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琦 《青年探索》2009,(6):26-29
闲散青少年是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是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动用文化的系统功能,通过弘扬权利文化、消弥歧视文化、祛除犯罪亚文化,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进行文化整合等“文化善治”的方法,对预防和矫治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封建文化以及黄色、暴力、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糟粕是青少年正常人格形成的重大障碍,而人格缺陷又导致他们偏离社会规范,甚至违法犯罪。根据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和对违法犯罪的抵抗能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我国由于无固定职业的社会游动群体的出现,使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势头;青少年毒品犯罪以及网络犯罪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并出现了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集团化、专业化等特点。如何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在社会预防方面制订科学有效的办法和对策,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周志辉 《人民论坛》2014,(11):138-140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时期,公民社会的构建呼唤无数具有公民人格的现代公民,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与公民人格的培养直接相关,从帮助青少年构建主体自我、个体自我、社会自我、文化自我入手,健全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培养青少年主体人格、主体间人格、社会公共性人格和文化性人格,是青少年公民人格培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重要时期,公民社会的构建呼唤无数具有公民人格的现代公民,青少年自我认同危机与公民人格的培养直接相关,从帮助青少年构建主体自我、个体自我、社会自我、文化自我入手,健全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同一性、社会同一性和文化同一性,培养青少年主体人格、主体间人格、社会公共性人格和文化性人格,是青少年公民人格培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安学刊》2010,(2):48-52
从对玉环的调查情况看,“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呈多元化的特征。究其原因.有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多元环境因素、外来人员管理因素等复杂深层的因素。遏制“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问题,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预防“90后”外来人员子女违法犯罪的社会体系:二是要净化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加大防范力度,减少诱发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和条件;三是要大力加强“90后”外来人员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培养良好的心理意识和道德素养;四是要加大查处、打击和管理力度。保护“90后”外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来,上海法院在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中,针对少年审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结合审判职能,努力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面的新方法、新措施,强化审判教育功能,开设“青少年维权热线”,建立“快审查、快立案、快移送”的绿色通道等有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市法院先后有2个中级法院、4个基层法院被命名为“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12个法院被命名为“上海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  相似文献   

9.
动态     
《中国青年研究》2003,(1):87-89
▲团中央2002-2003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指南”一、青少年研究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青团、青年的研究;2、三代中央领导关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思想的研究;3、少年/青年及相关概念研究;4、少年/青年观研究;5、青少年专业学科建设研究;6、青少年研究方法论研究二、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1、青少年体质发展状况研究;2、青少年人格发展状况研究;3、青少年学校教育状况研究;4、青少年人口素质研究,5、青年人力资源状况研究;6、青年价值理念/社会心理发展研究;7、青少年社…  相似文献   

10.
结束语     
青少年犯罪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如何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预防来成年人的违法和犯罪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多年来,我们积累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如。读学校教育,我国的100多所工读学校教育成功率达85%-95%;“社会帮教制度”、“少年法庭”的设立,均“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的青少年。在国外,对识别、预防、干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英、美在警察部门中就设立了“少年部”和“少年管理处(科)”等机构,并建立了相关的庇护所和教养院。英国警察对少年犯采取四种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公德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孩子真正地热爱父母,我们必须帮助他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成人;否则他无法真正排除心中对父母的怀疑和拒绝,还可能臣服于权力和金钱,成为真正的“逆子”。 ▲如果我们希望青少年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我们必须让他们有能力认识和反省自己的文化;否则他们无法克服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者反之进入虚无主义状态。 ▲如果我们希望中国走向世界,我们必须让青少年学会保持自己理性的文化身份,并带着他们进入其他文化的社会生活,在相互的了解和尊重过程中,认识国际社会规则的存在和必然。 从儿童本性到有成…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显学”一后现代文化思潮已经随着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深入渗透到我国的文化意识中。在此社会文化背景下,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更加尊重不同话语权;个体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现实个人利益取向凸显;集体责任意识消解;自身内在矛盾深化。后现代文化内涵的平等性、多元性、解构性、工具理性和矛盾性等特有的文化品性是影响当代青少年集体意识变化的深层文化因素。对两者之间内在关联的深入解析是进行青少年集体意识文化重构的重要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祖国的昌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青少年在党的关怀教育下。努力学习,茁壮成长。但也要看到,一部分青少年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事实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列举的几个案例,催人警醒、发入深思再一次充分说明了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毒害是多么巨大。电子游戏厅:青少年的陷阱近年来学校周边环境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学校门前商贩云集,摊点林立,宛若集贸市场;有的学校周围游戏厅、录像…  相似文献   

14.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屈琦 《青年探索》2012,(1):70-74
闲散青少年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边缘青年群体。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中小城市,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尤为突出。闲散青少年群体的存在有着深刻的教育、经济、文化原因。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特别应注意提高闲散青少年的就业技能,促进其正常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18.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9.
继浙江金华“徐力弑母”事件后,最近在我省仙游县又发生了一起 17岁少年凶残地杀死自己 68岁奶奶和 5岁表妹的惨剧。   血淋淋的现实,震惊了不少人 !一个少年居然可以不声不响地杀死两个亲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时间成了“杀人狂魔”,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少年扭曲的仇恨心理 ?当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时,我们是否应该多想些防范措施,只有完善了预防犯罪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这才是家庭之福,学校之福,乃至社会之福。   一、预防犯罪,迫在眉睫   进入 90年代中期,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了上升趋势,并呈现以下特…  相似文献   

20.
周莉 《群众》2011,(6):64-65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当今时代,文化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