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环境温度下离体牙的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后时间(PM 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PIPS-2020),测定离体即刻至15d牙齿在低温环境(10~15℃)和高温(30~35℃)环境下牙髓细胞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牙髓细胞DNA降解的速度有所不同,温度的升高有加速牙髓细胞DNA降解的趋势,且DNA降解存在一个平台期。低温组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 I之间的相关系数r=0.953,相关指数R2=0.917;高温组的相关系数r=0.991,相关指数R2=0.971。结论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 I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测定牙髓细胞的DNA变化情况对推断3d(高温环境)或6d(低温环境)后的PM I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鼠死后肋软骨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死后肋软骨细胞核DNA含量与晚期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改良的Feu lgen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大鼠35d内肋软骨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死后1~28d,细胞核染色逐渐变淡,至35d时已观察不到,死后肋软骨细胞核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呈直线相关。结论大鼠肋软骨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线性规律下降。  相似文献   

3.
大鼠肾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大鼠死后肾细胞DNA的变化进行观测,以寻找一种客观、量化的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标准.实验选择15只大鼠,处死后,在24小时内每隔1小时取肾组织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gen染色,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证明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与肾细胞核DNA降解速率呈线性关系,其中积分光密度、平均灰度、异形指数提示此方法有可能作为辅助手段,使死亡时间推断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4.
Hao LG  Deng SX  Zhao XC 《法医学杂志》2007,23(2):145-147
在法医学实践中,死亡经历时间的推断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但其准确推断却一直是法医学实践的难题,因而也一直是法医学研究的热点。法医DN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分子水平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技术、新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对该技术提出的背景、发展、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着重对DNA含量变化与其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人脾淋巴细胞核DNA含量及形态学参数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人体死亡后脾淋巴细胞核DNA含量及形态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具有明确死亡时间的人体尸体材料,离体脾脏置于室内(19~24℃),在40h内每3~7h取材1次,做成细胞悬液,经RNA酶水解等处理,PI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中含不完整DNA的细胞数,获得M1值。结果 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M1值逐渐增大,与死亡时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为0.9826。在21h,M1值达21.146%,其后M1值的增大出现加速的趋势,在40h达56.965%,并仍有增大的趋势。结论 人体脾脏淋巴细胞核DNA的降解情况(M1值)与死亡时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延长取材时间,积累标本,建立数据库,将为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较为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脾脏细胞DNA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脾脏,在死后5~36h内逐时进行细胞学涂片、Feulgen Vans染色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脾脏细胞核积分光密度、平均灰度等灰度参数,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在5~36h内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平均灰度均值均与死亡时间显著性相关,并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其中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平均灰度逐渐增大。结论人脾脏细胞核DNA含量改变呈现一定规律,与死亡时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对大鼠死肾细胞DNA的变化进行观测,以寻找一种客观、量化的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标准。实验选择15只大鼠,处死后,在24小时内每隔1小时取肾组织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gen染色,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学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8.
1案例资料 某年4月下旬,某地夜间突降暴雨,次日晨于一涵洞下游约200m处灌溉沟内发现一具尸体。经辨认,疑为邻近村庄一失踪老年男性,该人于上年12月中旬外出未归。侦查人员提取了该可疑失踪者家属的DNA检验样本送检。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8,他引:29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对大鼠死后脑细胞DNA的变化进行观测 ,以寻找一种客观、量化的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标准。实验选择 1 5只大鼠。处死后 ,在 2 4h内每隔 1h分别取脑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福尔马林液固定、Feulgen染色、自动图象分析仪测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大鼠的早期死亡时间与其脑细胞DNA降解速率呈线性关系 ,其中积分光密度 (IOD)、平均灰度 (AG)、异形指数 (ID)提示本法有可能作为精确推断死亡时间 (PMI)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u ZP  Chen X  She YW 《法医学杂志》2004,20(2):68-69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断颈处死后于不同时间段取心、肝、脾、肾器官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等处理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在620nm波长处检测各组不同器官组织细胞DNA含量,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各器官组织细胞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脾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最具相关性,肝、肾次之,而心最差;死后48h,各器官组织细胞仅存微量完整的细胞核DNA。结论机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应用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温度下人体肝细胞DNA降解状态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得出温度相关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选取13例已知PMI的人体离体肝脏,在死后13~34h内,分别在10℃、20℃及30℃条件下,每隔1h取材,进行细胞学涂片,Feulgen-Vans染色,选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几何参数(ID)及灰度参数(AOD)指标,对不同温度的检测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温度相关的肝细胞DNA降解推断死亡时间的回归方程:Y=25.789-0.656XT-41.958XAOD+3.262XID(XT=10,20,30)。结论温度及反映DNA含量的各个参数与PMI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将温度作为参数引入方程用于推断PMI。  相似文献   

12.
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Chen X  Shen YW  Gu YJ 《法医学杂志》2005,21(2):115-117
目的研究人死后各器官组织细胞DNA降解变化规律,探讨其在推断死亡时间方面的应用价值,为推断死亡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已知死亡时间人尸体的心、肝、脾、肾,按死后6,12,24和48h四个时间段取材,制成石蜡切片,经Feulgen染色并图像分析;同时将各器官组织按不同时间段取材,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1)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经FCM检测,脾细胞核DNA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现较好的下降梯度,而心、肝、肾,则由于自溶较快,死后6h细胞核DNA含量已很低,其变化情况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不佳;(2)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染色强度指数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1)机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中以脾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最具相关性,肝、肾次之,而心最差;(2)方法学分析,图像分析技术(IAT)与流式细胞术(FCM)两种检测方法在研究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各有利弊,可互补不足。  相似文献   

13.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uo GH  Chen YC  Cheng JD  Wang JF  Gao CL 《法医学杂志》2006,22(1):7-9,F0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d)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结论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Chen YC  Cheng JD 《法医学杂志》2002,18(3):144-145
目的研究死后胸骨骨髓DNA的降解与较长死后间隔时间(PMI)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Feulgen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离体人胸骨(取材后分别室温搁置0,1,3,5,7d)骨髓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在较长PMI范围内,人胸骨骨髓DNA含量仍呈现下降规律。结论人胸骨骨髓DNA降解规律可望应用于较长PMI的推断。  相似文献   

15.
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随死亡时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27只家兔死后48h内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情况。结果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彗星现象,彗星样细胞出现率于兔死后6h开始逐渐增加。死后6~18h彗星样细胞出现率增加缓慢,死后24~36h出现率上升较快;死后36~48h彗星样细胞出现率上升缓慢,但仍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M185.4%),其回归方程为y=-0.0096x2+2.4548x+5.7964,与死亡时间呈正相关(R2=0.9743)。结论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彗星样细胞出现率随死亡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6.
Ren GM  Jing CL  Liu J  Wang YF  Wang YY 《法医学杂志》2007,23(2):92-93,96,F0003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速降解。平均DNA含量各指标(平均灰度、目标面积、目标面积比)与PMI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0.987、0.988和0.990(P<0.001)。结论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在研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