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民族带有较深的部落文化烙印。历史上,它在阿富汗的政治、经济、社会及军事生活中一向占据主导地位。深入剖析普什图部落体系对深刻理解阿富汗的社会特性意义重大。普什图民族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部落化群体”。④部落是普什图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单位。普什图部落是由父系血缘联系的松散联合体逐步演变成的、由宗族集团组成的社会、政治实体。普什图人的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部落体系,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及社会功能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2.
何杰 《国际资料信息》2010,(6):20-22,11
普什图人起源于苏莱曼山谷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阿富汗的东部、南部以及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普什图尼斯坦”问题(the Pashtoonistan Issue)实质上就是巴基斯坦一侧普什图部落地区的归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3.
普什图族人也称帕坦人,是一个跨国民族,主要以部落的形式分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的边境。这里地形复杂,战略地位重要,宗教影响巨大,成为恐怖势力的藏身之处。“9·11”事件后,这里恐怖活动频发,其中在巴基斯坦一边还发生了绑架中国工程师的人质事件。普什图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巴基斯坦普什图部落区为什么会成为恐怖势力滋生、活动的基地?本文将对此作一介绍。一、部落区概况(一)部落分布。跨居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普什图族人是两国的主要民族,总人口2749万,其中巴基斯坦境内有1639万人(约60%),占巴总人口的11%①,阿富汗境内有…  相似文献   

4.
普什图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抗击外国侵略的光荣传统。关于普什图人的起源,存在着来源于古以色列人、希腊人、波斯人、蒙古人、匈奴人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盛行的观点就是普什图人源于古以色列遗失的“十支部落”,这一观点受到一些巴阿边境的普什图人与英国学者的支持。他们分别从族谱分析、体貌特征、风俗传统与历史遗迹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依据,但本文认为这些依据仍然存在许多遗漏与模糊之处,普什图人的起源尚需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是一个部落社会,部落构成了阿富汗人的基本认同.人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取决于家族和部落归属,而非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①如果说家族和部落是阿富汗社会独立单元的话,那么部落世系和传统部落法就是这些社会单元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  相似文献   

6.
杜军 《南亚研究季刊》2022,(2):19-34+156-157
阿富汗的政治演变与部落社会密不可分。部落缔造出了阿富汗近代首个以普什图族为代表的部落制国家,同时开启了阿富汗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不论是君主制、共和制,还是塔利班时代,均可看到部落体制对阿富汗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部落与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者常常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虽然长期遭遇战乱,阿富汗的部落至今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本世纪初,阿富汗在内外力量的主导下开启了国家重建和民族和解进程,部落因素仍不可忽视。随着阿富汗局势的演变,受部落影响的塔利班实现了自我变革以及再度崛起,与此同时,部落也留下了深刻的塔利班烙印。历史反复证明族群与部落是阿富汗社会的核心纽带。塔利班再度执政后凝聚民族共识、构建统一和谐稳定的阿富汗仍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家巴斯所谓普什图人的"男子之家",即侯吉热,大致经历了从集体到地方权威,再到私人或被新的经济阶层拥有的过程,总体上是公共性丧失而私有性提升的过程。公共侯吉热的衰落影响到普什图瓦里的传承,提升了普什图人的信仰身份、公民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女性、家庭和学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凸显。而手机等媒体构建的虚拟社区也使普什图人的文化传承方式表现出一定的脱域性。侯吉热是根植于农业社会的传统,血缘、家族、地域、互动等是其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阿富汗重要的地理位置、有限的综合国力决定了其传统中立外交的形成。从历史上看,阿富汗一直是一个缓冲国,周边列强为争夺对阿的控制权而激烈斗争。18世纪以普什图族为主导的阿富汗近代国家的建立,本身就是在反抗波斯和印度两大帝国的斗争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普什图跨境民族问题是影响阿巴边境地区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阿巴两国政府未能对边境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未能对边境地区进行有效治理导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美军及其盟友和阿巴政府在军事行动中的失误,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因素交织在一起等因素,是普什图跨境民族问题能影响阿巴边境地区安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凤 《西亚非洲》2023,(6):137-158+164
阿富汗塔利班意识形态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能够被动或主动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塔利班的意识形态主要受到南亚迪欧班德学派思想中的极端思想影响,同时融合了沙特阿拉伯所奉行的瓦哈比主义以及阿富汗普什图族部落习惯法的内容。这些思想来源决定了塔利班意识形态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塔利班所独特理解的伊斯兰教法,其意识形态因此呈现教条化、极端化和排他性等特点。2001年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它很快实现重组。此后20年,塔利班政治身份和地位发生转变,战略目标得以重塑,组织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内部随之出现严重分化,塔利班同时还受到形形色色具有现代意义的伊斯兰思想的冲击。其意识形态由此出现新变化:居于核心地位的伊斯兰教法思想呈现宽泛化理解态势;认识论也由注重外在信仰转变为注重内在信仰;意识形态其他思想层面,如战略观、政治观、宣传观、军事观以及对外关系观等结合现实需要而出现相应调整。尽管如此,这种变化仍然存在局限性和复杂性。2021年8月塔利班再次夺权后,上述已然变化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影响着塔利班的执政实践和国家治理,其执政走向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1860年以后,英国人以印度为中心发展英帝国。为更好地保护印度,他们试图武力建立印度西北"科学边界"。遭到被誉为"大马蜂"的普什图人的顽强反抗后,他们决定智取"马蜂窝",扶植拉赫曼当上阿富汗国王,并迫使其接受杜兰德线。然而,勘界时再次遭到普什图人的反抗。此后,英国人不停从理论上加强杜兰德线的法律效力,直至它成为阿巴国际边界。杜兰德线理论与现实的严重错位,导致阿巴边界产生巨大安全黑洞。  相似文献   

