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意义上的主体与客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是探讨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认识认识,其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两个要素,即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主体与客体,他们互以对方规定自身的存在及属性。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主体可分群体主体和个体主体,而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客体就是指评价对象,它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评价域,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逻辑地内含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其实质是评价关系,进一步说,可归结为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罪犯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是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特有现象,因此,研究监狱学不能不深入研究罪犯。笔者认为,从罪犯作为人的基本属性和特质看,罪犯是人;从罪犯与社会正常人的本质区别看,罪犯又是触犯统治集团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人: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看,罪犯是公民;从罪犯与一般社会公民的区别看,罪犯又是敢于挑战和逾越社会规则的越轨公民;从罪犯群体的特殊法律属性着,罪犯是具有特定权利和法定义务的群体;从罪犯与警察的主客体辩证关系看,罪犯是警察认识和矫正的客体.又是自身行为取向和反作用于警察的主体;从罪犯与社会的依存关系及社会的自我反思看,罪犯既是社会病态结构和畸形发展的怪胎,又是社会消除积弊,实现自我完善的警示;从罪犯与警察的基本性状和架构态势看,罪犯是与警察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复杂矛盾体。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这两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冲突日益普遍化和显性化。本文把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定义为这两个不同利益群体由于利益、价值观念等的差别和对立而引发的斗争。文章在刘易斯·科塞的安全阀理论视角下,分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冲突,认为农民工群体内安全阀制度的欠缺是社会冲突产生的催化剂,接着提出通过安全阀制度的构建来控制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冲突,并且对安全阀制度提出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4.
价值真理是人们关于客体与社会历史主体的需要以及和这一需要相吻合的个体或群体主体的需要之满足之间真实的价值关系的正确认识。价值真理与一般事实真理不尽相同,他包含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体现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要求的价值取向,因而它并不是主观真理,而是一种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内在根源主要在于立法技术不完善和法律滞后.从权利构造看,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存在于权利连结点交叉的场合.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实证法基础在于知识产权不断扩张,同一知识产品根据不同知识产权单行法形成相互冲突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复杂性不仅表现为个体权利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冲突,也表现为群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保护在先权利已成为我国处理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保护在先权利原则并非绝对适用.解决因客体牵连而引起的异网域权利冲突应遵循权利位阶法则.化解知识产权权利冲突也并非绝对适用非此即彼法则,权利并存法则应当具有适用上的妥当性.  相似文献   

6.
既有的权利学说是视角主义的,分别从主体、客体和社会性这三个要素对权利展开分析.视角主义权利学说在方法论上是以部分去解释整体,因而对权利本质的解说是不完整的.视角主义的本体论缺陷是导致权利的主客体二元分立.在逻辑上,权利主客体二元论和视角主义的克服可以借助于实践哲学一元论及其社会空间理论.社会空间这一范畴可以对权利作出整体性阐释并且能对主客体二元论权利学说给予合理回应.权利本质的整体性解释应当是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7.
人格要素的商业利用为人格权主体创造了财产价值,但它并不适宜被归列到独立于人格权之外的一项财产权中:首先,需要反思财产权与人格权的区分标准;它并非建立在权利是否具有财产价值及可转让性之上,而应当为权利客体的属性——能否永久地外在于主体。其次,人格要素的商业利用并未改变人格要素的内在于主体的属性。所谓的“外在性”只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及工具意义上的。它决定了以人格要素为客体的权利只能属于人格权,人格要素所带来的财产价值乃人格权权能的体现。财产利益与精神利益不可分割地交织于人格权中。这种构造不仅与人格权的受尊重权的属性及专属性并不冲突,而且回复了人格权的原貌,能更好地实现人格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塔菲尔的社会认同理论出发,以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分析法官群体与律师群体的冲突,二者群际冲突的根源在于对社会认同的追求。社会范畴化导致内群偏向和外群歧视,引发群体之间的偏见、敌意甚至冲突。因此,消除群际冲突的根本路径是构建同质化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并提高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9.
《北方法学》2021,(1):25-37
粮食基因编辑的核心问题,源于目前科学尚无法证实其商业化对人类生存安全究竟有无潜在威胁。现有立法通例基于"自由主义"理念,坚持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理性,构建起了以标识为主体的预防机制,来监管基因编辑食品的商业化。与此相反,"伦理自然主义"坚信,基因编辑食品对自然与人类生存所构成的潜在威胁具有不可逆转的反自然性,故应拒斥或者禁止。但以"自由主义"为导向的"主客体"对立的理论范式,过于强调个体利益,而忽视了人类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共存关系;伦理自然主义所主张的"主体间性"解构或否定了"主客体"二元认知的法哲学基础。因此,粮食基因编辑的规制,应以人类与自然"主客体"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尊重暂不干预或干涉原则,以确保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九、关于犯罪客体的再争论 最近,犯罪客体问题又成为刑法理论的一个热点,争论烽烟再起。我们认为,有必要明确一些基本问题。 (一)犯罪客体概念的历史发展 对犯罪客体的研究,必须以主客体关系为基础,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用来表示主客体关系的客体一词,是在 14世纪才与主体一词一起出现的。如英文的(Subject)和(object);法文的(subjet)和(objet);德文的(subjekt)和(objekt)都是如此。这两个词都是从古拉丁文演变而来[1]。主客体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观世界的客体的…  相似文献   

