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风骨"者,气概之、品格之,精神境界也。"风",志气之符契,斯乃化感之本源。"骨",体之树骸,质气所倚之内核。古来"风骨"瑰奇者,皆为气节高洁、德行厚重之士,有如莲之清风、梅之傲骨者,有如菊之隐风、松之硬骨者。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千锤百炼,不惧艰难险阻、坚定理想信念,不畏风霜雨雪、坚守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精神风骨,培育了高贵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百折不挠、不忘初心的刚正风骨。"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他们不畏枪林弹雨、不惧风餐露宿,历经困顿挫折,却依旧昂扬向前,从无退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多少次的严刑拷打,多少次的威逼利诱,都没有使中国  相似文献   

2.
冯治 《唯实》2004,(Z1):14-16
兴化市张郭镇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搞改革,努力破解民养官,民愈来愈穷,官愈来愈多、愈来愈懒的千年难题,以镇村干部由"食之者"逐步变为"生之者",调动镇村干部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为主线和目的,创新镇村干部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从2003年1月起,实施干部考核"年薪制",使按劳取酬与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质真正进入了干部考核和报酬制度,创造出了"官"不仅"带民致富",而且"为民创造财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公款吃喝已成过街老鼠。有的人认为公款吃喝不行,但私款吃喝没事,这一现象值得重视。从表面上看,私款大吃大喝花的是自己的钱,与社会、与别人无关。其实不然,私款大吃大喝有违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左传》就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明代学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人深信"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拔掉"穷根"的有效途径。贵州一些贫困人口仍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是多轮扶贫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拔掉"穷根"的有效途径。按照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提出的"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和  相似文献   

5.
鸡年新春对老峨山上的郭显军来说,温暖而喜庆.从山上搬到山下,郭显军一家将在新的一年里,过上脱贫奔康的新生活. 今年1月,丹棱县老峨山片区代表眉山市迎接脱贫攻坚"国考",以"六个到位"赢得国务院扶贫办考核组赞誉.在此之前,老峨山片区已先后通过省、市和第三方机构的考核评估,9个省、市贫困村"摘帽"退出,7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销号".  相似文献   

6.
于江 《唯实》2021,(2):88-90
盐是"百味之王",百姓烹饪中的重要调味品,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就是盐;盐又是人体需要的第一大矿物质,每人每天需要6克左右,俗语有"宁可食无肉,不能食无盐",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我国自古就是产盐大国,盐产地遍布全国,形成的盐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州是一座因盐而生、因税而兴的历史文化古城.古泰州...  相似文献   

7.
对食物的珍惜和崇拜,是儒家文化传统。古圣先贤谆谆教诲万民,金玉珠石饥不能食、寒不能衣。那你说是金玉珠石贵重,还是食与衣宝贝?!先人“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8.
“送穷”     
“送穷”毛书征春节期间“送穷”或曰“送穷神”,是我国民间的一种风俗。起于何时未作细考,手头有据可查的唐朝肯定已经盛行此种风习。大文学家韩愈在其《送穷文》中曾写道:“颛颛高卒时,宫中有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  相似文献   

9.
正他是清末秀才,深感"世局之汹汹"而不愿为官;他是教书先生,却比青年学子更激进;他投身革命,却坚持人道主义,为实现社会平等,"流尽最后一滴血"。他就是被尊为"五老"之一的革命长者何叔衡。穷秀才造反1902年,26岁的何叔衡考上秀才,当年娶妻。县里给他下了掌管钱财的委任令,但他深感"世局之汹汹,人情之愦愦",拒不到任。在父亲的骂声中,何叔衡回乡种地教书。在乡间任教时,何叔衡与其他三位志同道合的秀才结为拜把子兄弟,他们就是被合称为"宁乡四髯"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07,(9)
汉赋,尤其是散体大赋在其全盛之时,就引起激烈的争论。贬之者斥为"淫靡不急",是"雕虫篆刻",褒之者称其"誉得其实",尽现"汉家炽盛之瑞"。贬之者多为儒家经生和深受儒家功利主义文艺观影响的辞赋作家。褒之者多为辞赋作家。汉代的理论家们与辞赋创作保持一段距离,给汉赋的创作得失以深刻的论说。事实上,汉大赋表现出宏大、奇异、绚丽等美学特征,对文学、美学发展有重要影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战略总攻以精准管理、因户施策为主题。全面冲锋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整治为主题。堡垒攻克以易地搬迁、思想扶贫为主题。制定"三项标准",实现江口脱贫有标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江口标准"一达标",明确主要以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作为计算指标。"两不愁",明确"不愁吃""四有"江口标准:有米、有油、有肉、有橱柜;"不愁穿""四有"江口标准:有衣、有被、有床、有衣柜。"三保障",明确教育有保障"两  相似文献   

