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1,(5)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科学预测。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预测提供了现实基础与理论支撑,使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预测具备科学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预测基于对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把握及对现存社会发展状况的批判,这是社会预测的方法论原则,也是科学预测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对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对发扬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这一精神,我们闵行区委中心组的学习,坚持把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相结合,同回顾总结改革开放20年历史经验相结合,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坚持和完善学习机制,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双月理论法律知识讲座”制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 ,在揭露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揭示未来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的。列宁说 :当他们“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的时候 ,不能不非常自然地“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 ,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① 所以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 ,有不少地方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预见和设想。但是 ,从思想方法上来说 ,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 ,他们丝毫不想制造一个乌托邦 ,丝毫不想从理性原则出发来预定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4.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这一科学学说的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同时也为它的究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0页)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方法论原则,对于认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顺利进行改革,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发现,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建树。在当代尤其值得高度重视。这一发现,用恩格斯的话说,即“使辩证方法摆脱它的唯心主义的外壳并把辩证方法在使它成为唯一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式的简单形式上建立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简言之,即唯物主义的辩证方法。马克思把这种辩证方法运用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不仅使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还创立了一系列研究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2021,(2):60-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守和践行,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根本依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守和践行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核心价值理念,又坚持和实践了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设计方面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逐步深入,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提出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我认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一理论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大阶段”,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最初的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原生社会形态向第二大阶段即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次生的社会形态,再向第三大阶段即以高级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依次过渡。本文就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一初步探讨。 (一) “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它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形成,并在马、恩不断总结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世界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了现代化的未来社会,而20世纪的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于比较落后的国家,都是前现代社会。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怎样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在这个问题上的偏差和失误,是社会主义发生曲折和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抓住实现现代化这个主题,把世界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与本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现代社会基础上。这是一条基本历史经验,也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胜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视角,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领导布尔什维克党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制度。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1.
李颖  袁利 《学理论》2010,(19):111-113
大学生合作精神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和整个民族的未来。对重庆市四所高校800名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合作精神在学习、社会工作、日常生活、择业就业、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坚持强化合作意识;坚持树立竞合理念;坚持锻炼合作心理。  相似文献   

12.
国家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政治学可以看作是一门国家学。最近 ,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丘晓主编的《国家控制论 :应用政治学核心系统分析》一书 ,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 ,视角新颖 ,方法科学。该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研究重点放在了国家学说的“关于实际的应用”方面即国家控制上 ,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学说研究框架 ,在国家学说研究体系的创新上进行了一次成功尝试。在研究方法上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坚持观点与材料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一致、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政治学包括…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充满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这“两个必然”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当今的社会现实及所产生的问题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的理论所依据的历史条件有着巨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的结论受到严重挑战。现在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西方对“两个必然”的研究成果,鱼龙混杂,瑕瑜互见。现从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包含着关于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论述。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特征理论的研究,存在着把社会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原则混淆在一起,偏重于生产力、经济基础方面的特征分析,而对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则揭示不够的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原则各自回答了社会主义"是什么""什么样"和"怎么办"。换言之,"是什么"确认了"社会主义本质","什么样"表现为"社会主义特征","怎么办"是通过执行"社会主义原则"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变成现实。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本质当作社会主义的一个特征来表述,也不能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概念代替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论,应从生产力、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四个方面把握其八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社会生产力仅仅归结为物质生产力,这种狭义的理解无疑是不全面的。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是一个包括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在内的有机系统。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曾多次使用“精神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505页)“人口增长也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相似文献   

16.
“一国两制”是我们党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运用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方法,根据世界的现实、历史状况和我国的实际,为解决香港、台湾问题,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而提出来的战略决策。它反映了包括香港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为发展经济、保持繁荣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的发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现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科学构想,在香港问题上已得到了实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全面而又难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必须在坚持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学说,创立从宏观和总体上认识现阶段社会结构的新的理论和方法,即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和利益群体分析方法。作者从多重角度上对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及其方法的概念、范畴、基本原则等有关问题作了论证和分析,概括性地对社会利益群体理论及其方法的基本思想作了总体描述,并对人们比较关心的经济上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思想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政治上的一元论与多元性的关系作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8.
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在改革的新形势下,物质利益关系之间摩擦和冲突尤为突出,做好它的调整工作更显得重要。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把人们对利益的需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思维的重要特点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形而上学者的理论旨趣是构建超时空的永恒真理。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批判蒲鲁东、杜林、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及费尔巴哈等人,是因为这些人的理论都具有形而上学性。蒲鲁东沉溺于追求经济学中的“不变规律”和“永恒原理”,杜林迷恋于制造“最后的终极的真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热衷于建立“永恒正义的王国”,费尔巴哈执着于阐释适合于“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的道德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的批判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启示。为了构建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和历史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在思想方法上破除“永恒原理”情结、“一般规律”情结以及“抽象范畴”情结,还要在研究方法上拒斥“先验主义”的方法、“还原”的方法以及从“抽象的人”出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体制不同:经济管理体制的中心问题是机构设置和权限划分;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劳动者如何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四卷第44页)这种“社会结构”和“经济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体制。所以,我们研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劳动者究竟应该如何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以及“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