11.
军事刑法何以特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是一种奠基在整体主义观念之上的人类社会活动,整体主义观念意味着以下推论: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上,个体要服从整体.在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上,要在整体的指导之下进行协同.在个体权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整体有权力牺牲个体.这就使得军事刑法与普通刑法在价值取向上迥然不同.在自由与秩序两大对立的价值范畴之间,军事刑法优先地选择了秩序.在正义与功利两大对立的价值范畴之间,军事刑法功利性地采取了军事利益保护优先,兼顾公平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人权主体的两重性人权是“人的权利”,人是人权的享有者和行使者,人权的主体是人权的构成要素之一,这基本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人权的主体究竟是单指个体而言,还是包括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尚存在意见分歧。笔者同意后者意见,这就是所谓“人权主体的两重性”。作为“个体”的自然人理应成为人权的主体,自不待言;问题在于,作为自然人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权是一项新兴人权,它的国际法渊源主要体现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它的基本学理定义为:每个群体都有权保留并发展自己特有的文化;它的一般法律价值在于实现和保障文化平等与文化自由;因此,它是实现文化权的核心法律要素。应当在尊重人权普遍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认同权的国内法构建,同时注意到它具有个体、少数人群体和国家三个法律主体层面。  相似文献   

14.
也论人的价值——兼与冯小平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人的价值的实质内涵是指客体的人的存在及其属性、实践活动及其物化成果对主体人的需要的满足。理解“人的价值”的关键在于必须从彻底的关系论的立场出发。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具体的现实的人的主客体地位的辩证关系中,从人的“创造”与“享用”的辩证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的价值”的涵义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追溯个人越轨行为的根源,最根本的就是价值观失范。价值观是人对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与满足之间关系的看法,它对人的活动起着评价和导向的作用,并且对人的行为具有选择的作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失范的价值观念则会产生不正当的需求和对事物不正确的看法,因而便产生越轨性行为,严重的便导致违法犯罪,因此研究价值观的失范便有助于我们了解违法犯罪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杨军 《法制与社会》2015,(4):105-107,127
民事保护令适用主体包括受害人、施暴人、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经受害人同意的相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其适用客体丰富,综合人身、财产、矫正等方面.因其适用客体的广泛性,采民事保护令概念相较于人身保护令显得更为合理.民事保护令本质为权利侵害阻断机制,根源上不同于为诉讼提供保障的民事保全而蕴含着独立于其他诉讼、单独适用的正当性.民事保护令适用的程序模式应贯彻诉讼、非讼程序交融特征,把握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温世扬 《法学》2013,(5):87-92
人格权属性问题存在分歧之根源在于人格权的特殊法律构造。人格权之产生,是因为内在于自身的利益(人格利益)或人的伦理价值可以成为受私法保护的权利客体,但并不意味着人格权可以或必然成为支配权的客体。"人格标识商品化权"虽然成立于一定的人格要素(人格标识)之上,但从其内容构造、制度功能等方面考察,已非人格权范畴所能涵盖,它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杨敏 《中国司法》2020,(4):67-72
女性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具体个人的行为,有其深刻的价值本质。价值观为考察女犯犯罪的个体原因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视角,研究女犯个体价值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对立表现和成因,会对女性犯罪个体原因有更加清楚和完整的认识,对于塑造女犯健康的人格、培育女犯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矫正改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军事法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涛 《时代法学》2005,3(3):51-54
军事法价值是包含着人的价值预期的军事法,在与人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人的作用;军事法价值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要素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就是在价值方面的选取方向和目的性追求,我国军事法的价值取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明、责任和道德。  相似文献   

20.
律师的价值     
一、律师的职业价值与主体价值追求 社会职业分工视野下的律师,代表着各种相互对立、冲突的利益,似乎既代表正义又代表非正义,天然具有某种“品格分裂症”。“与邪恶为伍、为异端辩护”使律师这个职业容易为权力者所鄙视、为社会公众所诟病。然而正是赋予所谓邪恶与异端以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才可能彰显每一个人的尊严与权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每一个个体权利、具体权利的维护,每一起具体案件的博弈,其实都是纠纷得以解决、权利得以实现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之为正义得以实现的过程。凶此,律师即使在个案中成为“邪恶”的辩护人,其整体价值亦与正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