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2.
<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多年后回忆起童年生活时说:"我童年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书读,而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书太多读不过来。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当书越多的时候,实际上人读书的热情就越淡薄;当书越少或者找不到书读的时候,人渴望读书的热情就会越高。"莫言二哥管谟欣回忆起小时候说:"那时候,晚上看书没有电灯,就点着油灯看书,母亲常  相似文献   

3.
评论一个老师书教得好时,人们常爱这么说:“把书吃心里了。”看来,“吃”书是教好书的根本,要教好书,就非“吃”书不可。“吃”书,含义有二:一是深刻领会书的内容,一是熟练掌握书的教法。做到这两点,教好书的把握才会大。“吃”书,并非吃饭那般简单,不下番功夫不行。要“吃”书,就要增强“食欲”——提高对教书、“吃”书重要意义的认识,我们是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而教、而“吃”。这样,“胃口”就大,也就爱“吃”。要“吃”书,就得豁出辛苦。“吃”书即吃苦。  相似文献   

4.
沈伟东 《传承》2007,(9):46-47
出版家沈昌文评价这本书:"这样的书,让我这个当年的上海‘小瘪三’大开眼界",作家阿城说:"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  相似文献   

5.
书的器官     
《天津政协公报》2011,(6):52-52
<正>书籍和人一样,也有器官。一本书从头到脚都有它的专用名字。封面:又称封一,书皮、封皮。书的封面起保护书页和装饰的作用。封内:也叫封二,即封面的内面。封底:书的后表层,也叫封四。封底里:封底的里面,也叫封三。书脊:就是书背。衬页:又称补页,在封面后面,有双衬和单衬。有衬页的书显得庄重、气派。  相似文献   

6.
我的阅读紧紧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出版物,自然而然地,我就成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亿万个成果里面的一个。我把我读成了我,这是我最为满意的一件事。真正的启蒙阅读始于改革开放《同舟共进》:您的书房里主要收藏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何感想?毕飞宇:我的书房极其普通,没有什么孤本或善本,全是市面上的大路货。比较下来,存量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和译林出版社的出版物,很大一部分还是我年轻时候购买的。我的书房空间很有限,许多书都被我处理了,一轮又一轮,但是,这些书还在。我很感谢这些书,我一直说,我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波作家。对我来说,何为改革开放?就是一系列应运而生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6,(17)
正《四季访书》钟芳铃湖南美术出版社定价:88.00元"世上处处皆有好风景,然而最最吸引人的,还是书店风景。"钟芳玲,一个多年遨游书世界,以读书、访书、说书、编书、买书、卖书、藏书、玩书、赏书、品书与写书为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她将自己逛书店、看书展、参观图书馆的点点滴滴相继记录成集。近日,其第四本著作《四季访书》出版上市,再  相似文献   

8.
<正> 有些书,一抓在手上就觉得是一本好书,有意思的书,值得向朋友推荐的书。可惜,这样的书,并不太多,而且似乎越来越少了。但黄集伟的《请读我唇》倒象是这样的一本书。比我更早见到《请读我唇》的朋友对我说:此书很好。这样,《请读我唇》就落到我的掌心。读完后,我接  相似文献   

9.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和书形影不离。吃饭看书、走路揣书、坐公车要读书、上厕所翻书。出门不论去哪,一般要跑一趟书店才安心。身边有书,心中不慌。就这样,我染上了戒不掉的买书囤书癖。有了孩子,上述行为或许就能理直气壮些:买书不光是考虑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很多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一事非常焦虑,面对自己不读书的习惯却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曾留下读书名联,他们或谈志向情趣,或谈读书甘苦,或把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字句之中,或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名联的雷外之意。读来富有生活气息,而又充满哲理。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者指点,遂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读书有味身忘老”的陆游尤嗜读书,他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书巢,并题联云:“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  相似文献   

11.
管理有道     
《八桂侨刊》2003,(3):37-37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了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在书中,他阐述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前来协助  相似文献   

12.
书,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生最亲密的伴侣,一生中我——我今年83岁,是一位专业作家。半个世纪以来,我爱书、读书、写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我  相似文献   

13.
马军 《传承》2010,(19):36-37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大家。苏东坡赞叹其书"风墙阵马,沉着痛快"。黄山谷褒誉其书"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  相似文献   

14.
寒假期间再次拜读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著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感慨颇多。美国前总统布什评价说:这本书太可怕了,它把一切都说了。书中讲述的是100多年前美西战争期间的故事:美国年轻的中尉罗文临危受命,经历艰难险阻,终于不辱使命,把美国总统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侗族的族源和迁徙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论证,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早在明代,邝露在其所撰的《赤雅》一书峒人(侗人)条中说:“峒(侗)亦僚类。”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峒(侗)僚者,岭表溪峒之民,古称山越 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一书中写道:“狪(侗)人其移殖中华,较汉人之本族为早。其  相似文献   

16.
很多年后,教授程千帆依旧记得求学时那精彩一幕:他有天到老师胡小石家里,胡小石正为学生讲读柳宗元的七绝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讲着讲着,胡小石便捧起书吟诵起来,念了一遍又一遍。五六遍之后,胡小石把书一摔,说道:“你们走吧!我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了!”  相似文献   

17.
<正>我曾经读过两篇文章。一篇叫《精神富有者》,讲的是:深圳宝安区万丰村党支部书记潘强恩,他非常爱学习,花费20年时间出版了长篇小说《浴血青山》,其理论文章也多次获奖,他既是一名农民企业家,更是客串理论与文艺之门的学者。他指着家里的书说:"要想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博学。书可以给人以智慧。钱可以不多,书不可以不多。"另一篇叫《精神万元户》,讲的是:武汉石油化工厂供电车间焦志华省吃俭用先后为二十多位病残特困者捐款一万多元,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他说,"人  相似文献   

18.
新书邮购     
《民进党研究从书》 近日,以出版对台书籍为主要品牌特色的九州出版社特别邀集一批对台研究专家学者进行课题攻关,推出了《民进党研究从书》。这是大陆首次出版研究民进党的从书。 《丛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完整的架构和体系;二是求实、平实的文风。《丛书》围绕民进党的历史演变、政治理念、执政行为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太平经》一书,是我国道教的早期经典,也是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和中国道教思想史的重要资料。它的出现,在《后汉书》里有一个记载。《后汉书·衰楷传》说:“初,顺帝时(公元一二六年到一四四年),琅邪官崇诣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领书》。”又说:汉恒帝“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楷自家诣阙,上疏曰:‘……臣前上琅邪宫崇受于吉神书,不合明德。’”李贤注说:“神书,即今道家《太平经》也。其经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可见,宫崇从其师于(一作干)吉所受的《太平清领书》百七十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太平经》。  相似文献   

20.
姚谣 《传承》2008,(13):48-49
据说,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再买书。年轻人有两个较为流行的理论,第一个理论,未满20年的书可以不读,满了20年的书,(事实上出版满2个月的书)都可以在网上下载。第二个理论是,传统出版书存在以下缺点:不可进行再编辑,收藏携带十分不便,版本缺乏个性,不可自由交换,最要命的缺点是:书价太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