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人从 17世纪开始在亚洲的活动 ,其主要据点就是印度。经过近 10 0年的发展 ,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印度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的发生变化 ,最终成为整个贸易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它存在的258年中,对英、印以及整个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的课题之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形成长达一百多年。马克思在《东印度公司,它的历史与结果》一文中指出:“东印度公司真正的创始不能说早于1702年,因为在这一年,争夺东印度贸易垄断权的各家公司才合并成一个独此一家的公司。在1702年以前,原有的东印度公司的生存曾经一再陷入危殆。在克伦威尔摄政时期,它的活动曾中断多年;在威廉三世统治时期,它又因议会干涉而几乎全部解散。但是,正是在这位荷兰亲王的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3.
在17、18世纪中国帆船的海外贸易活动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首府巴达维亚曾一度是中帆船前往东南亚各地进行贸易活动的主要港口之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海峡殖民地的建立及新加坡港的崛起,巴达维亚作为中国帆船在东南亚贸易的首要港口地位遂为新加坡所取代。尽管如此,由于荷届东印度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启然资源尤其是矿产及热带经济作物的资源相当丰富,因而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与荷属东印度的贸易往来仍然有所发展。下面就近代以来中国与荷届东印度双方贸易进展的状况,贸易平衡以及贸易结构,逐一加以叙述和分析。一、近…  相似文献   

4.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末开始对印度鸦片实行专卖,并将所得收入引入印度财改和东方贸易之中。此后,经过历届殖民政府和英国资产阶级的经营扶持,鸦片逐渐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印度传统自然经济的平衡由此受到严重破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英国工商业原料产地。在印度,种罂粟土地面积长期保持在一百万英亩以上。从事该项经济的农业劳动者人数在各时期略有不同,以1900—01年度为例,仅英属印度(不包括土邦)的罂粟  相似文献   

5.
以往很少有人写过关于十七和十八世纪时期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关于华南——主要是厦门地区——和巴达维亚之间的帆船贸易,更是几乎无人问津,这确实使人感到惊奇。这个看法或许会使热中于东印度公司历史的人感到沮丧,但是二百年来,作为东亚最大的贸易公司总部的巴达维亚的日益繁荣,实际上主要是依靠每年伴随东北  相似文献   

6.
1757年,英国推行殖民政策的有力工具——东印度公司发动普拉西战役,用武力打败纳瓦布,占领了孟加拉。孟加拉的被征服,在印度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从此,“英国东印度公司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正是那个时候,才奠定了现时的这个东方不列颠帝国的基础”。以后,英国殖民者又通过多次侵略战争和各种讹诈手段进行侵占,境内各个公国和土邦先后成为公司的领地和藩邦,1843——1849年间兼并了信德和旁遮普后,英国最终完成了对印度全境的占领,把  相似文献   

7.
关于17世纪的越南与英国关系,迄今在国内未见有专文论述。笔者在英国访问与学习期间,曾到伦敦的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图书馆查阅资料,发现藏有1600年以来东印度公司的一批档案材料,其中有些书信手稿涉及英国人在越南的活动,遂引起注意。此后,笔者又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以及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图书馆陆续发现与此有关的资料。今利用这些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结合越南的有关史籍,对17世纪的越英关系进行研究,并公诸同好,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随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欧洲殖民者先后进入东南亚,东南亚传统海上贸易格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东南亚关键海域的制海权被欧洲殖民者所掌控;香料贸易基本为欧洲殖民者垄断;东南亚本土商人、印度商人和中国商人等传统商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欧洲殖民者也逐渐参与或垄断了东南亚与其他地区的诸多主要贸易。实际上,欧洲殖民者已成为了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9.
当斯坦福·莱佛士于1819年发现新加坡时,它仅仅是一个不到200人的小渔村。是英国人的到来才使得这个热带小岛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于地处东西方交汇之处,新加坡被看成是东印度公司印度——中国海上贸易航线上的一个理想港口,它的战略位置被充分利用来促进贸易的发展。新加坡后来被辟为自由港,转口贸易十分兴盛,以至于被莱佛士称之为“七大洋的商业中心。” 转口贸易在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在早期(1819—1869),这个岛屿经济繁荣的一个直接反映是港口的扩大。在1823—24年,新加坡的贸易总额为1100万新元。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缅甸—印度陆上贸易通道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缅甸—印度陆上贸易通道建设初探陈继东目前,除了我国西藏地区小规模边贸互市交易之外,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商品贸易主要通过海路运输,尚无陆上贸易通道。这既是制约中印双边商品贸易扩大的因素之一,也是拓展中国西南各省、市、区与印度贸易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  相似文献   

