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那么,汉字经历了怎样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呢?传说仓颉造字可令鬼神哭泣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在宋代的时候,京都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小官吏,到了秋季还会集体祭祀仓颉,把他尊为文字之神。据说仓颉是  相似文献   

2.
彝文是彝族使用的一种单音节表意的文字。彝文创始于何时何人,无从稽考,仅有一些民间神话式的传说,如传说是孔子造的,说孔子右手造的是汉字,所以汉文自右向左;左手造的是彝字,所以彝文是自左向右,这是由于彝文与独体汉字相似而有此传说,见于史志记载的如《滇系·杂载》说“汉时有纳垢酋之后阿(田呆)者,为马龙州人,弃职隐山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千八百四十有奇,号书组”。“爨字”即彝文。这和仓颉造字传说同样是查无实据,似乎不必多费唇舌去争论这类问题。但我们从现有的彝文文献年代可考者,  相似文献   

3.
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久,生命最长的文字。被誉为“现代仓颉”的百岁老人袁晓园,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献身汉字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的中帼英才。  相似文献   

4.
汉字评说     
汉字评说安作相汉字文化圈的形成《吕氏春秋》记载,“仓颉作书”,但仅为传说。可是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如山西襄汾陶寺)和良渚文化遗址(如浙江杭州附近)出土的陶器上,都有雏形文字,其形体与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有相似之处。这说明距今五六千年...  相似文献   

5.
李学森 《春秋》2012,(6):46-48
仓颉。黄帝时史官。亦作苍颉,中国文字创造者。战国末期,《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韩非子·五蠹》《吕氏春秋·君守》及之后的历朝历代,均有文字乃仓颉所造之说。,但到了汉代,谶纬书的泛滥.使人们在认识上产生了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政策》2010,(4):59-60
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A-4f~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相似文献   

7.
正"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字的诞生故事,如此浩大——那个据说生了两双眼睛的仓颉,"穷天之变,仰望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仓颉给了中国人一件神器,可以描摹万物、窥破天机!没人知道,文字在什么时候从实用器转化成了艺术品——也许就在故事的最初,仓颉的两双眼睛端详着这件神器,一双看到了道,一双看到  相似文献   

8.
从仓颉造字到秦汉书同文,中国文字实现了形义的一致;从汉代的雅言到民国时期的国语,中国语言一直在寻求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现如今“请讲普通话”已成为各级各类校园相当普遍的标语。毋庸置疑,谋求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9.
正汉字与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为什么把它作为国学第一大学问呢?原因有两个:第一,汉字产生本身就是中华文明起始的标志;第二,汉字又承载了中华文明。汉字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统一中原后,他想要把过去以及现在正发生的事情记载下来,传给子孙后代,然后让人们按照他的这套模式继续做下去。他就把这件事交给了身边一个叫仓颉的人。按照今天的说法,仓颉是他手下的一个史官。黄帝时期距今大约5000多年。当时还没有文字,都是结绳记事,刻石记事。聪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最聪明、最复杂的动物,仓颉老先生在造字的时候只把“人”字造成一撇一捺。仅仅两画,够简单的了。“人”字写起来简简单单,而生活中做人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指中国人发明的符合六书规范的可以记言记事表情达意的方块文字。文字的发明适应了君王的社会治理,弥补了君王仅"以言语为约束"或"结绳而治"的不足。文字一产生就成为君王治理的重要工具,专设史官以文字记录君王言行成为政权法制的重要内容。从仓颉文字的推广可知君王对文字规范的重视,而文字更有助于规范其他方面的社会制度。文字的分化会造成朝廷统治的障碍,统一文字是秦朝廷集权统治的重要措施。文字的统一促进和强化了法制建设,而法制的发展和强化又促进了文字的进化。汉字由小篆变为隶书有利于法制的进一步推进,隶书演变为楷书和草书,则只有楷书能适应法制的需要。唐代科考对楷书的制度性要求为中国法制文件的汉字书写确立了字体标准。中华法系有其特殊的内涵,中华法系的特殊内涵与汉字的特殊性质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字趣谈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用字母表示语音的文字不同,方方正正的汉字是一种用符号表示词意的文字。 汉字的造字法十分有趣,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6种。打个比方,那种描画事物形状的象形造字法(关于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以后会在文章中介绍)是这样的,如“山”(sha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是伴随着祖先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数千年中华大地的灵气,把她哺育成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奇葩。其强烈的民族性和精湛的艺术性,以及无比丰富的典藏,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从时间范围说,古代的中国文学,应该从上古的仓颉造字和神话传说算起,直至1911年清王朝结束;从文字角度说,所有白话文出现以  相似文献   

