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所谓政治文明,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1”]政治文明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结构体系:“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个组成部分。是由这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2]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多元结构表现为政治主体文明、政治关系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等等。[”3]可见,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进步状态的目标反映和经验总结,政治制度文明在政治文明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种较高形…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8,(1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及其优势,对于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尤其是政治发展道路自信和政治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模式为何能取得成功?目前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宋鲁郑在《中国政治制度的比较优势》一文中认为,这些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回避了政治制度因素。他分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六个优势,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的崛起,在政治文化方面的问题都不能回避。西方人对中国有许多的疑问,集中在这几个问题:一个是"一党制",另一个是"民主专制",再有就是政权的合法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和中国政治发展角度讲清楚,而且可以自信地讲清楚。  相似文献   

6.
庾虎 《理论研究》2016,(4):71-74
在全球社会背景中,中国政治制度建设面临内部、外部两方面的问题。在国家内部方面,存在着选举民主中权力失衡、协商民主非平衡性、制度的不完全性、制度执行主体的自利性和创新方式局限性等问题。在国家外部方面,存在着国内制度建设外部化、全球政治潜在危机、生活政治存在文化冲突等问题。问题解决须通过制度创新协调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通过制度的巩固实现国家形态的稳定,有条件地学习借鉴西方制度,并有选择地参与全球问题解决,坚持阶级立场,以国家政治、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和个人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适合我们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变化的实现,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基于中国走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式民主的道路,基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明显优越性。而这一切,也得到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9.
胡德明 《世纪桥》2011,(19):3-4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举行开幕会。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要求,将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辛亥不仅只是一个回顾,通过反思,整理清楚自己思路才是开拓未来的重要契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代表性事件,本文尝试探讨辛亥革命与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制度的选择与设计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创造精神.正确认识和理解各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学习、借鉴及建设制度文明的前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制度选择的超越性与跨越性、制度主体的人民性、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及制度系统的自我创新性等方面.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是先进的、文明的,但具有不成熟性,需要充分挖掘自身制度资源,吸收其他进步因素,以建设党和国家的政治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1.
政治制度伦理是指在政治制度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所蕴含的伦理价值和理念.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在中国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先进分子遵循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始终不逾地追求自由平等、独立富强的政治伦理价值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从被迫到自觉的过程,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认识不断深化,行为不断革命的过程.所以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伦理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发展逻辑和政治价值选择内在统一的结果,也是当今中国政治模式的制度伦理基础和需要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2.
从逻辑角度来看,中国梦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三大基本逻辑,即近代以来中华儿女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中国人民追求自身全面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理想逻辑"。  相似文献   

13.
文化观是关于文化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文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制定文化政策的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特别是文化本质观、中西文化观的沿革与发展并把握其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并继续推进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的核心是"共同富裕",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观中"共同富裕"内含和实现手段的丰富和完善为逻辑线索,从"先富"逻辑的开启、"市场"财富观的确立、"科学发展"财富观的提出、"财富共享"观的形成四个阶段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为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我国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它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十四大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丰富发展;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它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条道路以其独特的探索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正自1840年起,中华民族逐步陷入深重的危机,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任何民主权利。为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起反抗,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力主仿效日本,实行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由于遭到清王朝顽固势力的阻挠和镇压,维新活动仅持续103天便夭折。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指导原则,即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了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四个方面是政治建设篇章的重要创新部分,深刻领会这些思想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的内涵,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印中两个世界个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过去的命运与未来的前途有许多相同之点,两国在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之后,又几乎同时建国并同步进行经济和政权建设。然而,不同的是,两国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建立的是根本不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印度实行的是与西方国家基本上一致的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中国则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印度在政党制度方面实行的也是与西方国家相类似的多党制,中国则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结构形式上,印度实行联邦制,中国则实行单一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居于特殊的主导地位,而当前学界对其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独立化的专题性研究和基于问题意识的对策性研究还有所欠缺,我国学者在下一阶段应重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加强问题及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0.
辛向阳 《党建》2012,(5):24-26
精彩导读●在国际社会中,对于中国政治体制一直有一种"唱衰"的论调,如"脱节论"、"正当性论"、"治理危机论"等等。这些论调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存在着严重偏见和误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