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伏案工作之余,翻看桌上的《习近平扶贫故事》成了我每天的一个固定“节目”.每天读一个小故事,每天有一点小收获,是我给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窗外的阳光逐渐变得柔和而沉稳,即将结束一天工作的我,又自然而然地打开了这本书的第24个故事——《水土不治,决不收兵》,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长汀!这是生我养...  相似文献   

2.
正"备胎"本来是个恋爱方面的小鲜词,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李辉京无数次表白千颂伊被拒,却甘愿做一个"备胎"留在她身边继续守护着她,一时间圈粉无数。前段时间,华为被美国无端封杀,一夜之间启用多年雪藏的"备胎"芯片,大长国人志气。于是,"备胎"这个小鲜词脱胎换骨,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励志词"。但这里,我想讲的是另一个"备胎"的故事。近日,一位参加70周年国庆阅兵方队训练的将军领队  相似文献   

3.
孔力 《党史文苑》2012,(3):24-27
2011年12月11日,82岁的著名女作家、诗人柯岩在北京去世。柯岩生前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人大第八、第九届代表。柯岩一生著作等身,她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曾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她的诗集《"小迷糊"阿姨》、长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成长起来的女作家中,像柯岩这样既写儿童诗、戏剧,又写报告文学、小说、电视剧、散文和评论的女作家,在我印象中还没有第二个。抒情艺术与叙事艺术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各种文学体裁也各有自己的规律;写给儿童看的作品和写给成人看的作品更是大不一样,两种读者的接受心理各有自己的特点。而柯岩居然能够把这些多姿多彩的各种文体都把握起来,在广阔的创作领域里自由耕耘,既受到儿童的欢迎,又受到成年读者的青睐,这实在不易,足见她过人的勤奋和卓越的才华。 柯岩是一个充满童心和爱心的作家。她的作品很多都是写给少年儿童阅读的。她有多本儿童诗集和许多题画诗。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电视连续剧《红蜻蜓》等等也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哪位将军敢在大战将始的战场公然违抗林彪的战斗命令,而且是接二连三地抗命,恐怕只有一人,那就是钟伟将军。曾在全国各家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其“李云龙”的原型就是钟伟,因为“李云龙”的故事有一半是钟伟将军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哪位将军敢在大战将始的战场公然违抗林彪的战斗命令.而且是接二连三地抗命,恐怕只有一入,那就是钟伟将军。曾在全国各家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亮剑》,其“李云龙”的原型就是钟伟,因为“李云龙”的故事有一半是钟伟将军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14日,我一打开《人民日报》,就看到翟泰丰同志写的《痛失“一团火”——哭柯岩同志》这篇文章。由于这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宣部老部长写的文章,又因为他哭的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位著名的人民作家,所以我非常动情地读完了翟部长的这篇文章,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杨栋 《党史文汇》2001,(2):33-34
198 5年 ,我受聘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工作 ,《党史文汇》编辑部给我发了绿色的记者证 ,从此 ,我就是一名“实习”记者了。4月的一天 ,领导上找我谈话 ,让我去采访刘忠将军 ,还给了我一份将军的履历表 ,说 :“这是一个重要任务 ,今年是上党战役 40周年 ,刘忠将军是当年上党战役指挥员之一 ,这次他重访战地 ,有许多重大活动 ,你的任务是‘随军记者’,一个是向他采访一些史实 ,二是为这次活动作好报道。”编辑部为我这次采访准备了不少材料 ,两个同事还特意陪我上街 ,买了一身崭新的西服和一条领带 ,一个女同事教了我半天打领带 ,她笑着说 :“你已…  相似文献   

9.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想念你……"曾经,在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中,柯岩以这样悲情的诗句缅怀伟人的离去。而如今,面对她的离去,人们也同样深情地呼唤着,依依难舍。2011年12月11日13时35分,当代诗人、作家柯岩在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认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那就是《党史纵横》。四个端端正正的大字,鲜红耀眼,质朴无华,顿然叫人好感。展页一看,果然令我心里一损而拭目阅之:“辽沈战役”、“××将军的回忆”、“锦北渗透白刃见红……”她所讲述的事使我关注,她所提到的人使我感到熟悉和亲切。从此我成了她的老订户、老读者,天长日久多少个岁月未落过一期。记得只有一期,我好。必借寄给了人,没收回来,一直空缺,我与编辑部联系想补上,使我失望的是它库存亦无此期,迄今叹为“遗憾”!我认为,《党史纵横》虽篇幅单薄…  相似文献   

