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城乡经济日益发展,人、财、物的流动量和流动率都在不断增大。许多人携带大量现金和其他财物外出,有的不慎将财物遗忘在公共场所,以致行为人无法律根据,违背所有人、持有人意志而占有他人遗忘物的案件时有发生,并有增多趋势。目前,刑法学界和司法部  相似文献   

2.
刘华荣 《河北法学》2001,19(4):84-86
就侵占他人的遗忘物犯罪的概念、特征、刑事责任以及认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侵占他人遗失物与遗忘物,是指行为人对他人遗失或遗忘的财物,出于非法占有的意图,以物之所有人自居,予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行为。 物主遗失财物有以下特征:物主对遗失物事实上失去了控制,脱离了持有、丧失了实际支配;物主对财物遗失何处无法准确记忆;因遗失物找回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非法占有遗忘物行为问题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 《法学杂志》2001,22(4):21-23
刑法中非法占有遗忘物依照侵占罪规定处罚。遗忘物为物主暂放于某一特定场所而忘记带走的财物。只要本不属暂放物或不是放置于特定场所的丢失物可归为遗失物。刑法将遗忘物区别于遗失物只对非法占有遗忘物行为依侵占罪论处 ,而对占有遗失物的行为留给民事法律调整。在非法占有遗忘物行为中不应该强调双重控制法 ,只要非法占有的对象是遗忘物 ,即应按侵占罪认定 ,而不论行为人是否对特定场所具有支配控制权。  相似文献   

5.
基本案情22年3月12日晚10时许,无锡市某休闲浴场浴客张某因上洗手间而暂时离开自己的铺位,当班服务员王某以为张某已浴毕离场,在整理张某铺位时发现一手机(价值1350元),遂将手机藏匿。张某从洗手间返回自己的铺位,发现手机失窃,即向浴场经理反映。经理随即召集大厅服务员询问,王某谎称自己没有看见张某的手机。次日上午,王某因到本市劝业市场出售该手机而案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案例启示:刑法上特定场所遗忘物的占有,以是否控制或支配该物为判断标准。第二控制人对公共空间遗忘物的支配,需要明确的支配意识;第二控制人对非公共空间遗忘物的支配,只需要概括的、抽象的支配意识。对遗忘在公共空间之物非法占有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7.
诈骗犯罪司法面临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难题。试图运用证据直接证明非法占有目的的传统思路与方法是导致此难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运用刑事推定的方法。但推定具有结论或然性的局限,合理运用推定必须确保基础事实的真实性,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以及综合考虑全面分析的认定模式,并允许和重视行为人反驳,使推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结论达致惟一性。  相似文献   

8.
诈骗类犯罪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而认定诈骗类犯罪最关键的是确定行为的非法占有的目的。证明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从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有无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是否具有还款意愿以及赃款、赃物的去向等方面加以认定。同时我们还应善于运用推理,运用证据间的关联来认定,对多次诈骗、循环诈骗应综合予以认定。对行为人逃匿的行为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桦 《法制与经济》2008,(20):10-11
诈骗类犯罪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而认定诈骗类犯罪最关键的是确定行为的非法占有的目的。证明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从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有无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是否具有还款意愿以及赃款、赃物的去向等方面加以认定。同时我们还应善于运用推理,运用证据间的关联来认定,对多次诈骗、循环诈骗应综合予以认定。对行为人逃匿的行为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遗忘物,如是由负有管理职责之外的第三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取得,拒不交出的,不成立侵占罪,而构成盗窃罪。  相似文献   

11.
197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对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罪未作任何规定,司法实践中,对于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已有,拒不退还或交出的,一般按民事侵权处理,这是由当初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变化,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现象已日趋增加,且所侵占财物的数额往往较大或巨大,随之带来的是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严重危害,面对这种情况,如果还仅仅以民事侵权行为处理,让有关当事人承担点民事责任,那么,无论从刑法学、犯罪学,…  相似文献   