14.
正光彩的能量光彩的图腾光彩的文化光彩的资源光彩的发展书法艺术充满着光彩与能量可修身养性而创造生活乐趣中国文字的发明从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指示、象形……到实用的楷书,不仅积累了中华五千年来丰沛与宏观的人文思想,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化的文化内涵与观察万物而造字的光彩智慧,以仓颉造字以万物形象为基础,无形中在表达了对在自然中生态之美的记录与赞赏之外,也同时符合及培养了古代人学习文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彝文是彝族先民沿着自身造字道路创造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古文字,彝语称其为“”(su~(33) na~(33)),即“书眼”的意思。汉文献上称其为“文”、“字”、“韪书”(即标准文字——笔者)或“倮文”、“罗罗文”。它有一般表意文字所共有的造字方法,结构系统,结构方式和发展规律;也有足以显示自身特点的造字方法、结构系统、结构方式和发展规律。在表意文字的体系里,彝文是我国民族古文字中唯一使用“六书”造字但又未受汉字影响的具有独创性的民族古文字。  相似文献   

16.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虞城县是北朝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仓颉造字,杜康酿酒,李白、杜甫、高适、司马相如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今,在中国木兰之乡、中国钢卷尺城——虞城这片火热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知识分子的雏形,按照传说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黄帝命仓颉造字,命大挠作甲子,命容成作天球仪和历书,命隶首定算数,命伶伦作律昌。命宁封为陶正,赤将为木正,挥作弓,夷牟作失,共鼓、化狐作舟楫,邑夷作车,黄帝妃螺祖教民养蚕,歧伯作医书……。还有舜帝令禹治水,益开山泽,弃主持农事,垂造器用,遂确立农业社会的基础;命契制定“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大教条”,为中国教育之始;命皋陶定五刑,为中国法律之始;等等。这  相似文献   

18.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在这块方圆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势嵯峨,大河奔流,资源丰富,历史深厚,人文荟萃,异彩纷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尧舜禅让、稷播百谷、仓颉造字等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几乎家喻户晓,这些传说的遗迹就遍布山西;中国唯一一座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存的佛教盛地五台山,也在山西;山西商人称雄中国五百年,驰骋亚洲欧洲数万里,而总部却地处一个个深宅老院,这些大院现在就在山西;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2700年历史的古城平遥,它就在山西:前段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  相似文献   

19.
从仓颉造字到秦汉书同文,中国文字实现了形义的一致;从汉代的雅言到民国时期的国语,中国语言一直在寻求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现如今"请讲普通话"已成为各级各类校园相当普遍的标语。毋庸置疑,谋求文字与语言的统一,于民族、国家的统一功莫大焉,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拓展功莫大焉。但是,在普通话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方言开始日趋式微,温州方言亦不例外。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讲温州方言,越来越多习惯讲温州方言的老人开始尝试学习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让温州方言处于危机  相似文献   

20.
在彝学研究中,关于彝文的创立与发展问题,在学术界颇有争议,认为彝文一是变形汉字,二是仿汉字,三是与汉文同源,四是在汉文影响下创立的。提出上述四类观点的主要依据:(一)某些彝文字形与汉文字形相同、相似、相仿,(二)某些彝字读音与汉字读音相近;(三)彝汉两种文字都有“六书”造字法;(四)彝文创立晚,汉文创立早。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及其论据,从表面上看,似乎各不相同,然而就实质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