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是关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分配之法,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权衡、确认和保障活动实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再分配活动。经济法的利益再分配功能首先体现在其对经济利益的再分配,同时也体现在对传统权利、义务等非经济利益的再分配。通过发挥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能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分配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利益分配是法律制度分配功能的最核心部分。在物质文明基本满足甚至极大化丰富之后,人类显示出了对生态文明的积极追求倾向,世界进入了所谓的环境时代。环境时代的秩序意蕴两层含义,即人类与自然生态的秩序和人域社会内部的环境社会秩序,环境时代的秩序型构同样需要法律制度功能的充分彰显。文章认为,环境利益分配是环境法学的基础性规范关怀,通过环境法的环境利益公正合理分配,需要公民社会的充分养成与理性交往话语平台的有效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环境利益分配的环境立法、环境利益分配的环境法律制度结构和环境利益分配的环境法律实现等层面来达成环境法的环境利益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3.
和谐与利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现代社会不仅是一个伦理共同体,同时更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利益在分化基础上形成多元结构,而多元结构的稳定性恰恰在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均衡性,这种均衡性的实现,关键在于实现权利资源的平等分配。只有利益分配公正,多元利益得以协调共存,才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然而,我国社会现存的贫富悬殊、失业率高、三农问题、腐败、教育不公、社会保障体系缺位等问题表明:利益协调机制并未完善,弱势群体利益依然被忽视和剥削,致使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失衡,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潜在威胁。因此,必须通过加强立法工作,提高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力;通过建立利益表达的制度化途径,完善社会分配机制、司法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安全阀”,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通过完善监督体系,提供反腐败效果等措施,维护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实现利益的协调和共存,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裴雅彬 《法制与社会》2013,(21):270-27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一部分学者基于当今世界环境资源危机现状提出了环境利益分配论,这部分人依据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要求平等分配环境利益。本文通过对环境利益本质的界定,分析环境的社会整体性,不可分割性等特点,对环境利益分配论进行了批判驳斥,提出要保护公益,以义务为基础,甚至不惜牺牲自身的个人利益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共赢,促进整体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5.
公司有权进行其利益之分配,公司股东也享有法律所赋予的分配公司利益的正当请求权。然而,所有的利益分配皆应在法定的以及约定的分配准则下来进行,否则,公司所进行的利益分配便属于违法性质之分配。对于违法的利益分配,各国法律皆作了相应的追究责任之规定,我国《公司法》对此却未作出明确规定,以致于司法实践中日渐增多的此类纠纷,难以依法得到及时处理。本文结合我国公司法律,比较其它国家的相关制度,拙抒己见,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一、违法分配公司利益之衡量标准随着公司独立法人人格的形成,随着股东普遍获得有限责任的…  相似文献   

6.
如何平衡在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南北半球利益,以及消除不必要的矛盾是目前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选取WTO和GATT制度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争议集中的雷区——农产品和服务贸易作为论证的材料,按照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剖析如何正确看待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和保护,以及探寻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更好地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以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开发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如何在不同利益的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吉林省生态旅游开发的实际,对生态旅游主要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调节是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现象的救济与矫正,是国家介入利益分配领域后,对市场初次分配格局中存在的缺陷的补救,是在市场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其本质属性在于国家调节,是对利益进行的再分配。以利益分配与国家调节之间关系的探究为基础,对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内涵与意义加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法的功能,并运用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气候合作的基本政治立场。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关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以德班会议《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确立的基本政治立场为进路,碳排放空间的公平分配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以及人际公平。在此基础上,人均累积消费排放应当作为未来国际社会碳排放空间公平分配的基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关系出现失衡的问题,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市场因素引发的收入差距扩大及分配不公现状,提出收入分配的改革重在体现发展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实现利益均衡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法律对权利义务的分配就是对利益的分配。隐退于刑法规范之后的利益观在决定刑法价值观、认识犯罪本质以及罪刑法定原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刑法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与保护就是对利益的比较选择 ,而对显身于刑法规范之中的利益 ,刑法具有与其它部门法显著不同的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建立的初衷是促进利益平衡,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利益失衡,究其根源主要是发达国家对本国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与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也就是南北国家之间的利益失衡。对此,我国要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寻找适合的出路,从而使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能真正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主义法与利益分配正义邵明,赵守贵一、利益分配、正义和法"利益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认为对自己的幸福说是必要的东西。"①霍尔巴赫这句话道出了利益的真谛。利益,就是能够满足人类(利益主体)需要的客观对象。它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人类始终如一地在...  相似文献   

14.
利益是诉讼各方承担证明责任的最基本动机。不同的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利益取向不同,导致证明责任分配的差异。由于诉讼利益的多样性和冲突,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要是控诉机关。从诉讼利益层次性的角度来看,控辩双方基于裁判上的利益具有承担证明责任的必要,而法院因为不具有裁判上的利益,因此不能使其承担证明责任。在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中,必须尊重利益的要求。利益的确认也是一个程序的过程。作为证明责任基础的利益必须通过主张和抗辩,由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确认为案件的争议,才能成为证明的对象,成为法院裁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功能域主要是市场,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可以归结为经济法对利益关系配置失灵的克服,这就是经济法利益配置功能之所在。经济法配置利益之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利益的分配功能、维护功能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黄永 《证据科学》2008,16(6):664-675
利益是诉讼各方承担证明责任的最基本动机。不同的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利益取向不同,导致证明责任分配的差异。由于诉讼利益的多样性和冲突,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要是控诉机关。从诉讼利益层次性的角度来看,控辩双方基于裁判上的利益具有承担证明责任的必要,而法院因为不具有裁判上的利益,因此不能使其承担证明责任。在刑事证明责任的分配中,必须尊重利益的要求。利益的确认也是一个程序的过程。作为证明责任基础的利益必须通过主张和抗辩.由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确认为案件的争议.才能成为证明的对象.成为法院裁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经着手对著作权法进行第二次修改。在考虑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问题时,如何从利益平衡的角度思考其中的利益博弈并寻求合作均衡,不但符合博弈各方的利益,对于达到修改著作权法的目的、实现整个社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的繁荣亦具有直接作用。这种利益博弈和利益平衡的辨析正是研究著作权法、探讨其中具体的保护性规定和限制性规定的魅力所在。具体到著作权法修改中的利益博弈和利益平衡来看,应在客观分析利益博弈现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利益博弈方的理性需求,将著作权制度中的权、责、利进一步明晰化,实现科学的利益分配和均衡,尽可能地避免利益博弈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公平公正的分配,因此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的时代要求。公共政策的根本要求是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梁霞 《法制与社会》2010,(21):219-219
由于传统体制下住房利益分配及占有格局的失衡,房改必将导致在一部分人的住房利益增加的同时,另一部分人的住房利益相对减少。这种利益调整本是正常的,但如果利益调整幅度太大,则会产生阻力,阻碍房改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本文主要针对房改过程中如何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推进房改进程。  相似文献   

20.
从古到今,人类社会便存在着纷繁芜杂、形态各异的利益,但其中最重要的、处于基础地位的便是经济利益。法律应当成为经济利益的平衡器,法律的作用就在于以其独有的强制性、权威性优势来平衡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使每一种正当利益既不能遭受侵害,也不应过分地给予保护,从而稳定经济秩序,并为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和分配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