12.
一、对贪污罪“非法占有”的理解 《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理论界通说认为,贪污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而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犯罪目的。在犯罪目的内涵的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于某是北京市联运公司海淀分公司(以下简称海淀分公司)临时工。2001年3月,因工作表现好,被公司定为上站业务员,从事发送托运货物,负责代班交票、与车站交接货物等业务。2001年9月21日,于某从单位领出货物后,与同事一起持公司货票去北京站办理托运。在北京站,于某乘自己  相似文献   

14.
【裁判要旨】是否认定系被告人李建平接受664000元的股份,一看协议双方与被告人李建平的关系,二看协议的存放处,三看行贿人的主观目的;受贿人接受干股,实际上收受的是一种期待利益,实际是否控制收受的股份是区分受贿罪既未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徐易 《中国律师》2012,(6):71-73
一、非法占有目的的含义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犯罪,但抢劫罪往往伴随暴力和威胁,所以在日本刑法中被称之为强盗罪。我国《刑法》将抢劫罪归入侵犯财产犯罪中。因此,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上均认为,构成抢劫罪要求被告人有非法占有财物之目的,如果不具备非法占有之目的,不能认定为抢劫罪。可以说,抢劫罪也属于目的犯之一。刑法上的目的犯,是指以特定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其中的特  相似文献   

16.
新刑法首次确立了侵占罪,围绕此罪的认定,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侵占对象中的遗忘物和遗失物界限、侵占人取得侵占物的方式以及侵占的数额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对此罪的认定。本文对以上问题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九十年代,广州市移动通讯事业发展迅速。自第一批蜂窝式移动电话(又称大哥大、手机)投入使用至今,已拥有近十三万用户。然而,随着大哥大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盗用移动电话码号资料,非法并机使用的现象也日益严重。据广州市电信部门反映,一九九四年九、十月间,每天都接到大量被盗用移动电话号码的用户的投诉,最多时每天达四百多人次,涉及800多个电话。其中,有的用户每月损失话费几百元,有的甚至每月的话费高达十几万元。不久前广东省某地区查获一专门孖机窝点,一部大哥大竟被孖九十五部机。由于一些被孖机的用户拒付电信局的话费,仅九四年一年间就给国家造成近百万元的经济损失。为维护电信部门正常的通讯秩序,保障公民的通信自由和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有效地打击这类犯罪,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七日,广东省公、检、法及邮电局四家联合印发了《关于办理盗用他人移动电话码号违法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为惩治这类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该《意见》有的条文较笼统,导致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有的条文又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难以执行。为了有效的指导司法实践,本文以刑法理论为指导,以有关的司法解释为依据,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针对该罪的认定以及处理中应注意的问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9,(11)
1986年,上海市发生了一起鲁××、朱××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瓜摊上拎包(内有财物价值18000余元)的案件(以下简称“鲁案”)。该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比照刑法第152条的规定,类推以“侵占他人遗忘物罪”作了判决。此后,不少同志对该罪作了有益的探讨,但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却很不一致,很有进一步加以研究的必要。一、关于区分遗忘物和遗失物的界限及意义侵占他人遗忘物罪的对象是他人遗忘物。那么,什么叫遗忘物?它与遗失物的区别是什么?不少同志认为,遗忘物是指物主因疏忽而遗忘在某一  相似文献   

19.
非法占有是绝大多数占有型侵犯财产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其中侵占罪、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客观要件均包括非法占有的行为,对于各罪的司法认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始终存在争议。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认定标准,并结合案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工作中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应定何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基本案情 犯罪嫌疑人李某系某私营洗浴中心的服务人员,其工作职责是每灭负责清理房间卫生,包括扫地和整理床铺。被害人张某与该洗浴中心老板关系较好,因而平时经常存该洗浴包房免费住宿,但其住宿的房间并不固定。2007年8月的一天晚间,张某在该洗浴中心住宿。次日早,张某起床后洗漱时将其佩带的金项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