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璞虑 《法制与经济》2009,(12):115-115
王晓君的《政府危机管理法律问题研究》在汲取理论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政府危机管理以及危机管理法律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反思。该著作的出版必将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法律研究起到深化和推动作用,并将推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立法和实践,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法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郭卫军 《研究生法学》2008,23(5):137-142
美国当代学者、政治家昂格尔的著作《现代社会中的法律》一书,以法律为切人点对现代社会的特质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在书中,他毫不隐晦地直陈现有的社会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现代社会,传统的社会理论范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基于此,他试图重新建构起具有解释力的现实的社会理论,他的敏锐的问题意识,对我们重新梳理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反思现代性问题并反观到我们自身的“中国问题”均极具启发意义,可以说,这也恰是我做昂格尔此书的读书札记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寒风铺天盖地,霜雪沁人心骨,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从发源地美国刮至欧洲大陆,席卷全球各个角落。在此世界经济发生剧烈震荡的日子里,抚读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显志博士的新作《金融市场中的消费信贷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感触良多。当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这说明尽管消费信贷在美国蓬勃迅速发展,但是其消费信贷监管的法律制度却并不健全。  相似文献   

4.
《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定位存在悖论。一般法律原则被《国际法院规约》规定为正式的判案依据(国际法渊源),但在实践中却仅被国际法院作为辅助渊源使用。一般法律原则面临困境的原因在于,它本属于自然法,却被《国际法院规约》实在主义化后纳入一个被构想为实在的法律适用法的体系中,使得它既发挥不了本身具有的自然法的作用,又不可能脱胎换骨变成《国际法院规约》起草者所期望的实在法,从而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般法律原则是自然国际法第二层级的渊源,它不属于实在国际法的渊源体系。《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必须不再拘泥于实在法体系且不再被视为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表述,才能解决其内部结构混乱、一般法律原则成为鸡肋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为例,探讨研究者如何从类型学的角度比较中西法律文化,指出其成功之处在于揭示了两种文化的类型特征,局限在于忽略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并为完善这些类型提供了思路;接着指出研究者在寻求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制的联系时所怀有的是一种理解与沟通的心态,并对其观点和论据进行了分析与批判;最后清理了研究者运用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会通中西法律文化的思路,从中探寻研究者从激进主义向文化守成主义转变的现象和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劳教制度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政策定位的产物,在当下中国已备受责难,其功过是非及存废之争在理论界众说纷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该项制度的变迁应当更被关注。重构劳教立法中的《违法行为矫治法》应当坚持与宪法、宪政协调发展,与法律接轨,增强可诉性和可操作性的立法理念,以建构和谐的,富有科学性、严密性,能够逻辑自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8.
杨敏 《政法论丛》2008,(5):F0002-F0002
山东政法学院贾静副教授所著《知识产权在网络及电子商务中的法律保护研究》一书,2007年12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倾注了作者深刻的理论探讨和长期的实践考察,直观、详细地解读了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英 《河北法学》2020,38(5):198-200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整体考虑京津冀三地及各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科学谋划协同治理政策在京津冀区域的制度实现路径和法治保障机制。为此,众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该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产生一批优秀成果,孟庆瑜教授新近出版的学术著作——《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第一版)便是其中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呈现逐年多发高发态势,诈骗手法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众多,发案和财产损失金额成倍增长。犯罪分子利用群众对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任,通过网上任意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机关和电信、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等犯罪、  相似文献   

11.
非法占有目的应当由"排除权利人的占有及像合法占有者一样支配"构成,这样就可将盗窃罪与使用型、隐藏型、故意毁坏型获取财物区别开,特别是在行为人使用盗窃财物,在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行为人归还或欲图归还被盗财物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认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