12.
阿富汗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 ofAfghanistan)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也是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界伊朗,南部和东部连巴基斯坦,东北部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国土面积62.22万平方公里,首都喀布尔(Kabul)。人口约2600万。上百万的民族主要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等,其他较小民族有俾路支、努里斯坦、土库曼等民族。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其他地方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和法希语等。99%以上的阿富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9%为逊尼派,10%为什叶派,只有不到1%的人口信奉印度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13.
巴基斯坦境内的部落区体制形成于英印政府时期。巴基斯坦独立时,为争取该地区加入巴基斯坦,承诺当地的体制不变。1973年巴基斯坦宪法对部落区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作了清晰的阐述及规定。“9·”事件后,该地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部落区体制的存废引起各方讨论。2011年8月巴基斯坦政府推出部落区改革方案,逐步推行部落区体制改革。在合作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中,中国可以对巴部落区的改革、发展发挥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部落和种姓为特色的犯罪活动是印度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问题之一。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殖民政府对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犯罪部落“汰旗”进行了镇压,可是其他犯罪部落和种姓的活动仍有增无减。殖民政府无力单靠镇压对付难以计数的犯罪团伙,只好镇压和遏制双管齐下,于是“犯罪部落法”应运而生。该法给这些部落和种姓打上了屈辱的烙印,但却无功于从根本上制止其犯罪活动。独立后印度政府对殖民时期的“犯罪部落法”和犯罪部落进行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部族地区形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巴基斯坦成为美国的反恐盟友,在地区反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巴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以普什图族为主体的巴边境部族地区同阿富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部族地区与巴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巴政府对部族地区政策时有变化,对地区各方反恐力量都有影响,而风云变幻的巴政局,也导致地区局势越发错综复杂,这促使美国主导的阿富汗反恐战争不得不采用新策略来应对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民族传统上属于游牧民族,其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哈萨克民族传统社会基本架构主要形成于哈萨克汗国时期,包括汗国、玉兹、兀鲁思、阿尔斯、鲁乌、阿塔阿依马克以及阿吾勒七个层级。后来,虽然哈萨克汗国解体,但从玉兹到部落,再到最基层组织单位阿吾勒,这一体系随着游牧生产生活的延续一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并且在哈萨克族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部落意识、部落传统、部落政治和部落文化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影响哈萨克斯坦政局和当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倒台,致使大量塔利班武装分子和“基地”等恐怖组织成员溃逃至巴基斯坦部落地区。他们的到来和长期滞留对部落地区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造成强烈冲击,“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等一批巴本土塔利班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以极端主义、武装暴力等为主特征的塔利班化现象从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逐渐向其陆腹地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8.
部落民是日本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阶层。长期以来,他们备受压迫和歧视。二战后,由于部落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日本政府着手解决"部落问题",部落民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曾为日本社会中重要问题的"部落问题"也随之趋于缓和。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部落歧视问题至今尚未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19.
也门部落暴力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原因引起的也门部落暴力事件非常普遍,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稳定,而且阻碍也门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部落暴力是也门由来已久的一种部落现象,贫困、政治因素、社会矛盾、部落保护习俗,以及武器泛滥等是引发部落暴力的重要原因.解决也门部落暴力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社会发展和摆脱贫困;建立合法的政治参与渠道和法律途径、促进传统同现代制度的协调;同时加大打击恐怖主义和控制武器泛滥的力度.  相似文献   

20.
在缅甸首都仰光东北部约300公里的一个高原上,居住着一些山地部族,约有7000人的巴洞部落是其中之一。由于这个部落的一个奇特习俗,波兰一探险家把它称为“长颈鹿妇女国”。 这个部落的妇女为了美,在脖子上套上一圈圈总重量约20磅的黄铜环。这些不胜负担的铜环,使她们的脖子变得足有一英尺长。铜环的外面系挂着银链和硬币,颌下还垫上一个带穗的荷包。这些饰物是妇女的优雅、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