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真诚 《法人》2008,(11):8-9
在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转让、并购等方式退出了房地产行业的同时,一些拥有资源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同样面临机会中的风险,难以高枕无忧。杨国强的多元化战略会成为碧桂园的救赎之路吗?  相似文献   

2.
徽博     
@王石V:HBS课堂案例:问:中国房地产有泡沫吗?答:有。问:如何防范?答:参照日本泡沫教训,看哪些企业破产和原因。问题在资金链断掉。教训之一.永不拿地王(众笑);教训之二,  相似文献   

3.
面对房地产市场里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相似文献   

4.
《检察风云》2011,(22):61-61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价高量低之后,终于开始有所松动。开发商都多多少少打出了自己的优惠牌,特价房源、打折、送入户花园露台等,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或许,房子真的降价了,但是你真的敢买吗?  相似文献   

5.
5月2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再次提出要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受此消息影响,26日A股市场地产股开盘时普遍走跌,研究开征物业税成为当日一大“利空”。研究开征物业税并非第一次提出,此次通知中再次强调显示出国家对于开征物业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对于正处于低谷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从理论逐渐走向实践的物业税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6.
周明华 《检察风云》2010,(21):62-63
国庆前夕,中央政府七部委集中推出多项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新政究竟能够对后续市场产生多少作用?房价真能回归到民众能承受的价位吗?  相似文献   

7.
刘兴成 《法人》2009,(8):86-87
在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发生的时候,中国出现的高房价一时拯救了房地产开发商、GDP和财政收入,但拿什么来拯救购房者?  相似文献   

8.
2008年,楼价的逐步下滑,成交量的萎缩,中国楼市已步入深秋。随之而来的,中国整体城市建设也受到影响。这就为借中国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火热发展的中国安防市场或多或少受到影响。那么,这到底给中国安防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呢?中国安防市场是否能经历起这场由炎夏到寒冬的考验呢?  相似文献   

9.
苏本增 《中国律师》2011,(12):48-49
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近10余年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严重影响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和购买能力。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从此拉开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史上最严厉的一次调控,在本轮调控过程中,房地产税费制度调整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税收的杠杆调控作用不容忽视,制定科学完善的房地产税费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江山 《法人》2005,(4):79-80
我今天主要讲四个方面。第一,中国的房地产现状;第二,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的现状;第三,目前中国房地产经营所面临的问题;第四,中国房地产未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法庭内外》2008,(12):59-59
2007年3月,我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一份《商品房认购书》,约定我向房地产公司购买其即将开发的“锦绣豪苑”面积42平方米的第27号门店,单价为每平方米6880元。随后,我交纳了20万元门店款。由于房产价格上涨较快,半年后,房地产公司竟将刚刚峻工的该门店以每平方米9000元的价格卖给第三人龙某。我要求房地产公司对其违约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但该公司坚持认为《商品房认购书》并非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故公司根本不存在违约行为。请问:这家公司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2.
张健 《中国律师》2010,(7):61-63
从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的发布和实施,全国各地原本高涨的房地产市场形势遭遇了政策寒冬。北京房地产市场在全国房地产行业来讲,是具有标杆作用的。随着《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简称“京十二条”)的出台.政府对于领涨全国房市的北京市场从政策层面也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深钢  叶锋 《法人》2011,(12):63-63
绿城高地价、高负债的经营路数之软肋,对房地产企业有何警示?专家认为,“绿城之伤”的背后,打破了当下房地产只涨不跌的“神话”,折射的是一些房地产企业“狂飙突进”模式的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4.
符启林 《法人》2009,(9):64-65
尽管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的产物,目前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普遍现象。但接二连三的楼房倒塌,确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预售制度的深思。它究竟伤害谁?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5.
孙琼 《法制与社会》2011,(13):101-102
房地产投资信托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高收益率也让投资者趋之若鹜。但是高收益带来的也是高风险。如何降低房地产投资信托中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风险,并且提出了规避风险的一些立法上的建议。主要包括增强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流通性和对受托人在法律上进行更全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VOlCE声音     
《法人》2014,(2):11-11
“有腐收,就有宫商勾结。房价高企,政府应该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如果开发商没有背景,没有行贿,哪有那么多腐败官员?房价哪能长期居高不下?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哪能用万亿计?”  相似文献   

17.
近期,网上流传着一份“房地产崩盘时刻表”,它回顾日本1985年至1991年房地产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至2008年房地产走势颇为相似,最后更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明年崩盘。许多人热切期盼着崩盘时刻的到来,然而多位专家表示,这只不过是一个玩笑。  相似文献   

18.
刘兴成 《法人》2011,(10):82-83
经济学主要研究效率与公平,法律追求的目标是公正与效率。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法律问题的社会科学。那么,法律经济学如何解释中国的房地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林哲 《公民与法治》2008,(10):34-34
于清智,现任河北宏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协会理事会员、河北省房地产协会会员、沧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沧州市慈善协会理事会员、沧州市运河区政协委员、沧州市公安局特邀督察员。他从事建筑业、房地产行业多年。先后创立了河北宏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沧州宏宇建业有限公司、沧州市宏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沧州运西力达建筑设备租赁处等多家实业单位,有着辉煌的事业,也有着快乐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1.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2.国办发〔2011〕1号《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国发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