11.
剑胆琴心     
军人情结苏南某镇,当年演绎《东进序曲》的地方,是第二炮兵某部发射营长吕建军的家乡。从小,他就听过粟裕、谭震林等名将的名字和英雄们浴血战斗的故事,早早地接受了革命教育。吕建军注定有“军人情结”。他出生在“八一”建军节、军人世家。爷爷原是新四军的一名书记员,曾参加过七战七捷战斗。父亲和母亲都是老党员,一个是60年代的陆军战士,一个是下乡知青。二叔和三叔也都是老兵,一个是机枪手,一个是空军地勤兵。他是听着祖辈们从军的故事长大的,对军队充满了无限的向往。1987年10月,他高中毕业后,第一次应征,因不满18岁,身高又差一厘米,…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前,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广为传颂着一个“五百妇女缴一团白军枪”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富有浓厚传奇色彩、被人们誉为“指挥如神的女将军”。她名叫张琴秋,是出身于小康家庭、读过大学的年轻女知识分子。她的一生,有闪光的辉煌,也有难以忍受的苦难和最终的不幸。  相似文献   

13.
袁纪鹏  张俊帧 《党课》2011,(7):54-55
“从前是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现在是每家一块地、村里一套房、家里—辆车、开着奔小康。咱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后……”随着主持人风趣幽默的开场白,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农村故事会”拉开了帷幕。《村官普发兴》《我的创业史》《一个老兵的故事》等一个个精彩故事连番登台,博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这是云南省曲靖市首场“新农村故事会”在麒麟区白石江街道代河社区第六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开展时的热闹场景。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文中曾用大量的笔墨介绍了刘志丹这个民族英雄献身革命的事迹。在文中,有这样一段介绍:“在保安(今陕西志丹县)我遇到了他的遗孀和孩子,一个漂亮的6岁小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装;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红星,那里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个‘土匪’父亲而骄傲。”。这段话中“土匪”父亲就是指刘志丹,而这个“小元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5.
我看过《吉鸿昌》故事影片后,又看了《吉鸿昌》传记文学,吉鸿昌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犹如镌刻在坚石上的碑文般,牢牢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以至成了座右铭,这就是:“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粗略读来,这话似乎平淡得如同一杯白水,而且相近的“名言警句”,不知要比它“高明” 多少,“新奇” 多少.可是,当反复认真地读了又读、想了又想,特别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赤胆忠心、威武不屈的爱国将领,用自己“每一步行动” 所写的短短39个春秋的“历史”后,它就象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春潮,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驱使着我在辽阔无垠的人生海洋上,坚定地扬起理想的征帆,乘风破浪,步步向前.  相似文献   

16.
“人用笔记,我用心记” 尤太忠将军,河南光山县人,家境贫寒,少时牧牛。乡间有一私塾,私塾前有一片草地,将军常倒骑牛背于草地,听学生念《三字经》,甚觉好玩,暗诵之,即会,终身不忘。1996年3月3日,将军与余言此,即朗声诵《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抑扬顿挫,一字不差。原十二军副军长徐克杰言:尤太忠将军耳所闻辄终记不忘。战争年代,将军到纵队接受战斗任务,回来后指着地图传达,全旅三个团,出发时间,途经地点,过某山某河,何时到达何地,东西南北,分分秒秒,毫忽不爽。传达毕,纵队文字命令才到,各团领导对照命令,无有差错者。尤太忠将军说:“这是没有文化逼的。人用笔记,我用心记。打仗是要死人的,岂敢马虎?”  相似文献   

17.
“既然在镰刀锤头下宣了誓,就注定为她奋斗一生:既然走上了公仆岗位,就时刻心里装着老百姓……”这是我来到就业工作岗位写的《责任》一首诗。回眸从1985年入党至今,二十八年的风雨磨砺,我已从普通一兵,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期间的每一步成长,都深深凝聚着党的培养和关怀。捧着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8.
<正>读柴静《三个故事:让我走进央视》一文,很令人感动。其中第一个故事,尤其让人回味:"我在从拉萨回北京的飞机上认识了她。她是江苏人,30年前援藏,为了治病,第一次出藏……她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她指了一下床角的箱子,说:‘要是我回不去,你帮我留着。’那是她30年里背着相机,走遍西藏,跟官员、喇嘛、汉人……交谈的笔录  相似文献   

19.
刘伯承用兵打仗讲究谋略。人们尊称他为“谋帅”。1942年12月,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赋诗《祝刘伯承将军50寿辰》,其中有“论兵新孙吴”一句.称道他是当代的孙武、吴起。这句诗也是党内、军内对刘伯承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党史博采》试刊号,刊出了我的一篇拙文,从此,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的“学术命运”同《党史博采》连接起来。倏忽十载,我同全省党史工作者一样,在这块园地上耕耘、收获,执着地关心她、爱护她、学习她。 《党史博采》的“重头戏”是汇集研究成果。各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在贵刊基本上都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