11.
一、早期东南亚海上贸易的发展 公元前,东南亚海上贸易活动业已存在.以马来半岛为界,东南亚向西与印度、波斯等地,向东与中国的海上贸易航线已开通.当时的海上贸易情景概况是:从中国出发,沿越南南部沿岸航行,然后进入暹罗湾,到达马来半岛北部,在克拉地峡附近卸货,通过陆路穿过克拉地峡,在马来半岛西海岸将货物装船,再转运印度、波斯等地,反之亦然.正由于这种经营特点,起初东南亚与中国、印度等地贸易往来最多的是马来半岛北部和越南南部.  相似文献   

12.
鸦片贸易对中、英、印三国近代历史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大量生产和对中国输出鸦片,从而陡相互问的经济关系形成一个特殊的网络。在这个结构中,中英关系相对比较清楚,而印度却被注意得极少。因此,印度在其中的地位怎样,特别是参加鸦片贸易的印度商业资产者的作用和影响如何,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问题。当今国外出版的有关著作很少正视这段历史、或轻描谈写,或语焉不详。事实上,现今仍活动于印  相似文献   

13.
战前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与英国的经济关系极为密切。印度的对外贸易基本上是对英国的贸易,其数量和商品构成都受到英国殖民者的控制。英国资本在印度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大量投向种植业、农产品加工、铁路和金融等行业,不仅攫取了巨额利润,而且使印度彻底沦为英国的工业品销旨市场和农矿原料产地。战后特别是印度独立以来,印度逐渐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与美、苏、英、日、西德、中东石油输出国等50多个国家开展了经济贸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中国—东南亚区域研究,是在整体上把中国—东南亚作为一个区域来研究。本文以已公开出版的中文著作(包括译著)为例,对中国—东南亚经济和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南亚历史、文化和民族这3个方面的整体研究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如何推进中国—东南亚区域研究从9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学者L.P.布里格斯的《古代高棉帝国》是一部叙述柬埔寨古代历史的大型的权威著作,1951年由美国哲学协会出版于费城。它的叙述起于公元一世纪扶南王朝的建立,止于1432年吴哥王朝的灭亡,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扶南时期》(公元一世纪至550年),第二章是《真腊时期》(550——802年),第三章是《柬埔寨或吴哥时期》(802——1432年)。作者着重写吴哥时期,这一章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D.G.E.霍尔名著《东南亚史》有关古代柬埔寨的部分,以本书为基本参考著作,援引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材料。这篇序的作者R·赫涅一凯尔顿是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有《苏门答腊的考古与艺术》(1935)、《荷属印度史前时期研究》(1945)、《东南亚王国与国家的概念》(1956)等著作。作者在这篇短序中除了略介本书及其作者以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代高棉史的饶有趣味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谨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玉花 《东南亚》2004,(2):28-33
20 0 3年 1 0月 ,在第二次印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上 ,印度和东盟领导人宣布决定在 1 0年内建成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 (India -ASEANRegionalTradeandInvestmentArea ,简称India -ASEANRTIA)。印度—东盟区域贸易投资区的建设目标与框架属于自由贸易区。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是印度与东盟经济关系发展的里程碑 ,它将对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背景2 0 0 3年 1 0月 ,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二次印度—东盟领导人会议上 ,印度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双方正式签署了《印…  相似文献   

17.
三百五十年前克里斯托弗尔·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他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发现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可是,现在越来越明显,情况正是这样。由于美洲的发现,找到了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这就完全改变了欧洲过去的贸易关系;结果,意大利和德国的贸易关系完全衰落,而其他国家则上升到前列;西方国家掌握了贸易,因此英国开始起主导作用。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  相似文献   

18.
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印度在对外战略上实行了"东进"政策,试图通过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为其大国理想的实现奠定基础。在"东进"政策下,印度逐渐以联合军演、出售武器等方式介入到南海争端中,给本来就复杂的南海争端增添了变数。本文对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手段做探索研究,并对其影响做出评估,以期为我国的南海争端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来文化在19世纪实现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的主要表现方式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通过编纂辞典来实现对马来文化话语权的争夺。马来布吉斯贵族学者阿里·哈吉、英国东印度公司学者威廉·马斯登和华人移民学者冯穗滋便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儒家思想三大文化阵营的代表人物。这场话语权争夺战的结果塑造了现代马来文化的雏形,因而对我们理解现代东南亚文化的历史源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入侵印度后,英国人不仅改变了印度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原貌,也改变了原穆斯林统治下的印度法律制度。独立后的印度法律,多与殖民地时代的法律有继承关系。因此,研究殖民时期印度的法律制度状况,不仅是探讨印度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是如何进行法治的。一、外国法律的引入印度英殖民统治者并未经过很长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他们自己的司法行政制度。就象大英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