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只有实践好知行合一,才能做出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知行合一,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杭州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实践特色,通过推进民生九大行动,既以“知”促“行”,又以“行”促“知”,不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面做到“知行合一”。杭州的实践表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贯彻知行合一原则,必须顺应百姓期待、破解民生难题、坚持从思想作风人手、从突出问题改起、从实际工作做起,重在真知真信上下功夫、重在真知善行上见实效、重在赢得群众真正认可。  相似文献   

3.
如何才能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真正学懂”、“真心实践”的根本要求。“真正学懂”与“真心实践”好比一篇文章的上下篇。“真正学懂”是“真心实践”的前提,只有理论上提高了,行动上才能坚定自觉。“真心实践”是“真正学懂”的目的。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真正学懂”的关键是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  相似文献   

4.
"两学一做",学是基础,做是关键。"学"和"做"必须有机统一起来,将所思所学熔铸为理想、沉淀为情怀、提炼为操守、转化为才干,真正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才能取得应有之效。 一、坚定理想,不堕青云之志 理想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预期,是强大的力量之源。党员干部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还要树立关于政治和社会的更高、更远、更大的理想。  相似文献   

5.
坚定不移地贯彻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我们党历来所倡导和要求的。各级党员干部应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夯实“知”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把握“行”的关键,切实做到行有成效、行有底气,真正做到真知真行、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6.
翟健 《前线》2013,(11):86-86
有一幅流传已久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对联讽刺的是一些领导干部重知不重行的弊端,开会是为了聆听意见、研究问题,属于“知”的范畴,发文本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如果仅停留在纸上,没有人行动的话,这些都会成为形式主义。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一丁 《党建文汇》2002,(4):40-40
人们常说,领导者不仅要有领导才能,还要有人格魅力,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走向成功。辽宁省省长薄熙来不仅将这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还赋予魅力以更多的涵义,即做一名“尽职的公仆”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6):35-35
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着力贯彻和体现整风精神,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把开门搞活动作为重要方法,把严格执行纪律  相似文献   

9.
鲁泽 《党的建设》2012,(5):42-42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在于广大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三农”发展上台阶、基层基础更牢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于干部以最大的爱心、耐心、热心、真心、诚心和决心,投入到行动中去,以此凝聚民心,投身于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薛晓峰 《前线》2012,(4):55-56
广东省中山市全民修身,坚持以“修身”为本,加强人的价值观培养锤炼,夯实幸福建设的德治基础;坚持以“全民”为主体,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形成全民认同、全民参与的生动局面;坚持以“行动”为落脚点,知行合一,化虚为实,确保全民修身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1,(18):21-21
日前。省委办公厅读书会、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读书会联合开展“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重读《传习录》”“溪山论道”读书会主题活动。活动中。与会者重温了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探讨了“知行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根本的就是人们如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知"就是人们通过认识、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就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党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要切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战略上下功夫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在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科学概括,它与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基层组织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和基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才能最终贯彻落实到人民群众中,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力量在于基层党组织宣传和引导群众,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  相似文献   

14.
古语有云“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干好群众工作,离不开“学、思、行”三个字。善学。学习给人启迪,给人智慧,不仅能够使人辨别是非,而且能够定航导向。向上学,学精神,把握方向,掌握主流,思想才不会偏离主线,脱离中心,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向下学,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获取推进工作的动力、破解遇到的难题;向身边,学先进、学典型,见贤思齐,才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观点,还在于它立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关系着中国的国计民生。 为此,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还要从实际上考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及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努力构建一种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这一杠杆,全面推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走一条中国式的全民族依靠科技进步的道路。 在有着1.8亿文盲的中国,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6.
重庆拥有两江交汇的朝天门,知名度甚至比上海陆家嘴还大。重庆是一座值得期待的城市,城市建设者不仅对单个项目负责,还要有一种社会责任,要尊重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历史文脉,这样才能建起“承上启下”的可持续建筑观。  相似文献   

17.
对高校而言,“四风”表现重点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关键在于解决“信仰”和“责任”问题,落脚点是勇挑历史重担,培养和造就时代所需人才,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小发点在于心中真正装着师生,行动真正体现务实。  相似文献   

18.
王军 《求实》2007,(2):39-40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只有处理好道德内化与知行合一两个环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从经济、法律、道德几个层面同时着手才能增强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黑暗中,你明知前面有一个深坑,而且越往前走越危险,但你还要一步步试探着走过去;不仅要找到这个深坑的边缘,还要故意跳下去,摸索出一套爬上来的办法。”这是空军试飞员对试飞事业的形象比喻。60多年来,一代代空军试飞员胸怀强国梦、放飞强军梦,在蓝天追风逐电,勇闯“雷阵”,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化作脚踏实地的强军行动,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梦谱写了一曲勇于探索、催人奋进的天路壮歌。  相似文献   

20.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