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讲课效果的好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运用语言的水平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讲课时用到的语言.不仅包括有声语言,还包括无声的形体语言。形体语言也叫态势语言.是通过动作、势态和表情、空间距离等配合有声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形式。在课堂教育中。我们能够运用的形体语言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形体语言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开始至今,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已连续5年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年度语言生活的状况,向社会报告语言文字生活中出现的新特点、新热点和新变化,预测语言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语言还原程序是语言习得的最初过程,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讨论生成。生成语法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很好地还原单位和规则,因此出现了生成能力过强和过弱的现象。结构语言学发现程序的本质是寻找单位,并通过单位的分布来控制规则。从语言还原程序的角度看,结构语言学发现程序的方向并没有错,并在田野调查中起着根本作用。只是结构语言学坚持线性分析并完全用分布来控制规则的思路遇到了现实困境,规则不完全是线性的。在规则和单位的还原过程中,重要的是区分不平行、平行不周遍和平行周遍几种组合。  相似文献   

4.
王萍 《求索》2013,(6):151-153
人类社会的空间决定语言的地理形态,真实空间、虚拟空间、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空间.都作用于语言景观的历史演变,但具体影响消长不均、年代有异。自然地理为语言生态的形成提供区域环境.而人文地理促发并决定语言生态发展。汉语景观是在自然及人文空间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成为空间变迁的时代记忆和可解读的“文本”。从空间维度观察语言景观,能全面了解语言资源,并进行监测、规划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李世荣 《求索》2013,(8):98-100
现代西方哲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将语言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个哲学流派都很重视对语言的哲学考察,把语言哲学看作其他哲学学科的基础。同样地,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对后世的影响是重大的,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康德在其学说中认为语言更多地只属于人的知性能力引导下的人的产物,是次一级的.而不是与人的理性、知性、感性能力一样被当作一种原初的能力。本文尝试发掘康德的语言观,并从康德语言哲学与当代语言哲学的离散与交互这个角度进行解读康德语言哲学的强大生命力。希望能对欧洲大陆的语言哲学研究有所启发和裨益。  相似文献   

6.
李杭荣 《警察与体育》2001,(4):35-36,34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运用来认识新生事物,学习新的技能,同时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得到心灵的启迪,更好地沟通其他人,就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也能为自己创造一片舒适的天地。因此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如何运用语言,向预备警员传授知识是完成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谎和黑谎     
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在学习一种化。今年暑期,我参加了一个外教英语培训班,再次感受到语言学习的化魅力并惊叹于中西方化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人类学、国际关系、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扩大文化知识,以求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苏蕊 《求索》2013,(5):116-118
先秦时期是语言哲学探讨的鼎盛时期。老、庄、孔等先哲思想主要突出了语言的超语言特征及其治世功能;自古希腊时代的赫拉克里特起.西方哲学家多强调语言的可言说的创世功能。中西方在语言的工具性特征之间的纠结体现了语言与哲学的紧密关联。研究中西语言在工具性特征上的分歧。可进一步观照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并为语言教学及语际翻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主体性、模糊性以及建构性等特征使得语言不可能完全精确地表述客观事物;人类作为认识主体,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是在诸多动态的语境中发生的。各类语境在语言习得和语言使用过程中,并不孤立存在,在现实的语言学习中,建构合理的语境,形成有效的互动协同,实现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有利于提高语言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态势语言地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神圣语言殿堂的三大支柱之一,态势语言是无可非议的正宗语言、无可替代的特殊语言、无可争辩的第一语言。显著的特征和独到的功能,奠定了态势语言在人类语言中不可动摇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2.
侦查讯问中使用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是一种正常的讯问语言运用方式,本文列举实例分别论证了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二三十年前,有无数的人梦想着到国外上学.这种热潮延续至今。 如今,又有无数的大学生希望出国实习。他们希望能深入体验异域文化,也抱着在国外找到留学机会的憧憬,很多人更是觉得出国实习会是自己履历中的闪光点。 事实上,真正的锻炼在于怎样在全新的语言环境、生活环境中生存。怎样在一个国际化的工作团队中与人沟通协作。  相似文献   

15.
符平  郭经宇 《探索与争鸣》2023,(1):122-134+179-180
在三重语言市场中,内部和本地语言市场扩张同外部语言市场反蚀形成的双重运动是语言多样性式微的机制。现代社会不断增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提供了内部语言市场和本地语言市场弱扩散的机会,同时也使外部语言市场迅速蚕蚀内部和本地语言市场。其中,三大机制形塑了这一双重运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分别是作为经济机制的生计模式、作为社会机制的语言功能和作为权力机制的语言政策。随着人的生计模式由传统转向现代,语言功能从以生活需求满足为主转向生活、生产和发展需求满足并重,旨在统一语言以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的语言政策赋予了外部语言市场的强反蚀能力。而弱扩散和强反蚀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内部和本地语言市场逐渐被稀释。京族聚居区语言变迁的典型个案说明了三重语言市场在民族地区语言变迁现象中的解释力和应用价值。在民族地区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景观和统一语言市场的进程中,需要更多创新的政策工具和社会行动来维系多样化的语言景观。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昆明市检察系统不久前推出一项新举措,规定今后对于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应当采取更加客观和中立的态度。在有关法律文书方面,重视对于事实与证据的叙述,对于法律程序环节的准确记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决策者对于法律文书语言风格给予高度关注,那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激烈的和情绪化的表达不再使用,例如不得用“丧心病狂”、“狗急跳墙”之类语词形容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7.
孙妙  陆文军 《今日广西》2008,(19):39-40
“囧还没走,槑又来了……”这是网络上一位大学生的MSN签名。“囧”和“槑”,这两个绝大多数中国人可能都不会念的古汉字,如今却在网络的各大BBS、个人博客、聊天对话中频频出现,成为众多新生代网民的新宠。这些“怪字”在花样不断翻新的网络语言中并不稀奇,各种符号、数字、字母、字符都被网友们不断演绎成各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进入网络世界,并广为流传。而且,这种“创新”语言也在不断地向我们的现实生活渗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语。那么,这种新语言方式会否冲击我们的正常语言规范?会不会让正在学习语言的学生产生某种迷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软件适应性维护的度量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对软件适应性维护的影响,并提出使软件适应环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谈心,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谈心不仅要讲究语言艺术.而且还要重视非语言因素与交谈语言相互配合,协调贴切.这样.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不仅是多视角的,而且是多学科的,其中包括语言与文化的空间差异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影响制约关系、语言与文化的结构层次关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类型分布关系等。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要学其文化,以达到真正掌握语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