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是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学术争鸣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法学基本理论问题,以期求得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既是开创法学研究新局面的迫切要求,也是法学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客观需要。为此,我们在这一期特地选载了关于法的本质问题讨论中具有不同观点的下列两篇文章。为了进一步对这个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论,我们还将在今后继续刊发有关这一问题的论文,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对此见仁见智,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2.
在本刊编辑部几年来的工作中,和在编辑部创议的在1983年春起开展的关于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讨论中,我们感到当前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存在着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就是法制建设如何协调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这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为此,我们提出来和广大法学工作者一起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确定研究的对象,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法学界重新开展了关于法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这对于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学,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讨论中的不同意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法学》编辑部提出的关于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的讨论,引起了政法部门和法学界的普遍关注。参加讨论的同志对法制的协调发展作了中肯的分析,提出了有益的建议。笔者感到,这一讨论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在法学理论上也是个新的突破。法制协调发展实质上是系统问题,从系统观的角度加以探讨,借鉴和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把讨论引向深化,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比较法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有志于比较法学学习或研究的人都可能提出的问题。但比较法学究竟为一种方法还是一门学科,①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可能导致对比较法学的目的不同认识。若将其视为前者,目的问题可能就比较容易回答,甚至这一问题本身并不重要。如有学者指出,“关于比较法学概念、目的和方法的讨论只是一个学究性的探讨,而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比较法更多的是体现为对不同法律制度的比较而其本身并不是一门法律学科;正因为如此,比较法学的准确意义是‘法律比较’而非‘比较法学’”。②然而将其视为后者,这一问题就…  相似文献   

6.
<正> 近十余年来,由一位“外行”知名学者无意间道出的“法学幼稚”论在我国法学界内、外均十分流行;而近年来法学界关于法学研究与法学家文化品位的讨论也无非是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反思;这一切都足以表明,我们的法学和法学家的确尚待发展和完善,而面对我国法制的缺陷,法学界也实在应承担某些重要责任。另一方面,虽然健全的现代法制是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的无可替代的载体,没有法制的现代化便不可能有社会和民族的现代化,但法制要走向完备,却须以法学的成熟为前提,因之,如何使法学和  相似文献   

7.
<正> 1988年,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法学理论界的学术气氛浓郁了;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讨论,进一步展开了、深化了;在研讨中,还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和问题。 (一)关于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法学基础理论的现状深表不满,殷切期望学科的改革和发展。但是,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8.
资讯·观点     
这是一部关于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新 著。作者叶自强是中 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也是近年 来崭露头角的一位青 年诉讼法学者。《民 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一书是他历时6年、 呕心沥血的研究成 果,填补了民事诉讼 法学领域不少空白点,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中的某些难题,是一部对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近十几年来,中国法学研究不同进路之间的分化理路逐渐清晰,其中倡导面向中国社会实际、通过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的社科法学研究日渐兴起,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不过,纵观已有的关于社科法学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多集中于研究方法、实践案例等具体问题的论述,而不注重社科法学一般性问题的讨论。例如,当法经济学分析、法社会学研究、法人类学路径等都被囊括在社科法学"旗下"的时候,社科法学的内涵和边界究竟在哪里?社科法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  相似文献   

10.
自今年起,我刊已经陆续刊发了关于法的本质问题的六篇讨论文章,即:李茂管的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探讨》、张宗厚的《法学理论必须变革和更新》、杜飞进和汪永清的《马克思主义与法学》、郭宇昭的《法的基本概念的再探讨》、杜道夫的《论法的本质》、陈桢的《生活之树和法学理论——法的阶级性及其他》。这一期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蒋立山的《法是对多元利益的不平等确认——法律阶级性问题浅谈》和张清贵的《论法的本质》两篇文章。我刊还将继续编发关于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赐稿。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在长春召开的“法学基本范畴研讨会”提出权利和义务是法的基本范畴并倡议以权利和义务为轴心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以来。这个观点和思路,引起了全国众多法学工作者的兴趣,并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地探讨和争鸣。很多学者认为:权利和义务这对范畴集中地体现了法律现象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矛盾特殊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权利和义务这对矛盾的运行和展开过程为逻辑线索去研究法律现象,是深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有益探索。今年10月,东北法学教学与科研中心在大连组织召开了“民主、法制、权利、义务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地讨论,其中权利和义务及其相互关系再次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本刊特邀请与会的部分专家和学者就此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期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21-22日,由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主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在云南省玉溪市召开。与会代表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商法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综述如下:一、关于商法总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试论法学     
<正> 法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研究并建立比较完整的法学体系,是摆在我国法学界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对于法学的概念、法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法学的分类、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近来有不少同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为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对此谈点粗浅看法,提出一个提纲,以期引起大家共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孙国东:邓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您一起探讨"全球化与中国法学"这一问题。我们知道,继《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和《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载于《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之后,您最近又完成了一篇题为《全球化与中国法学:一种开放性"全球化观"的建构》的十多万字论文。为了使我们的讨论更为集中,我想主要和您一起探讨您的这项研究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志勇 《法制与社会》2013,(19):282+284
法学方法论是指关于从事法律研究、分析并解决法律问题等运用的方法,这里的"方法"不仅仅只是普通意义上指导人们进行法律实践的方法,其包含"方法"背后的缘由、逻辑及内在价值等要素。国际法学方法是指认识、理解并解决国际法律问题的逻辑起点、适用原则及遵循的步骤或路径。本文仅就两种常见的国际法学方法做简要评述,并结合当前实际对我国的国际法学方法论这门学科以及在法律教育中作为一门课程的设置等相关问题做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 1995年6月28日至29日,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在京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理事会并总结和部署了学会的工作。来自有关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关、教学科研部门以及企业的90多名与会代表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法制建设”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围绕研讨会的主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下面仅就会议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民族法学研究: 代表们认为:民族法学研究会自1991年6月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四年。她的成立,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平等与差异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权主义者由于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否定统一、抽象的平等标准,不赞同把两性是否存在差异作为讨论平等问题的基点,但实际上后现代女权主义法学更加关注差异问题,并且拓展了差异的含义和范围。通过对平等与差异观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各女权主义法学流派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批判和否定,从激烈纷繁的辩争中我们可以发现各流派关于平等和差异的讨论是一种辩证的否定之否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85,(1)
《法学》在五十年代就是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刊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这株花树重新发出新芽,绽开了艳丽的花朵。我们作为《法学》的通讯员和忠实的读者,深深感到在法学这个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虽然《法学》这朵稍开迟一些的鲜花,但有它独特的馨香和色彩。首先,该刊坚持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它注意研究和解决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问  相似文献   

19.
法学基础理论是我国法学的基础学科。它是从部门法学中概括出来又用以指导部门法学的基础理论。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这不仅对搞好法学教学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立法、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工作也有着重大的意义。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沈宗灵同志针对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内容和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撰写了《我国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改革》一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一学科亟需进行改革,并提出了他的意见。我们认为,沈宗灵同志的倡议很好。现将他的文章刊登如下,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希望大家就如何进行这一学科的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的问题,一起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20.
舒国滢 《法学》2012,(9):11-15
近年来,法学方法论的研究成为我国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本身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不过,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有关"法学方法论"或"法律方法论"的译名之争,法学方法论研究对象与范围的厘定等等,均困扰着当下中国的法学研究者们。当然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这门学问在中国的推展是有价值的。然而,笔者的注意力并未放在上述问题之讨论上,笔者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