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社会工作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满足基层多元化利益诉求、解决基层治理实际问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重点解析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本土化这个核心议题,提出专业社会工作在嵌入我国基层社会服务体制的本土化过程中,面临着公众对专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不够、社会工作专业性不足、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困境,制约了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面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既要从外部寻求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又要从自身要素进行完善,让专业社会工作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文章提出与基层党组织协同共建共治、构建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扎根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网络人士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体现独特优势和作用.针对网络人士在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存在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制度不健全、平台载体欠缺、组织...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专业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发展空间和理论基石,成为必然选择和力量源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时代性是契机、专业性是核心、制度体系是保障、人工智能是助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在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治理格局是对社会管理格局的深化,社会治理在本质上应该具有共建共享性,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是对社会治理理念和体制、机制认识的新高度,也为在本质上实现社会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的特点反映了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要求,社会工作要在社会治理舆论环境建构、促成各方理性参与和发展自身能力方面为促进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做出贡献,而社会工作的精细化服务也是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5.
从权威管理走向综合治理是我国网络治理的一个基本趋势。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下,网络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作用不可或缺。当前网络社会组织主要通过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企业资质认定、搭建治理平台等方式参与治理,仍然面临角色冲突、自律机制不健全等内部困境和法律制度与机制不健全、治理职责不清、信息交流机制不健全等外部限制,实质上是网络社会治理场域的管理对象而非治理主体。为此,应当从网络社会组织、政府、法律三方面共同努力,提升网络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和渠道,使其真正成为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网络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实现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公共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自我维护、自我管理。从传统的网络监管到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网络治理,可以有多种思路,从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建立三种机制实现网络治理,即“政府-网民”应答互动机制、“政府-民间”第三方参与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评估-纠错-问责”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7.
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提高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实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网络社会治理需要三个有效结合,即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结合、立法防控与技术防控结合、国内治理与国际合作结合。要实现政府监管与社会自律有效结合,政府必须转变网络社会管理理念,明确网络社会治理主体的责任边界,提升对网络社会的治理能力,推动公民有序参与网络社会治理。我国应借鉴网络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在完善网络立法体系的同时改进技术防控体系,更好发挥法律与技术的双重作用,也就是要完善网络立法体系,改进技术防控体系,实现法律防控与技术防控的有效结合。目前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治理仍面临困境,中国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有重要的责任担当,也就是要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努力消减"数字鸿沟",支持联合国协调网络治理,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国际合作谈判。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及其公共治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网络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治理能力和现状的重要领域。网络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实体制的治理状况。然而,现有研究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即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和运行规律,还缺乏探索。这就导致现有对网络社会的治理,基本延续了现实社会治理的策略和手段。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勾勒出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首先从概念角度,辨析了网络社会的三种视角—虚拟社会说,现实社会延伸说,现实-虚拟混合说,提出网络社会的本质是虚拟与现实社会的混合态,从而扬弃了可以沿用现实治理手段有效治理网络的传统路径;其次从三个角度探索了网络社会的基础特性:作为信息网络的特性;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社会特性;作为中国独特政治现象的特性。最后提出了网络社会的若干基础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力量、新阵地、新资源。随着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日益增多、队伍逐渐壮大,将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智力密集和人才荟萃的优势,应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重要的着力点。通过对江苏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在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制度困境和问题。统战部门要以"社会化、平台化、项目化"的工作理念,打破原有从上而下开展工作的传统体制,形成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网络,以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统战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统战工作向新业态、新组织的拓展。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转型社会。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迈入信息社会。因而,从社会治理转型的视角来分析网络公共领域,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均有着重要的价值。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同步的,已经超出传统公共领域的范畴。网络公共领域的异化是与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密切相关的。网络公共领域的重塑,应当在以政府、互联网企业、网民为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由于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及其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优势,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有其必然性和现实性,可以在社会治理中承担起社会共识的凝聚者、社会整合的参与者、社会矛盾的调和者、社会服务的供给者和社会治理的监督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人士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多元主体之一。团结、凝聚网络人士,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立足点和增长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地区网络人士的实证调查发现,网络人士在群体特征、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基于网络人士的这些特征,本文提出通过充分利用信息传播技术实现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智能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迭代推动网络社会进入智能场域时代,重塑再造网络社会运行及基于网络的社会治理范式。通过对智能场域内涵及运行机制的理论阐释,可以深刻地剖析智能场域网络社会面临的难以预知和不确定的新问题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完善与智能场域发展相适应的战略规划、以体制重塑提升治理权威与协同性、围绕全要素和全周期创新治理机制、以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优化治理闭环是智能场域网络社会治理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开展计生协参与城市治理研究是推动计生协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当前研究围绕计生协参与社会治理背景、内容、路径开展。未来的计生协参与社会治理应当以城市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城市治理实践为目的,以"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为研究使命,深刻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和计生协组织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等背景,探寻新时代中国计生协组织如何在自身改革创新基础上推动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6.
网络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符号学因其系统性可为网络治理构建和完善提供学理支撑。网络治理和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符号具有时空性和社会性,其意义会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解释主体的不同而变化,主要受历史条件、网络治理实践和国家利益等语境因素的制约。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网络主权是中国网络治理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推动其从价值独特性符号向价值共识性符号的转变,即既保持中国特色,又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此外,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网络治理具有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全球性,是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中国实践,是历史符号在新时代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7.
智慧社会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大量碎片常态、无序分散、易于热点化等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从"共建共享"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战略升级,这要求基层社会治理从传统科层制治理向整体性治理模式变革,以扁平化、多样化、平等化作为城市管理共享的核心价值,立足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依托数字化应用平台增加公众参与渠道,积极推进贴近公民意愿和利益诉求的多元社会组织成为政府合作主体。基层公安机关应当审视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借鉴智慧社会环境下网络众包等商业管理问题解决模式,在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共建共治方面谋划积极有效的"智慧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知网络舆情及其治理问题,对于促进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正向意义。社会转型背景是认知网络舆情的一个基本维度,网络舆情的兴起实质上是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变化、社会力量兴起的鲜活体征。作为当代舆情表现形式之一,网络舆情核心内容是现实社情民意。尽管在互联网技术作用下,网络舆情的社会属性越趋增强,由此导致负面的舆情较多,但其基本功能是社会进步。从"治理"的基本要求出发,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应在自身角色定位、网民地位、治理导向及治理思路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认知理念。  相似文献   

19.
公司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是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我国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学界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社会责任角度出发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探索还并不多见。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以社会责任理论为指导,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研究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伴随网络社会的形成,对网络社会的治理迫在眉睫。在宗教、习惯、道德、法律等多种社会控制方法中,"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获得了普遍地支持。即,网络社会的治理,应当诉诸于法律治理。法律治理拥有普遍性、强制性、正当性三个特点;法律治理的目标在于确保功能、实现有序、维护安全;法律治理的原则在于平衡适度、比例、特色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