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百年前,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说过:"大学不是诗人的生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的一些诗心的回荡,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涉及到思想、精神、文明、文化、传播等诸多方面,而思想的建设是最为核心的。大学是一个国家创造思想、建设思想、传播思想的重要阵地。大学精神是大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本期独家策划围绕大学精神在国家发展的作用、大学在现代文明中的作用、如何培育大学精神、大学如何造就大师等方面编发了一组文章,期望能对读者理解大学精神与文化软实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精神失落的理念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或者将两者简单等同,互换引用,或者认为大学精神内含着大学理念,或者认为大学理念内含着大学精神,这势必影响着大学精神建设的思路。事实上,大学理念对于大学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理念的偏失是大学精神失落的根源。探讨大学精神必先讨论大学理念,要通过牢固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学术至上"理念、"民主管理"理念,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与民主精神,提升大学精神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江新国  马春凤 《人民论坛》2011,(11):212-213
从文化的视野看,大学精神属于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的"软实力",大学文化近年来倍受学界关注。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的中国大学,要想在未来文化传承创新及科教兴国中有所作为,必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创新"大学精神",这是大学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活是体味精神成长、接受思想和知识武装、走向成才和成功的关键阶段.本文所释的"道",即为大学生活中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及关键点,对于保证青年大学生有一个高质量的大学生活及未来成才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声音     
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也是同济的精神。5月14日到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上海考察工作。在同济大学,温家宝和师生们谈到大学精神和大学建设问题,提出要开放办学,要勤俭办学。"广告词中反复出现的“至尊”、“豪宅”、“奢侈”、“顶级享受”等字眼严重  相似文献   

6.
廉志端 《新东方》2005,(4):57-59
高水平大学应该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练,办学理念的提升,是一所大学治校治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所以,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是高水平大学的灵魂和决定条件。同时,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总要受社会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思潮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一所大学就需要时刻把握和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敏 《前沿》2014,(21):74-75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内在根据。大学精神最为鲜活也最为本真地体现在大学学人的身上,即大学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以及内在生命的成长。大学学人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守望者,应持守“为学术而学术”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自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以真理为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是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学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引领社会进步的圣地,关系国家和民族之未来。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累世代之精髓,为万人所景仰。大学精神是创新与求索的精神,宽容与博大的精神,独立与批判的精神,荣誉与自尊的精神。大学精神流淌在课堂上、校园里,流淌在校长、教授、学生间,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社会。  相似文献   

10.
吴新颖  于斌 《求索》2012,(4):254-255
大学精神文化型塑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阐述,就是教育主体通过发挥大学精神文化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以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自我构建的一种教育方式。当下,在社会因素和大学自身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精神文化具有的育人功能减弱甚至缺失。大学精神文化的型塑,是加强和改善大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校训、校徽、学风、校史为例重点探析大学精神文化型塑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理念(idea),源于古希腊语,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信仰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向,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1]办学理念就是大学发展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它是对大学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宗旨、功能与价值观等大学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因此,办学理念对于大学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遵循"以旅游为特色,以行业为依托,以文化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卢少珍 《传承》2012,(12):36-37,69
大学精神的失落与危机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大学必须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在发展中创新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避免大学精神出现退化危机,是大学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开始了合理化的建构过程,形成了自由、民主与批判等精神传统,并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各个层面。现代大学的精神传统,就来源于启蒙的现代性运动,通过科学、理性与民主的阐释,从而使大学升格为社会的"轴心机构"。中国大学的启蒙精神,也并不缺乏现代性的积极特质与价值诉求,但随着"现代性"自我建构的深化,却逐渐陷入了一种与"启蒙"背反的困境。在具体的实践语境中,权力、市场和知识勾勒出了中国大学启蒙精神困境的复杂面相。实际上,中国大学精神的现代性危机,也是全球大学"平庸化"的精神症候的折射。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1,(14)
正"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使命。作为全省两所"三全育人"试点高校之一和首批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  相似文献   

15.
龚正荣  李欣  吴育哲 《公安教育》2007,(4):16-18,38
<正>大学是以培养“人”为天职。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大学的本质。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存在,更因为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这种大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其人文精神。可以说,大学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16.
大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所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生素质教育都把"创新"作为各自概念的核心,均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推行企业家精神将有助于培养我国的企业家阶层,并促进大学生就业。目前需要把企业家精神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结合,对大学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校园文化等进行调整,以利于企业家精神在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庆祝 《人民论坛》2011,(11):208-209
大学文化建设与创新是大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学文化创新的"五创"模式可以分为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制度建设、文化内涵、大学形象五方面,从而实现多角度、多维度地创新大学文化,使大学担当起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使大学文化创新成为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语录新闻     
一所好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权威的讲坛,也不在到处张扬,而在每一个人的灵魂和生命。这就是精神,这就是大学的精神,也是同济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天大、北大对外正式的表述分别是"中国第一所现代犬学"和"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两校很少脱离上述限定语直接宣称"第一所大学",两校的定位都有其合理性。北京大学作为近代中国正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而民津大学(前身为北洋犬学)也自称"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这是为什么?看似风格迥异的两校有什么历史渊源?谁是第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诞生很早,18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