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德构成要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自古有着优良的师德传统,在当前,师德建设面临新的时代课题,需要新的丰富和发展。文章从分析师德的含义出发,论述了师德的构成要素,详细剖析了师德的三个核心构成要素“教师善”、“教师公正”和“教师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师德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优良美德,高校师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重点目标在于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几个方面,方法在于高校教师要率先垂范,寓德于教;热爱学生、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终身学习;言传身教,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德建设。师德养成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着重探讨了师德养成的四个层次: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是师德养成的底线要求;渊博的学识和永不停止的学术进取心是师德养成的重要环节;爱与尊重是师德养成的核心精神;“魅力权威”是师德养成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校师德建设的目标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目标管理视野下的师德建设的有效路径是:建立科学的师德目标体系、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提高素养、加强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教师的自我教育.同时应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师德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四化伟业,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师德建设如何与时俱进及如何适应“以德治国”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这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大家。一、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特点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所谓“师德”,包括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师恩五层含义.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既是国家的法律规定,又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为构建世界一流教育体系打下基础.面对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待遇偏低、教权被剥夺、职业倦怠等现象,要通过树立师德荣辱观、协助做好生涯规划、关爱教师、建立长效评价机制等方面逐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耻”是主体受到他人的侮辱,或者内疚于自身的不足、过错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自管子始,“耻”成为一种道德要求.在《论语》中“有耻”是士人人格修养的首要目标.“耻”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远恶向善的道德自觉;它以一种消极的、痛苦的情感体验,从反面督促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不该做的事,起到了道德堤防的作用.而《论语》中的“耻”不仅体现了孔子对人的主体性、自主性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哲学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8.
师德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教育事业并就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蕴含了指导师德师风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一是师德师风内涵的新拓展,强调要立“大德”,即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崇高师德;要守“公德”,即精进学识素养,严循职业道德;要严“私德”,即常怀仁爱之心,涵养个人品格。二是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和遵循“四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三是开辟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路径。这些新的理论贡献也构成了新时代教师教育伦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乃至生命。教书育人观念、学术文化氛围是师德建设之虚,教书育人环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是师德建设之实。抓好高校师德建设要理清“虚”、“实”的关系,何时务“虚”,何时行“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邵健 《工会论坛》2005,11(5):110-1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极为重要。而教师职业的特点是言传身教,良好的师德是通过言行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言语行为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言语表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艺术化,以及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和奉献无悔的实际行动,来熏陶、塑造学生的心灵,以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  相似文献   

1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师德”问题的论断。热爱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是师德的思想基础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 ,教好书是师德的关键 ;育好人是师德的目的。师德建设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创建学习型社会 ,是一个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崭新课题。学习型社会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钦斯于1968年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此后 ,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1997年3月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两次世界终身学习会议 ,都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的思想。2001年5月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  相似文献   

1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社会转型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看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多重价值判断并存等问题。教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树立与现代化价值目标相一致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这是当前师德建设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政治思想、做人做事、交友等方面。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建立师德准入制度,师德评价制度,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书育人,将师德建设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十二五”前两年奠定的良好基础上,中国到2020年实现此目标具有较大的可能性。然而,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也给实现此目标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中国只有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才能确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的稳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修养是教师的永恒主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师德修养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使师德修养与时俱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达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这是一个亟待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客观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师德修养的价值,提出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类型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办学实践者的共识.高职学校人才培养一定要体现其“高”与“职”的属性,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要体现职业适应力、职业发展力、职业扩张力“三力”并举.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系统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成为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笔者提出了构建“1454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期为高职学校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提出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和全面的发展倾向。“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谐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现了国家的“软实力”。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严峻挑战,对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掀开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崭新一页.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是二十世纪末中国又一件大快人心的盛事.随着澳门回归的日趋临近,体现“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将在澳门成为实践.因此,宣传澳门基本法就是宣传“一国两制”;认识澳门基本法就是认识澳门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和探讨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是当前民办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德现状,并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