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丽 《前沿》2007,(9):104-106
性别意识中一些特定观念对女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具有消极影响,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女大学生性别意识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女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从两性的特征入手。在教育的内容上,首先应进行"女性主体意识"和"四自"的教育及现代女性健康生活与生存的科学常识的教育等。在教育方式上,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女性学课程、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女性专题讲作、组织社团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12)
高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一直影响教育公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产生主要有女性自然、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去教育模式中存在男性中心主义倾向,某些学科体系的构建不适合女性学习。因此,加强女性特色教育、强化性别意识、培养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特质是解决女性性别学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女性研究及其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成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性别意识作为现代意识之一,成为高素质人才、国际化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深入开展女性研究,加强女性学学科建设,实施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教育,把性别意识渗透到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已成为女性成才与当代大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4.
章培鑫  杜学元 《传承》2008,(24):70-71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父权制文化成为我国女性参与教育的重大障碍。我国的女性教育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冲破父权制的枷锁,培育和建构成熟、理性的男女平等文化,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将性别平等纳入高校教育主流,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父权制文化成为我国女性参与教育的重大障碍.我国的女性教育要获得发展,就必须冲破父权制的枷锁,培育和建构成熟、理性的男女平等文化,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将性别平等纳入高校教育主流,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村教育的思考——农村教育三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问题正凸显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并将严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农村教育公平的空间需要在制度政策、投入经费等方面进一步地拓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整个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将造成深远的消极影响;农村女性受教育过程中嵌入了不平等的社会性别关系,无论是在教育资源还是在教育机会上,女性均处于辅助性的从属地位,造成女性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方面相对劣势。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教育担负着重要使命,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7.
以女性为主的农村留守人口现实状况使得以就业为目标的村镇工厂扶贫在客观上具备了性别化特征。在遵循家庭内传统性别分工的基础上,村镇工厂的产业属性、务工门槛、就业灵活性和就业距离等特征很好地衔接了农村贫困女性通过务工实现增收的现实需求,但村镇工厂面临的多方面困境使得其在推动女性反贫困方面需要处理潜在危机。充分吸收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具有明确性别意识的反贫困政策、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多层次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及公共服务和劳动保护的改善是主要的政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女性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不少作品因为重点探讨了两性关系的诸多问题而凸显出浓重的性别色彩和性别意识,具体表现为“性别自省意识”、“性别批判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这种鲜明的性别意识的文学表达,不但整体上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空间,更体现出现代女性散文写作别具一格、意义深远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一种权威性分配,公正性是其本质要求,中国公共政策的公正性应以"实质的平等"为追求目标,注重对弱者的保护。社会性别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公共政策对于改善女性地位、调整原有的性别利益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湖北省DC乡的新农村建设公共政策进行社会性别分析,发现存在着决策层中女性的势单言轻、价值目标中女性的工具化、性别定位中复制传统以及性别中性化的现象,导致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两性的公正,背离了公共政策的"公正性"价值追求。而要推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进程,需要赋予妇联监测公共政策的权力,提高女性决策者的数量和影响,对决策者进行社会性别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现实社会性别问题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茅盾对于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出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一方面,作者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心理、女性情感、女性意识进行了成功开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在性别意识上颠覆封建男权文化、建设现代人性价值观念的启蒙追求。另一方面,作家与生俱来的性别立场和视角使他的创作还残存着男权文化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以民政部门为代表的政府机构如何在推动农村妇女参政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制定积极的法规/政策、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在宣传动员中纳入社会性别平等、重视和发挥妇联组织作用等,分析了这些举措的效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妇女发展与闲暇时间的性别不平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常生活领域里的不平等,是社会性别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闲暇时间是一种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是男女两性应该平等拥有与享用的权利和资源。随着农村妇女闲暇时间的增多,闲暇时间已成为影响她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目前在农村,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和不平等现象十分明显,其差异不仅是闲暇时间总量的差异,更重要的是闲暇生活质量与闲暇机会、闲暇心态的差异。农村妇女的闲暇时间与闲暇生活质量,已成为制约她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视野中的健康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健康公平性的性别特征是性别平等与否的重要特征。本文利用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历年人口和卫生统计资料以及其它相关调查结果,对健康公平性的性别特征、地区和城乡差异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健康水平、卫生保健服务利用在性别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女性与男性相比健康水平更低,健康服务的利用更为有限;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卫生保健服务利用与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妇女相比相对处于劣势。说明中国妇女公平享有卫生保健和提高健康水平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媒介素养教育运动对社会性别倡导的价值。根据以往研究发现,当媒介素养教育被引入中国时,其体现核心价值的再现政治以及增加批判的自主权以及公民社会的传播权利等被消弱了,并呈现出社会性别的盲点,使本来赋权工人阶级、被压迫的妇女及其他弱势群体利益的媒介素养教育变成了降低其主体性的提高弱势群体素质的运动。本文分析了利用媒介素养教育运动推动社会性别平等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16,(3)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in China reflects the initial orientation of legalizing land system,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reating rural women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in rural society, and the evolv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s. For the further protection of rural women's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it is suggested to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focusing on the fundamental rights, taking more considerations on gender equality during legislation, formulating the bottom line thinking, and properly narrowing down regulatory effects of rural regulations and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乡村旅游对促进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重构了农村妇女与乡村资源的关系,在权利与责任上出现了社会性别再分配,农村妇女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同时,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变和劳动分工结构的变化,为农村妇女创造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增强了她们的独立和自我意识,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已经进入到后期扶持阶段,早期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日益成为移民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实地调查的经验感受,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农村妇女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份认同.文章认为,农村妇女移民在搬迁地的身份关系及其背后的规则认同已经多元化,农村妇女身份认同的显著性程度与经济利益、网络结构、家庭出身等因素相关,这决定了她们是采取参与还是依赖策略去寻求自己的生存点,筹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的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调查表明,农村女性流动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入。农村女性流动对于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市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对于女性流动的社会舆论评价已经逐步转向正面.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工资收入低等问题仍是影响她们正常流动的主要障碍。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流动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农村女性的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调查表明,农村女性流动的主要动力是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入,农村女性流动对于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市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对于女性流动的社会舆论评价已经逐步转向正面,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工资收入低等问题仍是影响她们正常流动的主要障碍。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流动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