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贯穿着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要以最广大人民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公正的辩证批判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吸取资本主义形式公正的历史合理性,而且要实现以此为基础的实质公正,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现公正的分配.马克思分配公正观的历史辩证法要求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减少初次分配产生的不平等,通过再分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所论述的诸多伦理德性中,“公正”是最重要且最复杂的一种德性,它是“一切德性的总括”。亚里士多德是在两种意义上谈论公正:一是作为外在价值目标、理想状态的公正,一是作为一种内在灵魂品质、伦理德性的公正。这两种公正各有特定的内容和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社会公正的缺失及其制度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德性决定着社会的德性,不公正的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着政治权利不公、经济分配不公、教育不公和司法不公的现象,对造成这些不公现象的制度根源分析,进而进行制度伦理建设,对建构公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欢 《理论建设》2007,(1):40-42
实现社会公正,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之一,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总结、梳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公正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树立基本理念、建立基本原则、健全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正观当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新历史时期.确保制度政策设计、建设和执行运用时的公平、公正是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社会的首要条件,也是使社会充满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强烈要求。其中,劳动制度和政策的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公平是社会公正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潘玲霞 《学习论坛》2007,23(6):64-66
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而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现阶段我国存在公平正义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不公平,而制度建设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制度建设,使我国早日迈向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肖林 《前线》2016,(1):38-41
正公正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亚里士多德说:"公正是德性之首,比星辰更让人崇敬。"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公正既是对现实中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是否合理和正当的道德判断,也是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崇高价值追求。公正与平等、自由、法治一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层面上的核心价值观。公正必须以平等和自由为前提,而又要以法治为保障,四者之间彼此密切关联、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党建的中心地位,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要把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小榛 《党史文苑》2007,(10):60-6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党建的中心地位,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要把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柏维春  孙岩 《新长征》2007,(1):28-29
一、政府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公正的社会,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是政府做到公平正义,政府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进而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仲裁的公正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积极作用。和谐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是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对仲裁而言,就是要公正仲裁,而要实现公正仲裁,就要保证仲裁的程序公正。程序公正既是仲裁公正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仲裁公正的手一、仲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段,案件事实的正确认定,法律的正确适用,都离不开仲裁程序的保障。仲裁应…  相似文献   

12.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从实践和实际层面上看,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因,就是经济与社会关系出现了偏差:"把社会放在了市场经济之中"、"把社会放在了市场经济之外",此外是制度不健全及传统文化的某些缺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实现公平正义的坚实的物质社会条件;必须重视社会、制度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公正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反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全面、系统地批判拉萨尔的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牢牢抓住公平正义这个关键点,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利益。这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实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明确思路。一、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要求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总要求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2.…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其诸多思想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后世继承发扬,影响深远。亚里士多德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今我国社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从优良政体角度来看,完善政治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坚持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从公民观角度来看,保障公民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正义观角度来看,确保分配正义是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我们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制度是与社会的公平正义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的生命在于公平和正义,制度的最大效用也在于保障公平和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快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19.
于杰 《世纪桥》2008,(3):5-6
邓小平的公正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公正思想基础上,以现代化与市场经济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公正观。其内容涉及大力发展生产力,打破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提倡共同富裕、反对两极分化,重新确立以人为本位的社会发展观。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公正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总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法治国"和"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公平正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