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2.
臧公余 《传承》2010,(18):132-133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3.
不作为犯罪是一种不常见的犯罪表现形式,但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不容忽视。构成不作为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不履行而产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不作为犯罪也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行为在犯罪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行为则无犯罪.而行为又具体分为作为与不作为,相对于作为而言,不作为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在刑法理论上一直是学者们经久不衰的热论话题.本文从不作为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不作为犯罪的条件及其因果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剖析不作为犯罪.  相似文献   

5.
关于立法不作为问题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月 2 4日 ,江苏省南京市美亭化工厂厂长杨春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行政起诉书 ,状告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不按上位法规及时修改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致使自己损失惨重的行政立法 (应为规范性文件 )不作为。这是我国公民首次以诉讼形式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 ,这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过 ,在全国是首例。该案中原告起诉被告的诉讼理由是被告行政“立法”不作为 ,是就行政机关对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懈怠行为提起的诉讼 ,这和一般情况下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6.
杨涛 《人大研究》2012,(3):34-38
宪法与法律规定的许多公民权利与国家机关职责,实际上已经经过了立法博弈。是利益平衡的结果d因此,立法机关有责任通过进一步立法进行详细的规定。立法机关如果不积极履行立法的义务。不仅会使得这些权利与职责有落空的危险,并且也违背了人民赋予其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杨阅 《长白学刊》2007,(2):76-79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与罪刑法定之间的矛盾始终是理论研究中令学者既困扰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基于立法成本和立法技术的考量,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处罚,现实的选择是借助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来实现,而等价性是二者联系的桥梁。等价性的判断须从实质的作为义务入手,结合个案的客观事实要素综合判断。我国刑法中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立法须从总则和分则两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持有行为的界定入手,具体评价了关于持有行为法律性质的各种观点,且从持有行为与作为和不作为的联系这一全新的视角论证了持有行为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的特性。通过考察持有型犯罪的立法目的,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民政坛》2011,(2):40-41
汪庆红在《北方法学》2010年第6期撰文《地方立法监督实证研究:体制与程序》认为,地方立法监督是完善地方立法制度,维护和实现地方立法所要实现的民主、科学、法治等多重价值目标的重要制度设置.其制度建设的重心主要在于监督体制的建构与监督程序的设计。就地方立法监督程序而言,不仅在以立法权控制作为主导价值定位上与立法监督表现出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不作为犯罪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彩霞 《求索》2007,(2):96-98
能够成立网络不作为犯罪的主体主要是在客观上对网上信息拥有实际编辑控制权的ICP,而IPP因对网上信息的接触程度低于ICP,所以只在能够知悉或有理由知悉网上信息违法的情况下才应负上移除该信息的义务。但由于网络服务商同时还负有保护用户言论自由和著作权自由行使等义务,所以并不是一旦某些用户于网上发表或传输的内容被第三人指责为诽谤、侵害他人著作权等并通知了网络服务商时,网络服务商就应该无一例外地履行移除信息的义务。究竟其能否构成不作为犯罪,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衡量义务的价值高低。  相似文献   

11.
关于道德义务能否成为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根据,我国刑法学界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道德义务入法,有着深刻的法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根据。外国刑法也不乏关于道德义务的立法例,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相当普遍。其实,我国的宪法、刑法以及其他一些部门法,都有关于道德义务的相关规定。道德义务入法有着充分的根据和理由,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成熟的立法技术,是否有完善的配套体制和充分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自从1979年刑法制定以来,我国的禁毒立法连续跨越了四大步,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当完备的惩治毒品犯罪的刑法体系,并论述了禁毒立法的中国特色。文章指出,新刑法为我国的禁毒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武器,当务之急是认真学习、贯彻新刑法,使广大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掌握这些法律武器,把我国的禁毒斗争完全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公司、企业等破产现象日渐增多,有关破产犯罪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它不仅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交易秩序,将直接导致商业社会应有信任度的降低。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对破产犯罪的打击非常有限,完善破产犯罪立法己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15.
由于对不作为犯罪的性质和危害性认识不足,近年来,人民警察在职务行为中的不作为犯罪的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充分认识不作为犯罪的危害性、避免因此而产生的不作为犯罪、减少因此而带来的社会危害,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文章探讨了人民警察职务行为中不作为犯罪的构成条件及类型,提出了预防人民警察不作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有见义勇为立法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行为人的人性标准设计过高。我国应完善见义勇为立法:将保护对象扩大至一切对他人危难积极进行施救的人;对诬陷救助人为加害人的行为予以惩罚,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对救助人因救助行为产生的损失,如果私法救济不足以弥补时,由国家对救助者进行救济赔偿。  相似文献   

17.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8.
和传统的作为侵权责任相比较,不作为侵权责任是行为人的一种消极侵权行为。不作为也要承担侵权责任是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和人们权利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而产生的。目前,在侵权责任法中,如何完善不作为侵权是我国侵权立法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反洗钱犯罪与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洗钱罪的概念、危害、特征入手对这一犯罪进行剖析,并且结合实际对我国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腐败是政策执行的不作为。政策执行不作为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存在一些缺陷,公共权力私有化和政策异化。解决这些问题,要实施官员道德法、人民监督法和新闻媒体监督法,这有利于对政策执行者进行有法可依的监督;同时要求政策执行过程的程序化和公开化,加强对权力制约制度的建设,这样就有利于促使政策执行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