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有关系没劳动,有劳动没关系”。为保证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能实现其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企业灵活用工的现实价值,《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设计了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劳务派遣,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身边很多从事保安、保洁或者互联网企业的某些工作中,都存在着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而劳务派遣,是一种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一、劳务派遣的主体关系在这种劳动关系中,存在着三个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例如,张三与A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书,被派遣到了B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灵活,有助于用工单位节约用工成本。但是,劳务派遣中的关系复杂,配套法律体系建设滞后,存在一定疏漏。用工单位出于节省开支等各方面考虑,往往会对被派遣劳动者区别对待,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法律体系,进一步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样劳动下获取同等报酬的平等权,同时要强化劳务派遣市场的监管,以提升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促进劳务派遣市场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依据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显著特点是劳动力雇佣与劳动力使用相分离,即所谓"用人不招工、招工不用人".上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用工体制变革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劳务派遣以其用工灵活、成本低廉而倍受推崇.但是,由于劳务派遣市场发展不平衡和管理不规范,劳动关系矛盾隐患较多,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劳务派遣成为某些用人单位规避法律责任的手段之一,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维护派遣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当前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和"三个北京"建设战略的稳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会博览》2013,(4):47-48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这是《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7月颁布以来第一次修改,修改的内容聚焦在劳务派遣上. 林嘉:提高"门槛"切实规范劳务派遣市场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的用工方式,与传统用工方式相比,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被作为用工的补充形式在许多国家获得迅速发展.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劳务派遣开始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其发展速度及适用人数更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相当一些企业,劳务派遣成为了主要用工方式,已超出了劳务派遣所承载的制度功能.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数据表明,目前劳务派遣人数为3700万人,约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13.1%.  相似文献   

6.
甘恩超 《法制博览》2013,(3):114+113
劳务派遣,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属于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且该用工模式在新颁行的《劳动合同法》中也得到了首肯。但是,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又有别于传统的用工模式它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其主要运作模式的特点是雇用与使用相分离,而传统的用工模式却只涉及两方主体,即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呈现线性的互动关系。而当我们从侵权责任的角度审视劳务派遣的运作时则不难发现,雇用与使用相分离的特质也给建立在传统用工关系基础上的雇主替代责任模式的适用带来了困境。本文试图分析中国现行雇主责任的缺陷,借鉴国外的雇主责任制度,以期构建一个完善的劳务派遣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7.
秦亮  徐彦豪  贵思博 《法制博览》2015,(8):102-103,6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制度正在逐步升温。本文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对劳务派遣三方主体及社会进行福利分析,并以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后"10%"和"同工同酬"的规定为切入点,进行福利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正劳务派遣,在简化招工程序、降低用工风险等方面对企业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早已突破了"三性"岗位限制,一些行业在主要岗位上长期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也时有发生。去年,位于酒仙桥街道的劳务派遣企业北京八方猎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八方猎才)与用人单位日堂商业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日堂商  相似文献   

9.
杨琳琳 《工会博览》2013,(29):15-16
劳务派遣是一种补充性的用工方式,本身不存在对错。但是近年来,用工单位滥用劳务派遣、对劳务派遣人员不同工同酬等问题日益突出。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到2012年,全国劳务派遣员工2000多万,个别企业中,劳务派遣工甚至达到职工总数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刘洋 《法制博览》2021,(4):81-82
现阶段,企业经营多元化趋势下,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发展欣欣向荣,直接冲击着用工市场秩序.劳务派遣工作中,非法滥用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范,然而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还需要不断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基于此,针对我国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简单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