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法治与社会》2011,(9):8-11
从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委公开"三公"(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费用以来,至本刊截稿时已有61个部门向全社会"晒"出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账单,"三公"账本终于向公众掀开了长期神秘的面纱。然而,一串串数字对多数老百姓来说,仍是雾里看花,有多少人能一眼看明白?中国青年报全面梳理了"三公"消费的四大问号,带你看懂这本神秘的厚账。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探索加强作风建设思路,大力整治"庸懒散奢"。严管"三公"治奢。花都区明确公车使用"四不准":非经审批,不准在节假日使用公车;不准驾驶公车前往高档消费场所;不准超标配备公车;不准以挂靠公司、长期租用等方式变相配备公车。对违反"四不准"规定的人员先停职后调查,涉事公车一律予以拍卖,并取消所在单位相应公车编制数。明确公务接待"双本标准",即接待场所在本单位,餐饮食材和酒水出自本地区普通农商超市。凡出现超标准进行接待  相似文献   

3.
为遏制铺张浪费和三公消费乱象,中办国办8日公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下文简称“接待新规”),从用餐、住宿、出行等多方丽提出了简化公务接待的细化要求。规定要求切实胍减不必要的公务接待,加强接待费报销结算管控,实行县以上接待信息公开并强化对接待问题的问责,(12月9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4.
有媒体称,全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回应称,三公经费没有9000亿元这么多,从近两年的预算来看,三公经费在逐年下降。"经费"与"消费"显然是两个不同概念,不是所有的"消费"都一定来自于"经费",统筹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也可能为  相似文献   

5.
"不差钱":公务消费奢侈豪华 "三公"消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境,-直以来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三公"消费所耗费的资金规模是十分庞大的.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曾综合过各方面数据,推算2006年的"三公"消费规模在9000亿元左右,其中公车消费4000亿元左右,公费出境3000亿元左右,公款吃喝2000亿元左右. 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确实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卫强 《法人》2012,(4):12
"三公消费"话题再次于全国两会期间升温,而一向以奢侈品标榜的茅台也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费茅台酒的提案》。而贵州副省长慕德贵则在3月6日表示,三公消费一定要控制住,但三公消费高不是茅台的错。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几经搏杀,开创了大明王朝。但坐上龙庭的朱元璋,依然是一个"山大王",一个"匪"气十足的"山大王"。且看朱元璋的种种"匪"气表现:其一,你比我有钱,我就抢你的财产、断你的本。在朱元璋看来,富足或有钱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对他就是一种威胁,所以,他对豪门富户采用连锅端的办法,要么实施有组织的迁徙,如强迫大  相似文献   

8.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2,(7):7-7
国务院严控"三公"消费 3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强调,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今年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加强车辆编制管理,清理和规范越野车购置和使用。各单位公务接待费用、公务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出国出境经费要详细公开。严格控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修建装修办公楼、楼堂馆所等。  相似文献   

9.
邵方 《政法论坛》2014,(3):172-176
"大一统"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统治遵循的目标。从秦汉至清朝在民族政治上历代王朝都坚持"守在四夷"、"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中国古代的民族秩序,体现出一统与自治相结合的特点。历代中央王朝为实现"大一统"推行的民族政策,以及"大一统"思想下的民族自治,其思想根源与儒家传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89,(7)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朱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订及实施,他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元朝的腐朽统治和覆亡的教训时曾说:“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所以他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且明申:“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惩创奸顽”,必须用“重典”。基于这一治国思想,朱元璋于执政期间实行了严酷的重典之治。  相似文献   

11.
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初统治集团在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最具深远影响的"重典治吏"主张.严厉惩治了贪赃枉法的官吏,是明朝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11,(9):5-8
"三公"经费公开难"三公"经费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已久。在公众的眼里,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几乎就是"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一个被媒体和评论家们广为引注的数据是:全国"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支出的三分  相似文献   

13.
张克 《检察风云》2012,(6):13-14
又到一年两会时。每年两会代表热议的三公经费法治化依然是条漫漫长路。政府部门过高的行政成本,一直为人们所诟病,由此公开"三公消费"也成为多年来社会各界的呼声。所谓"三公消费",主要是指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支付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透露:我国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一年9000亿。主持人柴静很吃惊地问:  相似文献   

14.
从近年来民众迫切要求公开三公消费以增加财政透明度,到中央为公开三公消费确定时间表,再到中央及地方即将公开三公经费,可以说,众所瞩目的公开三公消费目标,已距我们愈来愈近。这种契合民意的政府行政公开,不仅是现代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更是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必需之举。特别是,对于久为民众所诟  相似文献   

15.
沧济 《中国监察》2013,(19):35-35
解决好“三公”消费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管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推动制度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近年来,浙江省苍南县积极规范“三公”消费管理,探索建立起“三公”消费管理联合监测站,形成动态监管、实时控制、全程预防的监测体系,切实加强部门单位“三公”消费管理。  相似文献   

16.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新的王朝,需要发行新的货币,朱元璋计划在国库里把元朝的钱币溶化重新铸造。无奈,元朝撤退的时候,搬空了国库的银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明朝将军、宰相、一帮老臣都接到皇帝的命令:想办法,找银子。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3,(16):6-6
因公出周、公务车辆、公务接待,“三公经费”花了多少、如何花、花在了哪儿,一直为社会关注。7月18日集中亮相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本是否够细够明白?能否经得住公众的检验?还有哪些看不清楚说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大都把吏治作为其统治的重要内容,那些初建的王朝,尤以为甚。公元1368年,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称帝,开始了他的“大明之治”。这位身经多年动乱的皇帝认为,建国之初当先正纲纪,救之以猛。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吏约束峻严,其对奸贪舞弊的宫吏的惩治和用法甚为严酷。《明律》中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公务消费、公车消费和公费出国这“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几年各界对治理“三公消费”的呼声不断。  相似文献   

20.
游宇明 《政府法制》2013,(27):20-20
在现代社会中,官员的“三公消费”最容易引起争议。现代社会中所谓“三公消费”指的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表面上看,“三公消费”似乎都出于公务需要,实际上彰显的是官员的贪婪和权力的霸道,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封建意识有着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