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月23日,日本右翼势力一意孤行,在大阪上演否认“南京大屠杀”的闹剧,公开否定侵华罪行。此前,日本最高法院竟然无理判决揭露南京大屠杀事实真相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公然为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丑恶表演张目。历史岂能篡改?恶行怎容掩饰?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振兴图强,警惕历史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2.
朱成山 《群众》2000,(4):32-33
今年1月23日,日本右翼组织继去年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上演美化侵略的影片《自尊》后,又在那里制造新的丑剧——举办所谓的“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企图彻底否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历史,并且倒打一耙,污蔑受害的中国人民制造了人类20世纪最大的谎言。这是日本右翼势力在重大的历史问题上,再一次向12亿中国人民发起新的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似文献   

3.
1987年7月6日,原侵华日军士兵东史郎邀请战友增田六助、上羽武一郎一起在日本京都举行记者招待会,展示私人的《阵中日记》等战地实录,反省和揭露亲身经历的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暴行。随后,东史郎将《阵中日记》交给京都“为了和平,制止战争展览会”展出,并以《阵中日记》为蓝本,撰写出版《我们的南京步兵队——一个召集兵体验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但这本实录却遭到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围攻。  相似文献   

4.
正义必胜     
《时代潮》2000,(5)
88岁的东史郎来了,披着愈加白了的银发,踏着坚定的步伐。2000年2月25日,在被日本最高法院三审判决败诉后的第35天,东史郎开始了他战后第6次中国之行,他和随行人员先后在南京、北京、沈阳、上海向中国人民通报今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倒行逆施的判决,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卑劣行径和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寻求中国人民和世界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林治波 《人民论坛》2014,(13):50-53
<正>述评由头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这个本应充分反思历史的时刻,日本却出现了一股否认历史的逆流,不断有日本官员抛出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等不当言论。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否认历史的言论在日本受到的批评很少,响应者颇多。为什么日本否认历史的势力如此强大?中日两国会陷入必有一战的"甲午宿命"吗?这不仅事关中日两国关系,甚至决定着整个东亚地区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年初 ,日本的右翼势力在大阪集会 ,公然否定“南京大屠杀”。这一闹剧又一次暴露了日本国内否定侵略战争的右翼势力的丑恶面目。前年秋天江泽民主席在访问日本时 ,曾在不同场合一再强调正确认识历史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尽管其时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对此大为不满。日方当时虽然在首脑会谈中口头道了歉 ,但最终也没有同意将其载入双方的联合声明。去年 7月前首相小渊访华时 ,朱基总理在会谈中也明确要求对方“用行动证明”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的态度。但事实表明 ,日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尽到责任。助纣为虐 ,日本右翼势力日益…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在中国古城南京制造的一个特大惨案。从1937年12月13日,全面攻入南京城的日军开始对平民和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实施长达40多天渗绝人寰的大屠杀,30多万人渗遭杀戮。南京这座被称为“六朝古部”的城市,约1/3的建筑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与波兰奥斯威辛大屠杀、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对人类使用的第一颗原子弹)并列的三个特大惨案之一;也有人说南京大屠杀是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今天,需要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其逻辑路径有三: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南京人,而是包含中国人在内的世界各国人士;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独有的记忆,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关于战争的记忆的一部分;南京大屠杀通过两场审判定案,是东亚历史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包括中美俄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历史、政治和法律成果,南京大屠杀记忆事关东亚乃至世界的秩序。  相似文献   

9.
1997年12月13日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日。这一惨绝人表的历史惨剧,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然而,李登辉却在此时此刻散布亲日、媚日言论,公开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鸣免叫屈,激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极大愤怒和严厉谴责。李登辉去年12月18日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专访时说:“日本就过去对中国的侵略,持续向中国低头道歉的倾向,做得太过分。中共会在南京大屠杀这种问题上,持续向日本抗议50年,甚至100年…·”南京大屠杀以及日军在中国各地的暴行,是人神共愤的罪行。李登辉不但没有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对南京…  相似文献   

10.
1月23日,日本右翼分子在大孤国际和平中心上演了否定南京大屠杀,为在侵华战争中死去的士兵招魂的闹剧,中国留学生和日本一批进步人士静坐会场外,高举“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等标语,表示极大愤慨。我外  相似文献   

11.
王东 《观察与思考》2010,(10):48-49
“和平使命-2010”联合反恐军演在9月9日至25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和马特布拉克训练场举行,这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第7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演习的目的十分明确,针对的是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对维护地区安全和震慑这三股势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上合组织框架内地区军事合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60周年纪念日。为永远铭记中华民族被侵略、屠杀、奴役的惨痛历史,我们约请江苏人民出版社吴源、蔡玉华先生撰写了《南京大屠杀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一文,谨以此文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5,(1):52-52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2004年12月22日奉命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就日政府为李登辉赴日发放签证提出强烈抗议指出:李登辉在台湾岛内是急进“台独”势力的总代表,在国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麻烦制造者。日本政府允许李登辉赴日活动,是对“台独”势力的纵容和支持,向“台独”势力发出了错误信号,给中日关系带来了严重干扰。日方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2,(4):42-42
<正>南京大屠杀距今70多年,关于遇难人数的争论也持续了70多年,中日双方在这方面更长期存在分歧。据资料记载,南京大屠杀的伤亡统计来源有三种:一是曾经避难于南京城内的难民和放下武器的军人根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作出的估计;二是中国记者根据寻访所得资料作出的  相似文献   

15.
1942年9月,我从黄埔军校毕业又被选送中央防空学校深造。毕业后留校担任培训军士的分队长兼教官。此时,日军已进逼湘、桂、黔,敌机不断狂轰滥炸,为此,我边任教边执行贵阳市南区的空防作战任务,多次胜利击散敌机编队,受到上级嘉奖。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贵阳市庆祝抗战胜利的大会上,我奉命在体育广场指挥高炮手对空发射照明弹数十响,伴随万众的欢呼,声震夜空。往事历历,今犹在目。光阴荏苒,弹指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妄图篡改历史,诳称侵略中国为进出中国,把无条件投降日改为终战日,诬指南京大屠杀是…  相似文献   

16.
孙宅巍 《群众》2014,(12):34-36
<正>缘起:一个偶然的机会1983年6月,我从党政机关"归队"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刚刚"归队",个人的研究方向漫无目标,只是大致确定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在学术研究的十字路口,把"终身"许诺给南京大屠杀研究的神圣事业。这年秋,南京市政府鉴于日本少数右翼势力不断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国际局势,又收到大量群众来信呼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7,(1)
<正>摘编自2016年12月16日台湾《旺报》12月13日是中国大陆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官方举行了隆重纪念仪式,一篇题为《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的网文,在民间激起了热烈反响。来自南京的大学生作者,回顾了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写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艰辛历程,并以鲁迅名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统战史上的3月毛泽东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一文。文章指出,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必须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这是不可分离的三个环节。文章特...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屠杀》──再现与悼念谭敏这是南京早春的一天,然而阴沉的天气以及铺在中华门外广场上干枯的梧桐树叶给人一种深秋的感觉。广场上的大炮,枪支和日本兵使人感到恐怖和危险……当我走近电影《南京大屠杀》的拍摄现场时,我真是紧张到了极点……日本兵用大炮和枪对...  相似文献   

20.
日本前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公然歪曲历史,声言“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他5月3日发表谈话,5日承认错误,7日辞去官职。然而,此类胡说八道并未因永野的下野而消失。5月26日,众议员石原慎太郎在东京发表演说,对南京大屠杀被害人数提出质疑,说:“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