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晨曦 《法制博览》2023,(6):124-126
本文概述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概念及法律特征,分析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现存问题,从明确时效起算点、延长时效期间长度、扩大时效适用覆盖面、顺畅衔接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秦军茹 《法制博览》2013,(7):207-209
时效制度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当事人因不重视诉讼时效制度,或片面理解诉讼时效内涵,特别是歪曲诉讼时效制度,并导致不正确行为的发生,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从是否继续承担责任和享受权利的角度看,时效制度是关键。时效制度关系着权利人的权利是否丧失,同时关系着侵害人还受不受追诉的问题。时效制度的法律后果大体就是两种,一种是丧失胜诉权,另一种是丧失实体权利。我国采用的是前一种。与此相反的就是英美法系的丧失实体权利的做法。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异性,就在于法律文化以及历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要满足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采用那种制度规定,都有不完善之处,各个国家就要针对法律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取长补短,借鉴国外法律的优秀之处,针对本国法律的漏洞,草拟修正案,使之更加健全。这样才能有效地督促权利在一定时期内及时行使权利,使权利—义务状态消灭,才能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良好的法律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3.
陈琨 《工会博览》2011,(5):225-225
仲裁时效的制约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诉讼时效必须受,到仲裁的时效制约,因为无限制的放纵劳动争议纠纷案当事人的延期主张权利,不仅对案件对方当事人不公平,而且容易扩大纠纷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对问题的解决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建立劳动争议时效制度可以平衡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促使劳动纠纷案件的当事人积极主张权利,...  相似文献   

4.
李承阳 《工会博览》2009,(3):107-107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两者分别处在保证制度不同的阶段,相互衔接,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诉讼时效及保证期间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就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物权法》颁布施行以来,物权请求权之诉讼时效适用问题一直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颇多争议。基于物权请求权本身的特殊属性,以及时效制度设计的价值追求,对于物权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适用应针对于不同的请求权予以不同的适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嘉伟 《法制博览》2023,(17):57-59
商业银行基于大数据为客户提供电子服务,但因受限于诉讼时效,致使新型业务难以开展。基于《民法典》对民事诉讼时效规定的更新与完善,商业银行可更新应对策略,采取合理的催收措施有效中断诉讼时效,不仅能降低收集证据的成本,还能形成新的证据链以说服法院接受新型金融服务。因此,在对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内容、时效时间限制等进行分析时,还需要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案例,对商业银行的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适当选择催收方式、注意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抗辩权利的应用等应对策略,旨在实现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应用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7.
朱雯婷 《法制博览》2013,(10):213-214
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对于限制行政处罚机关的作为,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完善行政程序法体系,实现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为行政处罚时效制度概述、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的现状以及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的完善三部分,从行政处罚时效制度的基本概念界定和价值分析入手,详细研究了我国对于追诉时效、裁决时效和执行时效的立法现状及不足,并对完善我国行政处罚时效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障碍,既有理论研究的浅显以及制度规范的遗缺,也有实践探索的不足,要如何适用现有规则精准适用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需由具体的审判案例来反向检视,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消除病灶。本文以整体性判断为视角,通过对行政协议诉讼时效适用样态进行具象剖析和个案解读,拟从制度上完善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法律架构,同时从司法实践总结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适用规则,力争从理论、规范、实践三个层面全方位重构行政协议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9.
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是否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我国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学界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笔者同意否定说,即无效合同的确认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其理由有四:一是无效合同的确认不属于诉讼时效的客体范围;二是无效合同的确认是一种事实确认;三是诉讼时效制度目的的要求;四是不会破坏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诉讼时效这一法律概念作为"舶来品",关于其合理性的讨论也没有在学界大规模的展开,导致了民众和学者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本文将现阶段学界存在的诉讼时效立法目的的五种观点作为切入点结合存在的误解分析,论证诉讼时效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