12.
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虽然说的是君子之过,但对现在的干部管理有借鉴意义。人人都会"犯错",即使党员干部也一样。为保护干事创业者的热情,为愿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广大干部鼓劲撑腰,近段时间,全省多地相继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以给改革创新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3.
心穷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颇为流行:"穷得光剩下钱了!"这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还表达了很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有钱的和没钱的都有一种穷感。所以有钱的人逐年增加,社会慈善意识淡泊,工资在增加,贪污腐败却难以禁止……贪婪者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心穷"。  相似文献   

14.
新送穷文     
我国古代有送穷的风俗。据说,颛项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被叫做穷子。后来正月最后一天死了,宫中葬之。大家相互说:“今天送走了穷子。”以后就相沿成俗。这种风俗唐时还有。韩愈在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就写了一篇送穷文。他命仆“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米长),牛系轭下,引帆上樯”,要把穷鬼送走。虽然韩愈在文中说穷鬼“饥我  相似文献   

15.
典当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在我国有久远的历史。唐代杜甫有诗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白居易的诗也言及:"忆惜羁贫应举年,脱衣典酒曲江边",宋代陆游诗云:"新寒换典衣"。元律规定:"诸典卖田宅,从有司俗据立契",明清律规定:"典主于限期届满托故不赎者,均应依法治罪",《大清律列》一书中有"民间置买产业,如系典契,务于契内注明回赎",《清会典事例》书中也有:"遇有典卖更易,均就近呈报,立案更名"等有关典当或典卖的规定。可见,我国典当经济史至迟可以溯至唐代,其后每一朝代都有典当  相似文献   

16.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讲究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他"问政",即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哪一个呢?孔子说:去兵.即可以不要军队.子贡又追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回答:去食.即民以信为本,宁可去兵、去食,也不能去信.可见,孔子把"诚信"看做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17.
自古至今,中国人评价官员一向爱用简单的"两分法":"贪官"和"清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于"贪官"的无比憎恨,可以说是"必欲食其肉,寝其皮"方才解恨;而对于"清官",则一律加以敬仰膜拜、感激涕零.  相似文献   

18.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9.
卢春红 《求实》2006,(Z4):139-140
格物致知说是朱熹功夫论的核心.然亦正是在此处,朱子多受后儒之批评.代表者有王阳明等.他们多认为朱子的工夫论,即格物致知说为"支离",又以为其专务"道问学"面忽视"尊德性",从而有向外求索之病.从而,厘清朱子之格物致知说乃是关键.在本文看来,支撑格物致知说之基础者,乃在于朱子对善与至善的关系的阐明.由此而导致知与真知、理一与定理的不同.而在这一系列的区分中,朱子的重心落在了后者,由此而显示出朱子之与众不同的现实性与历史感.试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过而能省,省而能改",这是个人提高修养、取得成绩的必经之路。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起着表率作用,更要常怀"省过"之心,把群众批评当作干事创业的"镜子",经常照一照,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成"晴雨表",多去看一看,正确对待工作中的错与过。陈云曾说过,"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反对意见是问题的"听诊器",是改进工作的"良方"。只有善于听群众"说",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