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民间金融的发展,民间借贷纠纷越来越多的诉诸法院,也给司法裁判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是越来越突出的难点问题。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是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特征,也是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基础。《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采"共同生活标准",更符合婚姻本质;而《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则采"身份标准",更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二者在成立标准和效果方面的不一致尤其是简单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在司法实务中易造成两难。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法院严格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规定来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在具体适用时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或者不公平的地方。一是夫妻中非举债方未分享到举债带来的利益,却被要求承担共同清偿责任。二是虚假诉讼增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司法实践中造成夫妻共同债务认定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在立法过程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陈长城 《法制博览》2023,(16):65-67
一直以来,夫妻之间被认为是最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但也时常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尤其是与外部第三人之间的债务问题普遍难以处理,需要对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与清偿规则进行探讨,既要保证夫妻各方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外部第三人的债权利益。随着《民法典》施行,对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提供了一些规范,但在实践中仍存在复杂问题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对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与清偿规则开展研究。基于此,本文尝试挖掘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优化策略,认为夫妻共同债务清偿应科学设置清偿顺位、明确责任财产范围、确立追偿行使依据,从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溢 《法制博览》2013,(10):199-20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夫妻债务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司法界定原则上应限于夫妻共同生活的目的和用途,其他负债尤其是以一方名义对外的负债,应综合家庭情况、第三人善意与否以及开支是否明显过分等因素区别对待。从审判实践中看,离婚纠纷中的共同债务的认定及处理愈发困难。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应怎样认定和处理好离婚纠纷中夫妻共同债务的具体情况,很值得探讨。本文对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加以界定,分析其在法律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政臻 《工会博览》2011,(10):247-247
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对外举债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也是目前商事纠纷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准确认定该类债务属于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是裁断该类纠纷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葛梅 《法制博览》2023,(30):115-117
担保之债相较于一般债务而言通常具有“无偿性”的特点,因此,配偶对外担保形成的债务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在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本文在综合法规现状、学术观点、裁判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现实要求的认定逻辑,即以《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第二款为司法认定的基础规范,并将担保行为的对价区分为直接有偿、间接有偿、盖然有偿,进而判断该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且该担保之债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民间借贷活动越来越频繁,由此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由此成为民事审判实践中的一大热点与难点。就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关制度、打击非法借贷、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公平正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将从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关概述入手,分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难点,最后提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分配完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红 《法制博览》2014,(2):100-101
民间借贷因其合法性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在资金的流转过程中,合法的民间借贷和非法的金融融资行为往往被混淆,致使民间借贷难以名正言顺的得以发展。甚至将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及非法集资等行为混为一谈。本文从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入手,将民间借贷与由非法融资产生相关的金融犯罪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刑事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礼通 《法制博览》2015,(8):253-254
民间借贷并非立法用语,其描述的是自然人、非金融机构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的利率实际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资金的对价,本应依法予以保护。但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的规定本身即存在固有的缺陷,已经使民间借贷市场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法律规制以最终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及民间借贷市场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具体地,一方面有必要修正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的现行规定,香港《放债人条例》关于限制高利的"阶梯利率"的规定可资借鉴,另一方面则有必要为司法提供必要的裁判指引,以否定民间借贷中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和暴利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首先是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主要包括购置家庭生活用品所负债务;购买、装修共同居住的住房所负的债务;从事双方同意的文化教育、文娱体育活动所负的债务;婚前一方贷款购置的住房等财物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物的,为购置财物所负的债务;以及其他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由双方共同负担的债务。其次是从事生产、经营所负的债务,包括从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形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间地区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闲散资金,民间借贷在内容上、形式上、规模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收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以及国家允许民间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法律环境,这些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资金的流动,也使得民间借贷活动日趋频繁。然而目前我过法律体系中仍没有民间借贷这一概念,监管机关于1996年为借贷活动制定的《贷款通则》,早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立法维护民间金融秩序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介绍我国现阶段民间借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我国尽快建立民间借贷法律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刘珂 《法制博览》2013,(10):74+73
本文对我国目前民间借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金融业相对发达国家有关民间借贷的一些具体做法,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荣凯 《法制博览》2015,(4):181-182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单独对外借款不一定当然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的合法债权有时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的清偿;夫妻办理离婚时,没经过合法、合理分割的财产协议部分,善意第三人可通过诉讼撤销其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约定部分,如有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依法可代位请求分割,从而实现其债权的实现或部分实现。  相似文献   

13.
就先进的中国社会而言,借贷的现象在农村还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针对此现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民间借贷纠纷的特点及难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民间借贷纠纷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民间借贷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频率极高,影响很广,负面消息不断,但我国对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还很不完善,而政府对于民间借贷的态度还处于严厉的行政监管状态下。对于已经存在的民间借贷是否合法,如何更好的通过法律来进行规制,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连续发生的民间借贷案件,引发社会各界对民间借贷的广泛讨论。民间借贷的兴起,民营经济体融资难的问题,法律规范存在的缺陷,金融体制存在的弊端等等系列问题,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民间借贷生存现状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宏丽 《法制博览》2023,(35):133-13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借贷纠纷日益增多,通过双方当事人举证以查明事实是该类纠纷解决的关键。由于现有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存在多重规定,不同的法官因主观认识上的差异而适用不同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导致同类案件往往产生不同的裁判结果,妨碍了司法正义的彰显。本文从民间借贷纠纷的定义、特征,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民间借贷纠纷中影响举证责任分配的难点,从而为完善民间借贷纠纷举证责任分配提出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庆杰 《法制博览》2015,(1):64-65,63
伴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金融改革的步伐也不断的加快,特别是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意味着民间借贷在制度上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因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及其自身固有的随意性、不规范性、风险性而产生的民间借贷纠纷也必将会逐渐增多。准确把握民间借贷的管辖法院对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节约司法资源、实现实体公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从民间借贷的含义、法律性质,诚实信用原则以及现有法律依据几方面就民间借贷的特殊地域管辖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18.
张蓓 《法制博览》2023,(30):63-65
目前,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民间借贷市场存在着“堰塞湖”现象,具体表现为:民间借贷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金融管制下的民间借贷行为无法找到充足的合法出口,导致民间借贷行为双方尚未认识到科学投资途径的现实意义。此外,我国现有的民间借贷法律监管机制仍不完善,例如,该监管机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监管制度,加之在市场经济模式下,民间借贷出现了新特征,为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机制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监管机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监管规则表达上的缺陷、监管权益保护上的缺陷,以及政府与公共利益失衡导致的制度缺陷。研究得出立法部门与相关部门应坚持民间借贷监管原则,完善法律监管措施的现代化思路,从而提升监管对策的有效性与实施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对民间借贷的规制:在入罪思路上侧重对金融秩序的保护,怠于对公民借贷自由的尊重和保障。并且在司法领域,对集资诈骗罪的判定往往简单粗暴,容易造成错误的出罪入罪。本文从民间借贷为切入点,结合吴英案,对集资诈骗罪进行解析,明确二者界限,以期规范民间借贷,并准确认定集资诈骗罪。  相似文献   

20.
李佳昱 《法制博览》2013,(7):152+116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其发展离不开金融业,民间借贷便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自03年以来,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对民间借贷进行扶持,逐步放开了小额信贷的限制,使其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市场的自发性导致了它的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性大,因此也导致了一系列经济犯罪的发生。处理与防范民间借贷给我们的法律风险,对非法集资的高额诱惑进行抵制,需要我们从金融体制上进行改革,更加亟待相关法律政策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