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促进了中国中央集权制下封建文明的成长壮大,但也扼杀了中国文明的创造活力,同时由于其无力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也使得中国封建社会步入了治乱循环,这是中国文明最终落后于西方文明并因之而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经初步探索、正式开辟和深化拓展三个历史阶段,内容不断丰富、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两个文明”到“五个文明”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其独特的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建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时代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必然逻辑,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素。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状况,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推动大学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形态,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培养生态文明情感,内化生态文明信念,是高等教育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创造的文明形态。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出发展中大国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崭新路径,具有深厚的文明渊源。探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要从制度基石、道路选择和文明根脉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全面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先进性、独特性和赓续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积蓄中国力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模式、新道路,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上的巨人,应当且必然是理论和话语上的强者。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缔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不泥古守旧,也不崇洋媚外,而是始终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与充分把握历史主动的辩证统一,是五大文明相济相生的有机整体,具有显著优势、鲜明特征和强大势能。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昭示与革故鼎新,也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伟大创造与实践必然,更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人间正道与文明归宿。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文明层面表现为文明的更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百年现代化探索历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实现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三重超越。在文明核心方面,超越了“资本中心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价值指向方面,超越了资本无限扩张的逐利本性,将文明进步的落脚点放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各国文明关系方面,超越了“文明冲突论”,主张文明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实践探索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中国第二个60年的历史新征程上构建国家能力建设理论,加强政党能力建设、政府能力建设、战略崛起能力建设、财富创造能力建设和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在中华文明和市场经济资本文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文明,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中国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创造的现代文明新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与进步发展逻辑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主动担当起引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大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科学判断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广阔的康庄大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厚重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协商文化是中国沃土中数千年文明孕育的宝贵遗产,它的现代形态体现为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现代协商文化演进面临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主要社会背景,体现出中华文化内生源起、中国历史实践创造等主要时代特征,并展现出坚持正确的演进方向、传承弘扬优秀的文化基因、积淀深厚的制度文明、开放包容的文明互鉴和深耕社会的人文基础等五种路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法须是良法”,否则就不会有文明的法治.传统的“法治”文化要转变为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法治文明,必须首先改变其价值追求,从根本上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价值追求,实质上应该是:集中人类以往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优秀文明成果,按照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创造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生成演进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蕴含着深刻的文明内涵: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是助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从本质上看,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力推动着文明形态向前迈进,并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对“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为结构上的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过程中的价值主体与事实主体相统一。从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价值意蕴来看,全人类共同价值内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它体现出文明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与逻辑的应然,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实现多元文明共生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文明河南"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打造文化强省的明星品牌,挖掘中原文化资源特色优势,秉承文化创新理念;在传承中寻求其独特的发展路径,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为"文明河南"的建设找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力量.文化不仅是"文明河南"的软实力,更是中国梦的实现方式.文化自强为"文明河南"的实现提供了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史是多元化文明相互依存、共生共存的历史,不同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社会制度都会催生出丰富多样的文明类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为理论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新形态。作为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文明新样态,它鲜明地体现出协调性、人民性、时代性的特征,进一步彰显和弘扬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性激活和发展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为中华文明的新发展注入新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新跃升,为推动全人类文明的新发展贡献新智慧,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根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文明史与中西文明比较的视野来看,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传统天下主义精神,又创造性地赋予其人民性的马克思主义灵魂,凝聚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文明国家传统和天下主义精神创造性转化的时代结晶,是对西方民族国家视野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河殇》曾经鼓噪一时,轰动一时。 《河殇》是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揭示中国贫穷落后根源的,认为中国的贫穷落后是黄河文化造成的,要在中国创造崭新的文明,使中国富强昌盛,必须借助西方蔚蓝色的海洋文化的“灵光”。  相似文献   

18.
当前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形成。资本的扩张本性和发达国家欲控全球的利益需求 ,引发了强势与弱势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性冲突。趋利避害 ,积极参与和施加影响 ,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充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中国才能在全球化趋势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印度改革近20年时间期间,中印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印的改革发展之路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发展中国家应该结合本国实际,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近代以来,私营经济在其间命运多舛。但曾创造了灿烂东方文明的中国人,毕竟是具有创造智慧的,在历史行进到20世纪末叶之际,毅然宣告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结论,并郑重地将其提升为自己的国家意志。然而,真正决定一种经济形式生命力的,不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