层面以及情绪调节层影响警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从这三个层面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公安民警的职业倦怠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宣泄是调节民警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适当的宣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公安民警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使得民警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压抑、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利于民警的身心健康与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民警的情绪宣泄方法研究,能够探寻有效缓解民警精神压力与负性情绪的不同宣泄方式,为改善民警心理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平等享有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当前公安民警的健康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民警工作中诸多不平衡因素导致当前公安民警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公安机关应从大局出发,采取转变思想认识、建立公安健康文化体系、健全公安民警健康社会保护机制等措施,加强公安民警健康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公安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每个公安民警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如何调动和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有限的警力释放出无限的能量,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核心。2000年以来关于公安激励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看,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对公安激励机制的构建所进行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但这一时期的研究,问题比较集中,简单重复较多,眼界不够开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职责定位模糊、用人机制陈旧、教育训练滞后、评价体系错位、民警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基层民警压力加大、民警健康状况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作者从坚持政策留人、坚持降"压"减"负"、坚持公正评警、坚持从优待警、坚持典型引路、坚持人才培养、坚持素质强警等几方面就如何提高和调动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作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公安民警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不仅关系到公安民警个人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和谐警营建设,关系到整体公安工作,关系到公安队伍建设健康发展。应从思想方面、工作方面、生活方面加强工作,确保民警工作安心、生活开心,切实提升民警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承受的工作、生活、学习等多重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着民警的身心健康。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对警察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问题研究起步较晚,但重视和加强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已逐渐成为警察队伍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公安民警心理健身测评实验室是集健康风险评估、健身测试管理、心理健康测评于一体的教育研究体系,将公安民警身心健康研究向专业化发展,运用先进理论和科技方法提供身心健康保护,并对推进我国公安民警身心健康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