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师信箱     
签名不生效,怎么办?老师:您好!我的一个朋友半年前找我借钱,我借给了他。他当着我的面亲笔写下借条。后来到期了他却赖帐,说欠条不是他写的。我向法院起诉,如果笔迹鉴定不是他写的,是不是对方就可以不承担责任了?到那个时候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我的利益?读者:赵宇赵宇:你好!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几种。笔迹鉴定结果就是鉴定结论的一种。鉴定结论属于证据,仅凭一个证据不一定决定案件的成败。但客观的说,鉴定结论对法官认定事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方面进行的重要改革之一是将视听资料作为单独的一种证据形式,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所谓视听资料证据,是指以录音或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声音或图像,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来源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专栏主持郭光华编辑同志:我们在办案过程中,经常遇到当事人采取私自录音的方法,擅自录制对方当事人或证人的谈话,意在获取证据。请问:这种私自录音资料是否是有效的证据。北京王斌王斌同志: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69条的规定,视听资料为7种民事...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录音录相设备和电子计算机等的使用日益普及,一种不同于刑事诉讼法第31条所列6种证据的新的证据形式——视听资料应运而生,并在诉讼中被运用得愈来愈广泛,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见,视听资料将在未来的  相似文献   

5.
老师:您好!我的一个姓赵的朋友通过发短信要我借他1000元钱,随后我很痛快地就借给了他,本来说好半个月就还。可到了日子,他以没有借条拒绝还我的钱,当时他给我发的短信我没有删,您说短信的内容可以作为证据吗?读者:孙伟孙伟:你好!200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其核心内容在于赋予数据电文、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相应的法律地位,其中数据电文的概念非常广泛,基本涵盖了所有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文件、记录、单证、合同等,是信息时代所有电子信息的基本存在形式。根据我国《电子签名法》第八条的规定,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是对前六种证据的重要补充。在刑事侦查中如何利用视听资料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克服物证、书证易被销毁,犯罪嫌疑人易翻供等不利因素,是刑侦部门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阐述视听资料的特征和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同步录音录像也在办案过程中发挥了固定和保全证据,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监督办案干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广泛应用,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同步录音录像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视听资料的问题、同步录音录像在保存时的问题三个角度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简要探究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视听资料做为一种刑事诉讼证据,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侦查和调查的过程中,以录音、录像和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以及其他科技设备手段所提供的能再现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视听资料在侦查讯问中对犯罪嫌疑人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其证明效力也是其他证据所无法比拟的,并可双决某些复杂疑难问题。讯问中,在掌握好视听资料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可运用其突破案情,扩大线索;认定案件关键情节,准确定性;防止犯罪嫌疑人无理狡辩,无据翻供等。实践中要注意甄别伪造的视听资料。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其作了修正规定,将原证据部分由六项增为七项,即增加了一项新的证据“视听资料”。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律师信箱     
NO.1 经营者是否应当履行承诺老师:今年元旦期间我在某服装专卖店购得一款名牌西服,谁知刚穿了不到一个月就出现了缩水、严重变形,根本不能再穿了。经专业人员检验,该服装是假冒产品,我就找到专卖店,让他们按当时承诺的假一赔十向我赔偿。他们却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答复说,消费欺诈最多只是双倍赔偿,因而只同意赔偿我两倍的价款。请问,专卖店是否应当履行自己假一赔十的承诺?读者 何平何平:你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有约定或者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  相似文献   

11.
律师信箱     
NO.1期限,有限制吗?老师:您好!最近,我的一个朋友从天津打工回来,县公安部门找到他,说他7个月前曾经和邻居打架,要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拘留他。但是这事儿都过去半年多了,他早和邻居都和好如初了。请问,公安部门还能拘留我的那位朋友吗?读者程亮程亮:你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公安机关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如果你的朋友违法行为是在公安机关说的六个月内发现的,公安机关必须有立案材料等证据证明。如果公安机关没有立案材料等证据证明,则视同没有发现,公安部门便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大诉讼法中均明确了视听资料的独立证据地位。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仅靠对视听资料作扩大解释无法很好地解决实践中证据的应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和立法中重新界定视听资料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视听资料的具体证据形式,并细化为视频资料和音频资料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视频资料作进一步划分,并与电子证据相区...  相似文献   

13.
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磁带、录像带、电影胶片或电子计算机相关设备存储的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音响、活动影像和图形等,它是刑事诉讼中一种主要的法定证据形式。视听资料的科技含量高,其证明事实的准确性和逼真性较高,而且具有动态直观性,但在司法实践中,视听资料容易伪造。因此,准确审查视听资料证据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应加强对视听资料的审查与认定。  相似文献   

14.
律师信箱     
我能起诉名星小吃城吗?编辑同志:去年9月,我给名星小吃城送了十几次干菜,总价值计1200多元。当月17日,我到该小吃城结帐时,对方支付货款200多元,剩余1000元让其员工刘某打一欠条,未加盖公章。之后,我多次催要,该小吃城以没有刘某这个人、所打欠条没有其单位公章为由,拒不还款。我又找刘某,但刘某下落不明。请问,我能到法院起诉该小吃城吗?读者张森张森读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你如果起诉该小吃城,就应提供该小吃城拖欠货款的证据,而欠条是刘某个人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未经对方同意而录制的视听资料能否作为定案的证据,存在不同的认识。文章认为,这种视听资料不能直接作为定案的根据,但可作为一种证据来源进行使用。即对此证据来源先进行核实,再将核实材料作为定案的证据。这样既不违背证据的合法性原则,又不违背实事求是的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执法司法领域里,视听资料的存在已经有20多年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作为独立的诉讼证据,已经被中国三大诉讼法所接受。视听资料内涵广阔,它的前瞻性和包容性使得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视听资料作为新的证据形式,人们对它必然有个认识、理解的过程。本文对视  相似文献   

17.
小保:我在企业是从事劳动工资工作的,听说劳动保障部近日颁布了《最低工资规定》,新《规定》与1993年11月24日原国家劳动部颁布的《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相比有何变化?张海霞张海霞同志:你向《就业与保障》编辑部写信询问有关《最低工资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与《企业最低工资规定》(以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使得公正与效率两大诉讼价值更好的实现,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意图用科学技术的力量避免刑讯逼供的出现。但是在实践中出现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即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法律性质问题。按照域外法律规定,同步录音录像具有证据的属性,应当适用证明规则的规制。但是中国司法实践中,考虑到侦查技术和侦查秘密的问题,许多人并不愿意将同步录音录像作为证据使用并公开。在作为证据的同步录音录像和侦查秘密之间找到一种缓冲手段,成为本文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就业与保障》2005,(2):37-37
小保:我是三明市某企业劳工人员,我市劳动保障部门正在部署实施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政府《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请问什么样的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什么样的伤害不得认定为工伤?王女士王女士: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符合以下情形的,依法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相似文献   

20.
我于2005年9月因交通事故住院治疗(事故责任认定,对方承担100%责任),因不慎将住院结算单据丢失,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索赔医疗费用?海南陈某律师解答您的住院结算单据丢失,可以到就医医院请求医院根据结算存根记载出具证明,该证明应当有医院负责人的签名并加盖医院公章。住院病历丢失,可以请求医院开具住院证明和护理医嘱证明、加强营养医嘱证明等。取得的该证明,可以作为索赔医疗费用的依据。如果医院拒绝出具以上凭证,您还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肇事者,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第三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