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进行述评,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引起学界对全球性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
孟和宝音 《前沿》2010,(21):147-149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曾三次选择首府所在地、两次搬迁,这一事件对内蒙古自治区和对全中国来说都是重大事情。研究这选择首府所在地的前因后果及其影响,有利于深刻了解和认识这一重大事情。  相似文献   

3.
“南京大屠杀”给人们的警示许志龙,戴玉富50年前,在中国六朝古都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法西斯血腥屠杀我国同胞的事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注上了一段浓浓的血泪文字。50年来,包括日本历史学家在内的许多中外学者,遵循“深刻地了解过去,准确地把握现实,更...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女性研究起步较晚,但在众多学者的关注和国家社科基金等的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1993-2007年批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有关女性项目进行归类统计,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家社科基金女性研究项目的时空分布、学科类别、研究内容、研究成果、承担单位和主持人性别等方面的特征,以此反映近15年来中国女性研究的学术轨迹,旨在为中国女性研究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女性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及申请相关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简介:本书是由中美日韩四国学者共同完成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研究。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提升,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多,其他国家对于逐渐强大的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将发挥的作用甚至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也格外关心。中国对  相似文献   

6.
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以来,国外媒体、学者和政界人士对其产生背景、内容及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符合客观事实的见解。当然,国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亦存在不足。这些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国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认知及研究程度。了解国外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该思想,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郊区化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前瞻性意义和先导特征,把握了美国的郊区化情况,不仅有利于认识美国城市发展的主导趋势和阶段性特征,而且对于了解、认识乃至比较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也有很大借鉴意义。本文将主要探析郊区化对美国现代化产生的种种影响,希望能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的中华文明研究、中国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海外中国学、中国研究,既应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应研究现代中国,研究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与经验,研究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与贡献,解码中国之治、回答世界之问。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们已经看到,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解码中国之治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也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一、新区的规划建设为增进国际交流提供舞台武汉新区的规划建设,不仅在于武汉三镇的均衡发展,而且对武汉加快建设国际性城市步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为这里提供了国际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交流的契机和舞台。国际交流需要载体和平台,选择合适路径,策划相关项目,有利于推动交流,促进合作,形成有利于新区发展的人文环境。对照国外学者的部分观点对帮助我们理解建设国际性城市很有启发。英国两位学者科珀斯和科兰布克·德卢特合写的一份研究报告《伦敦:迈向21世纪的世界城市》,分析了构成世界城市的几个主要因素。第一,必须能够有效地进行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妇女的人口数也很多,中国妇女在中国和世界的作用不容忽视,让妇女了解自己、让政府了解妇女、让世界了解中国妇女,《国家妇女地图集》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出版《国家妇女地图集》将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旨在论证编制《国家妇女地图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设计出《国家妇女地图集》的指标体系和内容结构,希望能引起广泛关注,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研究和讨论,使《国家妇女地图集》早日出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对象。中国的发展也使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将目光转向中国。外国学者如何看待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可以给国内读者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的中国是世界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世界惊叹于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所创造的奇迹,试图探寻其中奥妙,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中国热”。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呈现了新变化,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值得探究。因研究“中国道路”的国外学者数量众多,故以“欧美学者”为界定范围,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梳理,把握欧美学者的研究,进而作辩证思考,获得有益的启示,并借此解构西方话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举世瞩目的一件盛事,也是中华民族共庆的一件喜事。为纪念香港回归这一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事件,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香港、认识香港,加深对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和(基本法)的理解,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爱香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邀请我省知名学者袁继成教授等组成迎香港回归报告团,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先后赴荆门市沙洋区、鄂州市、黄石市、大冶市、仙桃市、十堰市、天门市、荆州市、宜昌…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大背景下,杨振宁、李政道、何炳棣等众多旅美华人学者通过不同途径回到分隔20多年的祖国探亲、访问、参观。对于尚处在"文革"之中的中国,尽管有些学者知之不深、知之不真,但相当一部分人对国内的实际情况多少有所了解。不少学者返美之后公开发表言论称赞中国的成就,其中一些是过誉之论,这既体现了学者们的家国情怀,也是他们基于理性而做出的选择。学者们的归国之旅,得益于中美关系的缓和。许多人对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以及帮助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怀有强烈的使命感,而中美两国政府也有意借助双方学术界的交流加深互相的了解与认知。这些学者归国访问前后,"保钓运动""认祖关社运动"在台湾和香港掀起巨大反响,一些学者被卷入政治风浪之中,海外华人世界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83年清朝水师渡海统一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历来引起许多人的兴趣。然而,这一事件笼罩着诸多迷雾,例如是谁促成清廷下决心统一台湾?施琅是怎样出山的?施琅被封为"靖海侯"之后,为何福建总督姚启圣不服气?施姚二人在事后争讼不已,甚至连史学家也分成两派,至今仍可看到这种争议在延续。笔者研究原始资料后,发现争议在于学者不了解清廷的原始密件与决策过程。将这些内幕揭橥于众,是非便一清二楚了。  相似文献   

16.
对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为学术传承与开新所必需。本文根据CNKI的相关数据,对《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2011年间的发文和被引用概况、主要作者、高被引文章和作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带有普遍性质的问题做一些分析,为读者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从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看,新闻传播研究领域近十年来在论文发表总量、作者队伍建设和学术规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重要学者的地域分布趋于分散,学者的代际转换速度加快,一支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专业知识的研究队伍已经基本形成。而论文总引用量偏低,即使是"高被引"论文,被引用的绝对量也很低,这表明学者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相互吸纳或者讨论、碰撞的不足,新世纪仍应继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7.
粒子物理学者中有众多诗词爱好者 ,并正在整理编辑《粒子诗抄》 ,这可能出乎不少人的预料 ,但这也正映射出科学家所应有的文化底蕴。本刊摘选了中科院院士冼鼎昌为《粒子诗抄》写的序言、其中的二首诗词以及注释文。从中不仅可以看到科学家的文采 ,也可了解粒子物理在新中国进程中的人物、事件 ,以及粒子科学家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金萍 《学习与实践》2007,(4):131-135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后,对其贯彻执行的效应进行迅时跟踪研究,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也很有意义的工作,它既有利于及时了解和全面认识这项政策效应,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央的相关方针政策,也有利于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科学客观地认识这项政策及其对象和受益者之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及时了解、掌握和洞察其发展进程和其中的内在机理和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中国瓷都景德镇迎来了千年华诞。1000年前,正是这里的瓷器让世界开始了了解和关注中国,从此,这里不仅成为中国瓷器的传播之地,也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十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韩银廷 《传承》2012,(14):34-35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了解国情、了解历史。而影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很容易打动大学生心弦,使其在情感愉悦中接受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它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清晰和形象,这恰好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改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萌生的抵触情绪和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